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周藝桃
【摘? ?要】距今,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發展歷史,其中必然存在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這些內容大多數包含一定的情感和道理,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有著一定的教育和審美意義。現代社會的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商業已經成為國家間競爭的主要手段。但是,在以往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不乏存在許多不良的商業競爭和環境現象,這就需要國家或商業人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或者適當的引入傳統文化,以此避免出現商業上的惡性競爭。所以,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應該積極主動的應用到商業中,以此平衡商業中的文化現象。本文將立足于傳統文化,制定其在商業中應用的策略,進而改善不良的商業競爭現象。
【關鍵詞】民族傳統文化;商業應用;策略研究
引言
當今社會,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社會歷史的文化長河里,“商業”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所謂“商業”,通常是指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所以,在社會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商業行為已經被社會或國家政府所關注,每個人對商業的理解和認知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要求。但是,在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曾經因為過度追求商業的利益,導致受賄、價格壟斷、欺詐等不良現象層出不窮。現如今,我國的商業也在快速的發展,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將民族傳統文化應用其中是最好的選擇。
1.傳統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現如今,我國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發展,都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樣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一定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現代社會,人們都在花費時間和心思去理解傳統文化的概念和價值,這已經成為人們永遠都無法解答的時代課題。那么,我國對傳統文化的界定究竟是什么呢?所謂“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并且,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和道理是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是相對于外來文化而言的,它是中國這個大家庭獨有的一種思想和觀念。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其自身獨特的特點,例如“世代相傳”,雖然它在某些短暫的時期有所中斷,在歷史的發展下也在不斷變化,但是大致上它的發展與傳承是永不停息的。
2.民族傳統文化在商業中研究策略
2.1營造商業的文化生態環境與氛圍
正如向云駒所言的文化三要素,首先傳統文化需要文化活動的場地和地點,其次傳統文化需要文化活動的時間,最后傳統文化需要文化活動本身,也就是它的物質性。所以,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活動、自然環境以及地理區域的支撐,這些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對此,在商業中要想有效的應用民族傳統文化,就應該確保文化活動的場地、時間和物質性,積極營造良好的商業文化生態環境和氛圍,確保物質性的長期存在。所以,在我國現代商業的發展上,無論是商業街區的改變,還是露天交易場地的個性,都應該重視文化環境與氛圍的美化,我國政府可以為商業發展提供人力、物力或財力的支撐,利用當地傳統的建筑材料和生態植被,以此為商業的環境和氛圍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2.2加強商業的文化實踐與文化創新
在國民經濟的帶動下,我國傳統的產業空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往往以商品的交換以及買賣最為最基本的展現形式,這個商品交換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具有著歷史文化的內涵。現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精神文明生活的發展狀況,這就要求我國的商業發展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商品交換或買賣,也應該增添“文化”上的內容或形式。例如,在摩洛哥吉馬·埃爾弗納廣場上,最初的城鎮商品交易是是簡單的集市,現在廣場上的生意繁雜,有雜耍賣戲的,也有文藝演出的,還有會見朋友的,街道上的人們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由此可見,人們在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下,當代人們更加注重商業的文化實踐和創新。所以,我國政府應該鼓勵商業的文化創新,不再一味的關注經濟收益,更應該注重人們的文化成長。
2.3科學規劃商業的文化業態與形式
“文化空間”,是一種綜合展現的文化群體,它對文化活動有著一定的要求,這種空間與商業空間在某種意義上有著一致性。我國傳統的商業空間大多數以室外公共區域為主,以室內空間為輔,擁有著“露天性”和“流動性”等特征,并且我國以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使得大多數商業門戶以較小的小型業種店為主,是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一種融合與過渡。但是,當前我國商業的發展大多數都是以室內的形式展現在大眾眼前,例如占地面積大、容量大的現代商業百貨大樓,或大型連鎖實體店等等,這些都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文化業態。但是,現階段,在室內空間的商業發展中,大多數的實踐活動還是要依靠室外活動的推進。所以,我國政府應該民族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科學的規劃商業文化業態和形式,將傳統文化中產業的“露天性”和“流動性”展現出來。
2.4提供商業的文化保障與政策支撐
現代商業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進來,要想吸引人們主動參與到商業發展中,并以此提高國民經濟,就應該為他們提供商業的文化保障和政策支撐,以此確保他們的經濟“安全”。首先,政府應該頒布文化保障政策,保障鄉村地區無固定經營場所的小生產經營者有著合法的經營權限,以此為他們的經濟來源提供保障。其次,政府還應該完善文化政策,對已經成型的商業機構,進行文化補助,例如建立舉報電話等等,以此讓行業人員自行監督自己或他人的市場規范。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的創新的今天,我國商業不斷發展和變化,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商業空間,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實力,也影響著我國公民的商業觀念。對此,民族傳統文化具有熏陶人們,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有利影響,將其應用到商業中,可以有效的改善從事商業行業的人員素質,還可以有效的管理并干預商業的環境和現狀。對此,我國政府等工作人員,應該切實了解民族傳統文化的具體含義和重要性,改變以往的商業管理理念和思想,切實做到營造商業的文化生態環境與氛圍;加強商業的文化實踐與文化創新;科學規劃商業的文化業態與形式等等,以此提高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任蕾.商業經濟視角下的民族文化傳承與高校教學——以臨夏民間刺繡為例[J].藝術評鑒,2019,05:138-139.
[2]趙佳.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支持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3]陳韜鵬.基于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廣西文化旅游區商業步行街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7.
基金項目: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民族傳統文化的商業傳播與應用 編號: 201812308037
作者簡介:李群(1998.1-),女,漢族,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
海口經濟學院? ? 海南海口? ? 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