周仙
摘? 要:以圖像為特征的視覺文化時代加速到來,這對學生的審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視覺文化時代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應該充分利用視覺文化的優勢,規避其弊端,積極、有效地開展美術教學。一方面,讓學生的審美不受視覺文化的過度影響,更趨于理性;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格局,解決學生審美格局狹小的問題,避免審美庸俗、野蠻、低級等情況的出現。文章對視覺文化進行了概述,并就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格局給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視覺文化;小學美術;審美格局;實踐研究
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對人們審美教育的沖擊是直接的、客觀的、廣泛的,而且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美術教育領域,如何在視覺文化時代保持一股審美教育的清流,讓學生不被世俗負面因素所影響,擁有寬大且忠于國家、奉獻社會、發展自我的良好審美格局值得教師思考與探究。擔負著學生審美教育的小學美術教師,其責任更不容推卸。
一、視覺文化概述
視覺文化主要是以圖像、形象、攝影等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與傳統的文字文化是相對的。在視覺文化時代,圖像藝術占據了人們審美的較大比例,而文字審美逐漸退卻。視覺文化時代對人們的審美理想、審美方式、審美情緒、審美觀念,甚至審美格局都有著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更純粹、更直接地表現在審美教育上。視覺文化時代對于審美教育的優勢體現在審美資源的拓展、審美對象的多元、審美方式的自由等方面,但是也同樣造成了審美愈加感性,審美格局愈加狹窄、世俗、野蠻。對于不同審美文化的追求,一些人甚至達到了盲目癡迷的狀態,他們更狹隘地追求無妄而自私的審美,這種審美格局是錯位的,必須改善。
二、視覺文化時代下學生審美格局提升策略
1. 發揮視覺文化時代優勢,提升審美格局
在視覺文化時代,學生的審美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和復雜化。而在審美趨向上,人們更多表現為張揚個性、強調自我享樂式的審美,而忽視了更大格局、更廣層面上的奉獻式審美。為了避免學生被錯位審美腐蝕,首先應該確保學生的審美格局不能隨波逐流,不能過于自私和狹隘,而是要將學生的審美上升到國家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組織好課堂,選擇好審美教育內容,基于國家層面的八字價值觀來指導審美教育。例如,在教學蘇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青銅藝術”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視覺文化時代的優勢,為學生呈現中國青銅藝術的各種圖片及其影像等資料,讓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藝術等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下冊“樹上樹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暢想偉大祖國繁榮昌盛背景下林木蔥蔥的畫面,并鼓勵學生畫出來,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格局意義重大。
2. 美育與德育結合,加深美術理解
美育與德育聯系十分密切。特別是在視覺文化時代,小學美術教育更要與德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格局。在美術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其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美術理解、欣賞與創作很有必要。為了提升審美格局,教師可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來指導學生,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滲透于美術審美鑒賞中。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形形色色的人”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呈現一幅能體現自由、平等理念的畫作,讓學生分析、探討,并給出自己的見解。又或者教師布置一定主題的畫作,讓學生發揮想象,用所學美術知識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布置主題為“自由”的繪畫任務,讓學生盡情發揮。有名學生畫了一幅名為“一定規則下的自由”的作品,他的解釋是:自由不是無節制的,而是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自由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這種教學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審美格局。
3. 優化美術審美教育,凸顯個體價值
在視覺文化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亟待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來引導。受視覺文化影響較大的學生群體,他們更容易沉溺光怪陸離的圖片和影像世界,去追尋刺激性審美、新奇性審美,沉溺虛妄的個人主義化審美中,其責任擔當、誠信友善在審美中體現得越來越少。再者,學生并不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是善于在虛妄中臆想,審美格局日漸狹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審美鑒賞、創造時融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字眼。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干干家務活”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由發揮,畫“洗衣服的小女孩”“拖地的小男孩”等主題畫作。在畫作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增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讓學生發現勞動的美。當然,這也是一種家庭責任的體現。學生做家務是對父母的友善,幫助父母分擔勞動,從這方面引導也十分合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視覺文化時代,很多人過分依賴視覺文化,而忽視了愛國愛家、崇尚自然、服務社會、奉獻自我、價值實現等,審美格局狹小。為了讓學生不受視覺文化的負面影響,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美術審美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來引導審美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格局,使其擴大格局,情趣高尚。然而,學生審美格局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力爭在循序漸進中確保審美格局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靜. 當代社會繪畫藝術中多元的審美格局[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1(4).
[2]孫晶. 中國傳統審美文化與當代視覺文化的碰撞和融合[D]. 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