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以賽


關鍵詞:三二二;備課模式;優化;教學設計
現階段較多的體育教師在備課、編寫教案時邊看教參邊寫教案,導致備課時過于依賴教參或教案集,缺少自己的想法,缺乏原創性。針對上述情況,我校體育組要求組內每位教師實行“三二二”備課模式。“三二二”備課模式是初次備課一初次磨課一反思與改進一二次備課一二次磨課一反思與完善一三次備課的“七步驟”備課過程,教師不斷通過備、磨、思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肩肘倒立教學設計為例,經過“七步驟”備課模式,逐步優化教學設計,打造精品課。
一,初次備課初設計初次磨課現問題
初次備課,教師通過研讀課標、研究教材、了解學情等多種方式,設想課堂教學要素的配置,然后將這一設想通過教學程序的安排,用文字呈現出形式教案,最后按照教案進行教學資源的準備。初次備課要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要先“鉆”后“參”,不能以“參”代“鉆”;對他人的經驗應聯系實際,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圖1)。
在肩肘倒立的初次備課中,根據教材中的技術分析以及學生現有技術水平,筆者確定第一課時的重點是壓墊、舉臀,難點是伸髖立腰。據此預設課堂可能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設計。
初次磨課利用這些教學手段,發現42%左右的學生在獨立完成肩肘倒立時做到立得直、立得穩,56%左右的學生需要在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動作,一旦保幫者放手就立不直、立不穩,說明這個教學手段跟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肌肉感覺相關聯,效果不突出。
二、二次備課深研文本再設計依據學情反思與改進定策略
二次備課,是在初次備課后根據上課實踐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改進,再一次研讀課標,深究教材,依據校情、師情、生情等,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個性化的創新設計,合理地進行充實完善、增補刪減,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更優化,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向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轉化。
針對初次備課后的上課實踐分析,筆者發現較多學生體會不到肩肘倒立最后姿勢伸髖立腰的肌肉用力感覺,導致教學效果—般。二次備課時筆者利用墻的輔助作用,將二次備課中肩肘倒立的難點—伸髖立腰設為本課的重點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圖2)。
經過二次備課后的上課實踐,先掌握伸髖立腰動作技術,再練習壓臂舉臀動作技術,教學效果非常良好,88%左右的學生在獨立完成肩肘倒立中做到立得直、立得穩,只有12%左右的學生因肥胖、腰腹肌力量薄弱等因素,需要在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動作,但經過二次磨課又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利用墻學習肩肘倒立需要多次調動隊伍,浪費練習時間,降低了練習密度,并且隊伍兩翼間隔較長,不利于教師的監控和指導。
2.利用墻學習肩肘倒立,課前的場地器材布置工程量大,對學校場地的要求也比較高,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一面適合學習肩肘倒立的墻。
3.利用墻學習肩肘倒立,練習過程中墻面會留下腳印不易打掃,另外墻上粘貼的膠帶也可能損傷墻面涂料,影響美觀。
三、三次備課全面考慮修細節反思與完善跟進個性顯特色
三次備課是對二次磨課后,因上課場地、環境、學情、安全、器材、教具等存在不確定性的諸多因素,運用“圈、點、添、改、調、刪”等方式進行個性化修改,對教案做最深入的推敲、斟酌,旨在全面優化教學質量。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筆者經過反復實踐教學,發現利用體操棒的輔助教學,既能有效地糾正肩肘倒立教學中“立不起”“立不穩”“立不直”常見易犯錯誤,又能克服利用墻學習肩肘倒立帶來的諸多困難(圖3)。
經過三次備課后的課堂實踐,教師減輕了布置場地的工程量,減少了隊伍的調動,學生增加了練習次數,提高了練習密度,較好地明白了動作要領,有效地解決了重點,突破了困難,優美地完成肩肘倒立動作,大幅提高了教學質量。
通過“三二二”備課模式,筆者優化了肩肘倒立的教學設計,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了動作技術。“三二二”備課模式,是一套條理清晰、循序漸進的備課模式,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又能使教師獲得新經驗,開拓新思路,使課堂更高效,更有助于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