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章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家庭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更加顯著,對教育的個性化要求也更加迫切。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就顯得更為必要,實施個性化的閱讀策略也顯得更為關鍵。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閱讀,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質量,從而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主要闡述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能夠對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產生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實施策略
在以往的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追求標準化閱讀效果,以圖達到統一的固定答案,實現所謂的高效閱讀,但因為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經歷,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心理特點,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提不起閱讀的興趣,形成消極、低效的閱讀,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形式的高質量閱讀,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致使語文水平難以得到較大提升。針對這一現狀,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必要,不僅可以極大地改變閱讀教學的被動局面,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性和熱情,進一步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和寫作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語文學習水平。
一、更新鄉村初中語文教師的觀念,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引導
個性化閱讀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個性化地理解和閱讀文本,并通過為學生提供平等的閱讀交流平臺,鼓勵其進行閱讀體驗交流,從而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1]。
在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確保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為學生提供正確且有效的指導。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改革,故而鄉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順應時代需求,積極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教師觀念既涉及教育理念,還涉及個人觀念。學生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的主人公,教師則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閱讀是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體驗,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時間和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閱讀課的主人公,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有效手段來激發其閱讀主動性和熱情[2]。
二、加強課前預習閱讀,提升個性化閱讀效果
大量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與沒有進行課前預習相比,經過課前預習的教學效果顯然更加顯著。基于此,在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時,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文本閱讀。每一節語文課的時長為45分鐘,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若學生未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往往會選擇在課前5分鐘帶領學生通讀文本,但是這一方式不僅會占用到課堂時間,還會因為學生只是臨時性閱讀而無法較為深刻地認識文本,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在課前布置相應的個性化預習任務,進行必要的預習方法指導,點燃學生主動進行課前預習的火花,如此不僅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預習閱讀熱情,還能降低課堂閱讀教學的難度[3]。
例如,在《變色龍》閱讀教學中,這一閱讀文本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和諷刺性,教師可根據文本的特點,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預習任務,即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前閱讀這一文本,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然后在課堂上向全班學生展示小組的排演成果。通過這一方式,就能夠讓學生在課前更加充分地了解整個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而這兩個方面也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能夠促使接下來的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簡單輕松,獲得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自主化閱讀能力
在鄉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課堂的反饋來明確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實施個性化閱讀的主要目的,則是引導學生自主地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使之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課堂反饋,教師也能夠更加直觀地、充分地了解到學生個體閱讀效果。而要能夠實現有效的課堂反饋,教師必須與學生做“好朋友”,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鼓勵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激勵學生大膽地發言,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促使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找到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借助有效的課堂互動來讓學生獨立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使之具備更高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例如,在《背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分析課文的題目、結尾、重點詞語等,然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其中的特殊詞句,再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知識誤區,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整篇課文。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對同一篇課文往往會解讀出多種多樣的認知體驗,存在多種多樣的思考感受,再加上閱讀是一項開放性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存在多種答案。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還要多角度多側面肯定學生的不同聲音,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例如,在《孔乙己》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主人公孔乙己進行解讀,敢于否定權威的結論,鼓勵其從不同角度來剖析這一悲劇人物,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認識,并引導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提出不同見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化閱讀能力。
四、創造多樣化的閱讀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是創設個性化的閱讀情境。盡管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由,但并不是放任學生不管,而是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對其傳授基本的閱讀方法,使之在符合個性特點的閱讀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幸福快樂地進行閱讀,并在自己喜歡的文本閱讀中,既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需求,還能夠有所發現,提升閱讀水平。基于此,在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時,教師需為學生創設一個個性化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且能夠對文本進行有效解讀。
二是注重個性化課外閱讀。為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要允許學生課內閱讀的個體差異,還應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個性化特點。由于初中生已經具有不同的愛好或興趣,且家庭條件也很不相同,其課外閱讀狀況或許就會千差萬別,因此教師在加強課外書選擇指導的前提下,還要因勢利導進行不同文體閱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會極大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促使其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對于鄉村學校而言,教師還需要在對學校現有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大力利用互聯網各種平臺,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各種優質資源的共享,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并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個性化閱讀點評,從而實現閱讀的良性循環,促進語文水平的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在鄉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積極創設個性化的閱讀情境,鼓勵個性化閱讀興趣和習慣,加強閱讀的個性化指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秀羽.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12):186.
[2]周凱.試論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1):30-31.
[3]王麗.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