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
摘 要:現階段,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被數學教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身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展開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水平。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出發點,詳細闡述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數學課堂;應用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
1.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成員
現如今,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形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且通過生生之間的密切合作,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為了有效避免小組合作學習表面化,數學教師應當對班級學生展開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在注重統一、協調的同時,還應當在小組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個人優勢。生生之中通過小組的合作,來共同解決在知識學習過程總遇到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在互相溝通、協助的情況下,共同解決數學難題,借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設計充滿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身處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來展開知識的學習,如此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以題目“老師有50元錢,買了7支鋼筆,每只鋼筆4元,老師還剩下多少錢?”為例,學生讀起來會覺得十分枯燥、乏味,可以把這道數學應用習題改成:“爸爸帶著50元錢給小明買兒童節禮物,小明想要買7支鋼筆,每只鋼筆4元錢,他帶的錢夠買鋼筆嗎?還剩下多少錢?”如此一來,這道數學應用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學生在解答這種數學應用題時,會覺得充滿趣味性,從而充分調動起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數學教師可以在班級劃分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探究,來一同解答這道數學應用習題,這種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學階段數學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如此不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踴躍性,同時還能夠真正挖掘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與作用,提升小組學習的整體質量與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時,需要為學生制訂一套完善的學習規則,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學習規則。首先,數學教師需要留給學習小組一定的思考時間,接下來引導學生將自身的觀點與看法向教師與同學進行闡述,每一名同學闡述自身觀點的時間需要是相同的,并且需要將自身的觀點與看法詳細記錄到筆記本中,避免日后忘記。其次,在展開小組集中探討的過程中,小組內的記錄人員需要將每名組員闡述的內容進行記錄,最好由小組成員一同選取出代表該學習小組發言的學生,在講臺上將本學習小組的最終觀點進行講述。合作能力的掌握是需要小學生在知識探索過程中不斷形成的,新舊知識的掌握與復習都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展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只應向學生講授基礎知識,還應當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深層次的探究,真正發現數學問題,如此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所在,對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展開知識的探究,可以自主解決問題,或者是和同學一同解答數學問題。合作能力的培育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充分體現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合作能力,與同學之間一起對數學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究。
二、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在如今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型課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對小組合作的認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成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加強小組合作的質量與效率,為學生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打造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丹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剖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10):76.
[2]王麗華.問題化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0):108-109.
[3]王亞萍.合作學習,讓精彩“唾手可得”: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