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芳
摘 要:FOB是我國進出口業務中使用較多的一種貿易術語。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在FOB術語條件下,貨物跨國運輸的辦理以及運費的支付都應該由進口商承擔。但在實際業務中,由于貨物大多是從出口國發運,所以進口商往往會請求出口商代辦運輸,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商如果不了解代辦運輸的風險,將會遭受較大損失。因此,在FOB術語下,出口商充分了解其代辦運輸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和損失,將有利于我國出口業務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FOB;代辦運輸;風險;防范
近年來,在我國外貿進出口業務中 FOB 術語使用得越來越多。進出口雙方在合同中明確采用FOB術語時,跨國運輸與保險都是進口商的責任,所以,很多出口商認為,只要貨物在裝運港上了船自己就沒有風險了。但是,從以下這個案例來看,一旦出口商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即使貨物在裝運港上了船,出口商仍然存在各種風險。因此,出口商一定要謹慎對待進口商提出的代辦運輸的請求,加強風險防范。
一、案情簡介
2018年5月20日,我國某外貿企業A公司與美國某企業B公司簽訂了一份出口一批特制工藝品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合同總金額為10.5萬美元,貿易術語為FOB上海,貨款結算方式為T/T貨到付款,B公司指定某運輸公司G為承運人。
貨物到達目的港后,B公司以貨物出運延遲為由拒收貨物并拒付貨款。A公司多次交涉,無奈得知B公司因經營不善已破產。A公司想盡辦法處理拒收的貨物,但該批貨物為特殊定制,無法轉賣。考慮到貨物運回的成本過高,A公司不得已只能棄貨,自認倒霉。A公司本來以為此案已了結,卻于6月18日接到G公司的律師函,稱G公司為貨物的運輸以及保管和倉儲支付了6萬多美元的費用,因B公司無力支付,現要求A公司支付該筆費用,否則將起訴A公司。
A公司堅持認為,合同約定的貿易術語為FOB,G公司所索取的6萬多美元的費用都應該由B負責,與自己無關。但是,隨著進一步的調查卻發現一重要情況:該批貨物在出運之前,B公司曾電話請求A公司代其向G公司訂艙,運費及相關費用由B公司在目的港支付,并承諾相關風險都由其承擔。A公司當時為盡快收回貨款便接受了B公司的請求。隨后,A公司通過其貨代與G公司簽訂了出口訂艙委托書,且其中“運輸委托人”明確為A公司自身。后來,由于出口商的貨代操作失誤,訂艙不及時使得發貨晚了兩天,A公司認為代辦運輸本就是給B公司方便,且B公司在電話中也承諾風險由自己承擔,想必晚兩天沒有問題。可沒想到貨到目的港后B公司竟以此為由拒付,而且因破產連G公司的運費也無力支付。而此時G公司堅持主張A公司是運輸合同的一方主體,A公司以自己是接受B公司委托為由抗辯,卻無法提供任何書面證明。因此,法律完全支持G公司要求A公司償付運費的要求。結果,A公司不但錢貨兩空,還要賠償G公司6萬多美元,損失慘重。
二、 FOB下出口商代辦運輸的風險
(一)代辦運輸不順利的風險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接受了B公司代辦運輸的請求,結果A公司的貨代操作失誤,訂艙不及時導致貨物出運晚了兩天,使得B公司以此為由拒收拒付。在實際業務中,確實是會出現出口商代辦運輸并不順利的種種情況,尤其本案中的承運人是由進口商指定。比如出口商與承運人聯系不方便,或者出口商在合同規定時間內租不到合適的船或艙位,或者出現類似案例中出口商的貨代操作失誤等其它原因而無法及時辦理好訂艙手續,繼而影響到貨物不能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出運等情況。按照國際貿易慣例,由此導致的結果應該由進口商承擔,可若是進口商不積極承擔責任,甚至像案例中的B公司竟然以此為由拒收拒付,雖然出口商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向進口商追索,但畢竟是跨國貿易糾紛,可能耗時耗力仍無法解決,如果出現案例中進口商破產的情況,則出口商損失慘重。
(二)被承運人追償運費的風險
根據《INCOTERMS2010》的規定,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代B公司辦理運輸,運費及貨物相關費用都應該由B公司承擔,當B公司違約拒收貨物時,G公司的運費及相關費用也應該由B公司承擔。但是,案例中最后的結果是,G公司要求A公司償付6萬多美元運費的要求完全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A公司必須賠償。由此可見,即使合同中約定采用的貿易術語是FOB,跨國運輸的責任以及相關費用的支付也不是就一定與出口商完全無關。就像本案中,在出口商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的情況下,因為出口商是以自己的身份與運輸公司簽訂的運輸合同,出口商作為運輸合同的一方主體,當然要承擔承運人對其追償運費的風險。尤其是出口貨物的價值比運費高出的幅度不大時,進口商棄貨拒付的可能性較大,則進口商拒付運費或破產無力支付運費時,承運人必然會向出口商追償運費及相關費用。
(三)進口商推脫委托責任的風險
本案中A公司對抗G公司索賠運費時,提出自己是接受B公司的委托辦理運輸,自己只是B公司的代理人來抗辯。根據委托代理的法律關系,確實應該由委托人承擔運輸費用和風險。但本案問題的關鍵在于,A公司根本無法證明自己是接受B公司的委托代辦運輸,因為B公司請求A公司代辦運輸時,只是通過電話的方式口頭說明,并沒有出具書面的委托書,使A公司無法通過法律的途徑獲得救濟。A公司并不能以合同是按FOB術語成交來對抗承運人G公司的合法權利,所以G公司要求A公司補償運費及相關費用的要求是有法律依據的。因此,在實際業務中,如果進口商請求出口商代辦運輸,但又不出具正式的書面委托書或其它能證明雙方委托代理關系的書面證明,說明進口商很可能是想推脫委托責任,有意推脫辦理運輸的責任、費用和風險。
(四)進口商以出運延遲為由拒付的風險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FOB術語下出口商代辦運輸的風險應該由委托人進口商承擔,即出現案例中A公司訂艙不及時以致貨物晚于合同裝運期發貨的后果應該由B公司承擔。但是,根據委托代理的法律關系,A公司有義務將代辦運輸的結果及時通知委托人B公司,并按照B公司的指示行事。而本案中A公司并沒有及時將訂艙延遲的事實告知B公司,而且也沒有與進口商協商延展合同的裝運期,使得發貨晚于合同裝運期。由此可見,FOB術語下出口商為進口商代辦運輸,出口商還要承擔進口商以出運延遲為由拒付的風險。尤其本案中承運人是由進口商指定,出口商向承運人交貨后,承運人應進口商的要求可能會先與進口商確認貨物的品質、數量及費用等詳情,這樣就會耽擱額外的時間,使得貨物出運延遲,給進口商拒付提供了理由。
(五)進口商與其承運人串通詐騙的風險
在上述案例中,FOB術語下A公司接受為B公司代辦運輸,而承運人G公司是由B公司指定,所以,A公司對于承運人G公司的資信情況并不了解。G公司可能會更加關注并維護B公司的利益,甚至G公司可能會與B公司相互串通對A公司實施詐騙,則A公司將面臨較大地風險。比如,國外進口商與其指定的承運人相互勾結,承運人將提單的托運人記載為進口商,使我國出口商失去對物權及貨款的控制,或者承運人對進口商無單放貨騙取我國出口商的貨物。或者進口商與其承運人惡意串通,對我國出口商代辦運輸的過程中故意設置障礙,使得出口商無法在及時辦理好運輸,進而使貨物出運晚于合同的裝運期。尤其是在國際市場行情發生對進口商不利變化的情況下,進口商與其承運人串通詐騙的風險更大。
三、出口商防范風險的幾點啟示
(一)謹慎對待進口商代辦運輸的請求
按照國際貿易慣例,FOB術語下應由進口商安排貨物運輸并承擔相關費用。在實際業務中,如果出現進口商請求出口商代辦運輸的情況,出口商一定要謹慎對待。首先,如果進口商辦理運輸確實有困難,出口商可以為其提供協助以便交易順利達成,比如為進口商介紹合適的運輸公司或提供有價值的承運人信息等,由進口商自行洽談并完成訂艙事宜。其次,出口商要考慮進口商提出代辦運輸的請求是否給予了自己足夠的時間,考慮自己是否有把握能夠順利和進口商指定的承運人聯系好租船或訂艙事宜。最后,如果出現訂艙不順利的情況,進口商是否會主動配合承擔后果。如果出口商代辦運輸確實有困難,或是預測風險較大,出口商應明確知道自己是有權利拒絕的。當然,如果出口商認為自己代辦運輸很方便,且承運人和進口商資信卓著,也可以接受代辦運輸的請求,以便交易順利完成并收回貨款。
(二)以進口商受托人的身份與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
在上述案例中,G公司依法有權要求A公司支付運輸等費用,是因為A公司與G公司簽訂了一個國際貨物運輸合同,且“運輸委托人”明確為A公司自己。因此,在FOB術語下,如果出口商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為避免遭受承運人對其追償運費及相關費用的風險,則出口商不應該以自己的身份簽訂國際貨物運輸合同,而應該以進口商受托人的身份與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在合同中明確進口商才是國際貨物運輸合同的一方主體,使進口商受到運輸合同的約束,依法承擔運輸的費用,并承擔出口商代辦運輸的風險。這樣,因進口商拒付或無力支付運費的風險就應該依法由承運人自行承擔,承運人無權找出口商追償運費。此外,出口商還可以考慮以代辦運輸為條件,要求進口商預付全部或大部分的運費,以免貨到后進口商毀約拒付或無力支付運費。
(三)要求進口商出具正式的書面委托書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無法對抗G公司的索賠,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因為A公司無法證明自己是接受B公司的委托與G公司訂立運輸合同。因此,為避免實際業務中貨物出運后進口商借此推脫委托責任的情況,建議在FOB術語下,出口商如果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則一定要求進口商出具正式的書面委托書,證明自己確實是接受進口商的委托而簽訂的運輸合同,進口商應以委托人的身份承擔應有的責任和風險。這樣出口商才能憑委托書有效對抗承運人對自己索賠運費的風險。為了有效規避風險,委托書中還應進一步明確,FOB下即使出口商辦理運輸比進口商更方便、更快捷,出口商也只是接受進口商的委托代辦,出口商自身并不作為運輸合同的主體,出口商辦理運輸行為本身并不能免除進口商基于FOB術語應該承擔的向承運人支付運費的義務。
(四)避免訂艙延遲或訂艙延遲時及時延展合同裝運期
為防范進口商以貨物出運延遲為由拒付的風險,出口商應盡量避免訂艙延遲。一方面,出口商應盡量選擇經驗豐富的貨代與承運人聯系訂艙,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或操作失誤導致訂艙延遲。另一方面,由于承運人是進口商指定,為避免承運人與進口商確認信息延誤時間,出口商應該預留一班船的時間給承運人與進口商確認。但是,實際業務中仍然可能因各種原因導致訂艙延遲,這時,不論是什么原因,出口商都應該及時向進口商通知代辦運輸的結果。比如本案中A公司就應該將訂艙延遲的情況及時通知B公司,并按照B公司的指示行事。為保險起見,在訂艙延遲的情況下,出口商應及時與進口商協商相應延展合同的裝運期,這樣進口商也就無法以出運延遲為拒付的理由。此外,出口商可以考慮以代辦運輸為條件要求進口商預付大部分或者全部貨款,以降低進口商拒付的風險。
(五)自行指定承運人或要求進口商指定的承運人提供保函
在實際業務中,如果出口商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為避免進口商與其承運人串通詐騙的風險,則出口商不能輕易接受承運人由進口商指定,而應該自行指定承運人。出口商自行選擇資信優良與自己業務往來方便且服務專業的承運人,以便有把握能夠在合同裝運期內順利完成租船或訂艙事宜。同時,出口商自行選擇的承運人會更多關注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有效規避承運人與進口商串通詐騙的潛在風險。但是,如果像本案中B公司要求必須由其指定G公司為承運人,則A公司一定要調查承運人的資質情況和信用記錄,必要時以代辦運輸為條件,要求B公司指示G公司向A公司提供保函,明確G公司不得無單放貨,不得對出口商代辦運輸設置障礙,不得與進口商相互勾結詐騙等,否則將由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在FOB術語下,一旦出口商接受為進口商代辦運輸的請求,則可能會面臨代辦運輸不順利、被承運人追償運費等風險。因此,出口商自身要有強烈的風險防范意識,謹慎對待進口商代辦運輸的請求,以進口商受托人的身份與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要求進口商出具正式的書面委托書,避免訂艙延遲或訂艙延遲時及時延展合同裝運期,自行指定承運人或要求進口商指定的承運人提供保函等措施來防范風險,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張鵬剛,楊文婧.FOB貿易術語下賣方隱性風險的分析及防范[J].對外經貿實務.2018,(12):57-591.
[2]姚新超.FOB貿易中賣方與買方指定貨代之間的關系探析[J].國際貿易問題.2020,(8):164-174.
[3]劉曉亮,崔靜坤.從一則案例看FOB下無單放貨的風險與防范[J].對外經貿實務.2020,(12):69-71.
[4]張秦.FOB并非你想的那么簡單[J].國際融資.2018,(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