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慧 魏倩雨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同時受到經濟水平和政策變化的影響,城鎮居民對于互聯網保險的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基于2014—2019年的互聯網保險保費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數據,研究互聯網保險發展和城鎮居民消費之間的動態關系。結果表明,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會影響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最后,從價值主張、客戶需求和關鍵科技三個角度,提出發展互聯網保險、促進城鎮居民消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城鎮居民消費;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6.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5-0069-03
自2012年起,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移動技術的發展熱潮,保險業實現了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的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在2019年達到1 973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近19倍。保險向互聯網產業的滲透率從最初的0.7%上升到如今的5.7%。
互聯網保險在當代移動商務和大數據快速普及的背景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鎮居民最初的消費思維和習慣,居民的消費類型也不斷向高品質方向發展,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
一、互聯網保險發展與城鎮居民消費的現狀及相關性分析
(一)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相關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保費總量從2016年開始不斷減少,主要是因為受到了保險業務結構轉型的影響。之前不精細的運營模式不再適合未來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于是保險業開始了服務模式和科技水平的改革。2019年,互聯網保險保費相較于上一年有所增加,大約增長了0.07%。其中,健康險增長迅速,同比增長108%。這說明,居民在生活進步的同時,開始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
除保險結構發生轉變以外,互聯網保險的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第三方平臺為渠道的運營模式逐漸占領主導地位,官網運營居于第二。第三方經營模式得益于豐富的電商經驗和獨特的技術優勢,官網運營模式在實現投保理賠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其他線上保險的宣傳,兩者相結合,打造出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理念創新的互聯網保險新環境。
(二)城鎮居民消費現狀
1.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現狀。《中國統計年鑒》近年來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相較于2013年增長了1.5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增長了1.78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在2013—2019年呈現單調遞增的趨勢,并且城鎮居民消費在居民消費中占主導地位。因此,本文主要選取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來考察互聯網保險發展對居民人均消費的影響。
2.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現狀。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不斷改進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其恩格爾系數從2012年的33%下降至2018年的28.4%,這說明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開始逐步走向小康。城鎮居民開始越來越關注居住水平和服務水平,在消費的同時享受生活帶來的幸福。
(三)互聯網保險發展與城鎮居民消費的相關性
互聯網保險發展影響城鎮居民消費的渠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間接影響預防性儲蓄影響消費,二是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預期。
1.間接影響。國家各項政策的不斷出臺和更新使得居民的收入穩定性不強,因此城鎮居民的預防性儲蓄逐漸增加。在“碎片化時間”管理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保險成為人們自我保障的另一種選擇。在我國人口比例中,中低型收入人群處于主導地位,這類人群工作時間緊張,收入增長速度緩慢,且基本消費必不可少,因此對互聯網保險的需求相對迫切。他們希望利用較少的空閑時間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幫助他們降低外部因素所帶來的風險,保證預防性儲蓄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為未來消費提供一份堅定的保障。
2.直接影響。隨著互聯網發展,“80后”“90后”成為消費的主力人群。原本鮮為人知的互聯網消費逐漸被普通城鎮居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不再是“走出去”,而是選擇足不出戶,在家選擇心儀的商品。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若感到不適合或者發現有品質問題,可以通過線上理賠及時地得到相應的損失賠償。隨著生活品質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城鎮居民的線上消費習慣和退貨運險費這樣的低額高頻的保險存在息息相關。
二、互聯網保險對城鎮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1.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互聯網保險發展不僅指的是線上保險數量上的增加,還包括保險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影響力不僅包括了短期影響,還涉及長期的影響,不僅是某一個時間段互聯網保險銷量的上下波動,還是某一個時點互聯網保險結構的改變。本文實證部分將選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年鑒》公布的互聯網保險保費數據來衡量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水平,并將其記為LIP。
2.居民消費的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從數據的可得性角度出發,一般用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水平和消費結構兩個指標來衡量城鎮居民的消費程度。本文實證變量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衡量城鎮居民消費的指標,并將其記為PCCE。由于2013年前后國家數據的調查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為保證數據的可靠性,本文選擇2014—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季度數據。
(二)實證方法介紹
本文首先將收集的季度數據導入Eviews8軟件,從而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然后在進行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和Granger檢驗的基礎上分析兩個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最后借助向量自回歸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來找到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
平穩性檢驗主要用來檢測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通過對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可以確定兩個變量的單整階數。然后再進行協整檢驗來確定兩者之間的協整關系。構建兩個變量之間的VAR模型,經過轉化后得到以下模型:
其中,Yt表示兩個變量組成的向量。協整檢驗的意義在于通過檢驗模型中∏的秩來確定協整關系的個數,在檢驗確實存在協整關系后,再考慮兩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以格蘭杰因果檢驗來判斷滯后期是否會對另一個變量的當期值產生影響,若能夠產生影響,則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最后通過兩者之間的脈沖響應函數,考察其中一個擾動項的標準差沖擊對另一個變量的當前值和未來值的動態影響。通過對構建的VAR(n)模型回歸可得到有關變量的兩個方程模型:
模型2:X=a11X(-1)+a12X(-2)+…+b11Y(-1)+b12Y(-2)+…+?著1
模型3:Y=a21X(-1)+a22X(-2)+…+b21Y(-1)+b22Y(-2)+…+?著2
通過以上兩個模型分析出互聯網保險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之間的相關性。
(三)實證過程
1.平穩性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要求時間序列平穩或具有長期協整關系,為此本文采用ADF檢驗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得到結果顯示PCCE、LIP相應的P值均大于0.1,即無論是互聯網保險還是城鎮居民消費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對PCCE、LIP進行一階差分后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實證結果并沒有拒絕原假設,即序列為平穩序列。因此,PCCE、LIP為一階單整變量。
2.協整檢驗。本文主要采用的是Johansen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協整性,研究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水平下,Johansen的檢驗結果表明,互聯網保險和城鎮居民消費之間至少存在1個協整關系。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的原假設分別是“PCCE不是LIP的格蘭杰原因”和“LIP不是PCCE的格蘭杰原因”。檢驗結果顯示,在5%顯著水平下,F檢驗拒絕了兩個假設,即認為互聯網保險發展和城鎮居民消費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城鎮居民消費可以由互聯網保險發展來決定,反過來又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來影響互聯網保險的發展。
4.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本文利用VAR模型中的脈沖響應函數來更加清楚地分析兩者之間的動態關系。
第一,VAR模型滯后長度選擇。首先,利用AIC準則確定VAR模型滯后長度,結果顯示,所有檢驗準則均一致認為VAR模型最佳滯后長度為2,因此應建立VAR(2)模型。
第二,模型的穩定性分析。由于VAR模型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脈沖響應函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利用根模倒數法來驗證VAR(2)模型的穩定性。根據AR根檢驗的結果可知,模型的所有根模倒數均在單位圓內,因此該模型是穩定的。由此可知,本文構建VAR(2)模型可行,對模型進行回歸,則VAR模型結果可以表示為如下兩個方程的形式:
LIP=-0.5181*LIP(-1)+0.1582*LIP(-2)+0.8423* PCCE(-1)+1.2937*PCCE(-2)-6632.4398(1)
PCCE=0.0576*LIP(-1)+0.5343*LIP(-2)+0.6160* PCCE(-1)-0.6081*PCCE(-2)+3536.6107(2)
式中,(-1)和(-2)分別表示一階、二階滯后。
第三,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用結構因子分解法進行分析得到的互聯網保險對城鎮居民消費沖擊的響應圖表明,城鎮居民消費的上升將引起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正向響應,該響應持續時間較長,且互聯網保險發展的響應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點。而城鎮居民消費對互聯網保險沖擊的響應圖表明,互聯網保險的迅速發展將引起城鎮居民消費的響應,且城鎮居民消費的響應呈現正負交替的倒V型狀態,該響應持續時間較長,且城鎮居民消費的響應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點。
第四,結構性方差分解。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某一個內生變量對另一個變量帶來的影響。但是為了進一步表示沖擊的重要性,本文利用了方差分解來分別分析每個結構沖擊給兩個變量帶來的貢獻率。結果顯示,城鎮居民消費變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變化的內在規律,一般在69%左右。但互聯網保險的變化對城鎮居民消費的變化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貢獻率在31%左右。
三、發展互聯網保險促進城鎮居民消費的政策建議
(一)關注城鎮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創新價值主張
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既然需要實現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就需要滿足他們對未來不確定性因素的保障需求。借助互聯網保險這個平臺,可以讓人們病有所醫、財有所值、老有所養,使城鎮居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放心。目前,互聯網保險以小額、高頻和時間碎片化為宗旨推出的線上產品間界限不是很清楚,所以未來產品需要以消費人群為中心,立足于互聯網思維,以消費者的生活水平為基礎,多角度研究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
(二)確定城鎮居民消費對象,不斷優化客戶關系
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的背景下,創造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宗旨是要想讓購買者體驗到“一切更簡單”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簡單和快捷。因此,應鑒于精準服務的目標,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科技的力量及時發現商品空缺。在了解并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給城鎮居民帶來優質的服務模式,不斷優化消費者和互聯網保險企業之間的關系。第一,不斷改善網上投保流程,簡化投保手續,讓城鎮居民更輕松地辦理互聯網保險;第二,為消費者提供手機移動端自助服務,從而實現其自己用零碎時間就可以買賣保險的愿望;第三,強化在線理賠流程,因為理賠的時效性直接決定了居民消費的滿意程度。
(三)提升城鎮居民消費體驗,以科技強化關鍵業務
隨著近年保險科技的逐漸崛起,科技為互聯網保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了互聯網保險的方便和高效,更有可能使得消費者成為影響力中心,將自己感覺優質的互聯網保險推薦給他人購買。大數據、5G技術、區塊鏈等保險科技的投入,必將為購買互聯網保險的城鎮居民帶來優質的消費體驗。
參考文獻:
[1] ?薛瑋,趙媛.人口老齡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居民消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162-168.
[2] ?李洪,孫利君.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風險及防范對策[J].管理現代化,2020,(2):97-99.
[3] ?王曼卿.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1-60.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et Insurance Development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U Qiu-hui,WEI Qian-yu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Abstract:With the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level and policy changes,the demand of urban residents for Internet insurance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Based on the data of Internet insurance premium and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households from 2014 to 2019,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surance and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surance will affect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Finally,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value proposition,customer demand and key technologi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surance and promot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Key words:internet insurance;consumption by urban residents;empirical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08-07
作者簡介:蘇秋慧(1998-),女,江蘇南通人,學生,從事互聯網金融研究;魏倩雨(1992-),女,湖北荊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互聯網金融、產業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