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為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教學主體合理化轉移,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多樣化的語文課堂。同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現教學分層設計,從而真正發揮課外閱讀的優勢與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應用
小學生正處在思想啟蒙、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他們的未來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知識層次與能力結構都不夠豐富。教師需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與累積的過程中接觸與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課外閱讀科學地滲透到教學各個流程中。即學生只有獲得持續的信息輸入途徑,才能使自身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豐盈,并將其進行沉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將其進行有效的輸出。因此,教師必須對閱讀教學給予一定的重視,并通過科學地應用課外閱讀,不斷拓展教學資源。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基于課外閱讀可使學生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并使他們在意識形態上變得越來越靈動與豐富。無論是生動、趣味十足的童話故事,還是神奇的科教知識,都將學生帶入一個新的精神世界中。而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的課外材料的過程中,可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他們的寫作能力獲得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有效應用策略
1.教學主體合理化轉移,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應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確保教學主體進行合理化轉移的同時,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與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訴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啟發式的方式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引領,使他們能提出合理訴求。例如,當學生提出教師提供的課外讀物沒有趣味性時,教師應與他們進行友好的溝通,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追問,他們更喜歡哪一類的課外讀物。這樣,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積極采納學生提出的意見,融入更多他們喜歡的課外讀物。
2.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多樣化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在將課外閱讀滲透到教學各個流程的過程中,在試圖利用這樣的方式豐富學生知識層次與文學底蘊時,應科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化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基于此,教師可根據課外閱讀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時,就可將動畫片的精彩視頻片段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在充分激發學生對整本書好奇心的基礎上,再帶領他們就相關章節進行了解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若想持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應在不同的教學時間點科學地融入更能調動其學習熱情的教學設計。即,學生在課堂上品讀課外讀物一段時間后,他們的精力就無法再集中。這時,教師如果運用命令式、督促式的方式,強制他們繼續進入學習狀態,即便學生受制教師的權威地位重新開始閱讀,并不一定能對其產生深度的思考。此時,他們的思想已經游移,無法集中精神專注在課外讀物上。因此,教師可調整教學計劃,以互動性更強的方式,使學生能更積極地進入學習氛圍中。例如,教師可引導每一位學生站起來朗讀一段后,由后面的學生進行跟進。同時,在閱讀后,教師可選擇文章中較為有趣的章節,鼓勵學生分角色表演。例如,學生可分別扮演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巫婆、皇后等。這樣,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能更認真地記憶相關角色的臺詞。同時,在正式表演的過程中,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表現力、溝通能力等。學生將文中的內容進行情景再現的過程中,不僅可加深其記憶,使他們累積更多的漢語詞匯、語句等,還可使他們在與各角色進行互動的過程中,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獲得提升。
總之,課外閱讀可有效拓展教學資源,教師可更好地打造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課堂。而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利用課外閱讀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當學生的知識面被不斷拓展的同時,可確保他們的寫作能力獲得提升。因此,語文教師應科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將課外閱讀科學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王永勤.基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82-83.
[2]王福祥,牛生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98.
作者簡介:紀曉彤(1990—),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