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琴
摘 要:在新課標的教學大綱中將初中生物的重要概念按照教學主題歸納為50個,想要學好初中生物必須要讓學生充分理解這50個重要概念。然而初中生物中的很多重要概念并不是依靠黑板粉筆是或者是口頭教學就能夠讓學生領會的,必須要讓學生親手去參與實驗,通過設身處地的觀察去理解重要概念才能夠有所收獲。因此本次所要探索的話題就是如何借助生物實驗來促進學生理解初中生物的重要概念,探索的主要方向就是從最新的教學大綱中所列出來的重要概念中選取。
關鍵詞:生物實驗;初中生物;抽象概念
一、 引言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無數的生物理論和猜想在誕生之際,都會飽受人們的質疑,但是最終科學家會以最真實的實驗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因此,可以說實驗是生物學科持續發展的動力和賴以生存的資本,讓學生親手參與實驗可以幫助他們理解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重要概念。
二、 通過觀察人體組織實驗理解“生物圈中的人”中的重要概念
“生物圈中的人”這一章節是初中生物知識體系當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業水平考試之前所要復習的重點,這一章節的目的是要為學生揭示人體的秘密,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生命活動是如何進行的,并從中知曉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秘密。通過反復篩選,充分理解這一章節中的重要概念,較為合適的實驗就是讓學生去觀察人體組織,從外到內地讓學生了解自身的身體結構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讓學生通過這項實驗了解到了這些知識之后,以下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觀察人體組織實驗”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切片,分別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區分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不同,然后借助學生的觀察結果作為課堂導入的誘因,探討人體4種基本組織的具體功能。除此之外,在實驗過程當中還考驗了學生如何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教師可以詳細指導學生如何使用顯微鏡,讓他們觀察更加清晰。
具體實踐是教師準備人體4種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讓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這4種基本組織的切片,為了加深學生的觀察印象,可以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插圖,對這4種基本組織進行辨認,在讓學生留有一定的基本印象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實驗過程當中結合問題式教學法,讓課堂導入過程變得更加自然。教師可以提問:人體這4種基本組織分別有什么作用呢?讓學生利用自己現有的教學資源,包括計算機和手機,在查找到4種基本組織的功能之后,學生可以從中知道:人體組織的各個部分都是通過相互合作分工、共同協調來支撐人體的生命活動的。通過觀察實踐,可以讓學生掌握人體功能的運行的協調性,為以下的人體生命系統和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聯系等部分教學做好準備,有了這一基本概念做鋪墊之后,接下來的教學會更加順利。
三、 通過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來理解“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的重要概念
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想要讓他們能夠正常的生活下去,周邊的環境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生存的需求,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處理好了環境與動植物之間的關系,學生才能夠對生物圈中的自然與和諧這個理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選定了“測定種子的發芽率”這個實驗,讓學生通過提供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環境,來觀察它們是否能夠存活這個過程,來幫助學生從立體的方向上理解“生物中的綠色植物”這一課時中的重要概念。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這一實驗的關鍵在于要滿足種子萌發的條件,考慮到學生實驗的水平和經驗不夠,在選取實驗材料的時候,要選擇生命力強而且生命特征明顯的植物種子,綠豆和豌豆的種子為其中首選,它們發芽周期很短。學生要準備綠豆50粒,培養皿1個,并且準備好足夠的吸水紙,其中培養皿的作用是為了提供綠豆足夠穩定的生存環境,可以及時調整,稀釋劑是為了避免水分過多造成植物的壞死和保證種子足夠的水分。首先現在培養皿的底部墊上4~5層吸水紙,用純凈水或者是自來水來充分浸濕吸水紙,然后均勻的放入50粒種子,最好能夠用鉛筆劃分一下實驗區域,確保種子的生產環境是一樣的,降低試驗誤差的出現。然后放在通風的陽光中給予他們足夠的光照。在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后,種子觀察實驗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堅持,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檢查培養皿內紙的濕度,既不能干燥,又不能過分潮濕。然后要在每天劃分固定的時間去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綠豆種子的發芽是7天一周期,要保證每天都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種子的萌發情況進行記錄,才能夠獲得最準確的實驗信息。
通過總結可以發現,凡事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種植觀察試驗的學生,最終種子的存活發芽率在100%,而一些在一些細節上較為大意的學生,他種子的存活情況就要稍微低一點。這一實驗可以總結出只要能夠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需要,植物就會有很高的概率存活,而且植物不僅能夠綠化環境,還能夠在生長發育的過程當中反饋給周圍環境一定的有機物,這就說明了植物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調節者。
四、 通過光合作用的觀察實驗來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重要概念
光合作用這一章節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初中生物知識體系中最為困難的一章,不僅涉及多種有機物的合成產生,其中還有很多化學的反應摻雜在里面,對于還沒有接觸化學知識的學生來說,光合作用這一章節的內容相對于其他的知識而言,顯得非常抽象。因此可以選用“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實驗來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光合作用。這一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綠葉是否能夠在光照之下制造有機物以及光照是否也進行混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根據實驗目的可以選用對于光合作用比較敏感的植物如天竺葵,可以運用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法來進行實驗設計,準備兩盆天竺葵,讓他們分別在有光照的條件和黑暗的條件下存活12個小時,然后裁剪它們的葉片進行有機物鑒定,通過光合作用的化學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下植物所產生的有機物主要有淀粉,因此可以將兩個葉片放到酒精里進行溶解,先將它們本身的葉綠素給除去,避免因為有額外的因素造成實驗誤差,通過清水清洗之后,再用碘液對它們進行淀粉的鑒定。最終可以判定:在光照條件下存活的天竺葵的葉片遇到碘液會呈現藍色,黑暗條件下,存活的天竺葵的葉片遇到碘液不會呈現任何變化,可以判定光照確實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而且植物確實會在光合作用中產生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