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 張曉林
摘 要:在新時代“體教融合”的背景下,教學任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中小學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路徑進行研究。提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構建體育教師共同體,同時創建體育“教、研、培”的孵化器,激發教師的教學內發力。
關鍵詞:青年體育教師;體育教學;教學技能;義務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23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編號:20YJC890046)
收稿日期:2021-01-12
作者簡介:劉通(1995-),男,四川瀘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通訊作者:張曉林(1981),男,四川綿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
在義務教育階段中青年體育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后備力量,青年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影響著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和青少年的體質水平,而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直接影響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中的教學質量水平。在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了加強教師的建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青年體育教師要滿足教學能力的要求,以及達到一個較高的教學水平,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新時代體育教師。
1 加強教師自身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學核心素養
關于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國內外已有廣泛深入研究 ,對于體育教學基本功的概念,大體上是指體育教師所從事的教學活動需要具備的能力。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體育教師完成教育工作的職業素養。教學實踐活動按照時間來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過程和教學后的工作,每個階段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都不一樣。這三個階段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教學設計能力;二是教學活動實施能力;三是教學評價能力和反思能力;四是教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1.1 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指體育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作一個全面的計劃。是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需要教學的內容、學生的特點和場地器材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步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制定最優教學方案的過程,達到最滿意的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學設計的能力主要是體現在備教學活動、備學生和備教學器材上,在備課上青年體育教師要加強已有的教學認知能力,認知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才會有更好的提升,要認真分析教學的大綱和教材,做到由粗略的掌握到細致掌握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在備學生上,青年體育教師要深入學生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朋友,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每個學生的特點,在做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判斷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在備器材上,要根據學校的器材資源進行合理安排。
1.2 教學活動實施能力
教學活動實施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部分,體育教學活動實施能力是青年體育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能力的綜合表現。體育教學活動實施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監控能力、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和合理選擇能力、語言的表達和交流溝通能力等。青年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語言的精練,口令清晰正確,注意語氣、體育的專業術語和聲音洪亮要合理;在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要貼合課堂的需要;嚴格的教學組織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監控,把握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的動向,積極與學生溝通及時調整教學狀態,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教師多次講解與示范引領,不僅能促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觀感受,還能幫助學生更快掌握技術動作,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
1.3 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
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對教學的評價和反思的能力。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要完善考試評價辦法,體育課程考核要突出過程管理,從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評價[2]。同時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文件中提出了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3]。青年體育教師在學生的教學評價上要全面綜合地評價,不要單一地評價,教師要在教學后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評價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教學反思有利于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發展,它在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青年體育教師要不斷地主動進行反思,根據在教學過程中收集的信息,反思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是什么,將這些成功的經驗形成筆記。反思自己失敗的地方,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和遺漏的方面,要進行認真的梳理,并對做的不好的地方進行深刻反思,做好比較,為日后的教學提供經驗。
1.4 教學研究和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培養的目標、培養的對象都發生了改變,對于教師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在2020年國家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政策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青年教師要在理論知識上需要不斷學習,學習專業知識理論,學習通識理論,學習一般理論知識。通過學習不斷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效果等不斷進行研究,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達到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目的。青年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表現在課程的創新和教學的創新上,課程上的創新可以通過我國的三級課程體系,結合當地的教學資源進行創新,形成本校的校本課程,在教法可以從前人的教法上進行改變或者自己獨創,創新出自己的教學風格。
2 構建體育教師共同體,增強團隊聯動協作力
教師共同體是指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教師相關人員組合形成的組織。這種組織的形式與傳統的教研組或者備課組的教師組織形式有區別,這種形式傾向于體育教師的自愿組合,組織的成員特點形式多樣。青年體育教師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提高自己是不夠的,需要從外界中獲得更好的幫助。
2.1 參加體育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能力
體育教研活動主要指青年體育教師在專家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體育教育的教學活動。教研活動主要是以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主題,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來促進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實踐活動。通過不同學校、不同區域,各種形式的體育教研活動,體育教師可以加快自身在專業方面的成長。年輕教師通過參加教研活動,能夠學習到新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在教研活動過后,教師應認真撰寫看課和評課的材料,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策略。其次,通過教研活動的學習交流,根據自己的教學想法做一個教學方案,實踐一次教研活動課,課后總結課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找到更好的教學策略,來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2.2 借助學校體育團隊,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團隊的合作與分享對于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有長遠的影響。在學校中,青年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技能可以通過教研組和備課組來提升,校內的團隊是青年教師發展的土壤。青年體育教師要主動地參與進去,勇于承擔各種活動,敢于承擔各個體育項目的任務。中小學體育教學項目眾多,要求體育教師全部熟練掌握且能夠做到技術精湛,難度非常大,能達到這樣水平的教師微乎其微。每位體育教師都有自己的專項技能,又要照顧到所有的項目都會,而且還要熟練掌握,那就需要一專多能,通過校內團隊的學習,可以提高自己已經掌握的運動項目,同時可以學習到自己不會的運動項目,這樣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又可以使學校的教學項目達到一個平衡狀態,不同的老師教學風格也是不一樣,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青年教師應該積極請教他們、觀摩他人的教學,同時應該向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習,使教學多元化發展。
2.3 借助校外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
學校的學習資源畢竟是有限的,青年體育教師除了在校內學習,還可以借助校外因素來幫助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以賽促教”來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青年體育教師通過積極參加校外的教師比賽,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教學技能,還可以借此機會觀摩不同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自己與其他人的比較找出不足和優勢的地方,來提高自己。借助名師工作室來提高自己,名師工作室由優秀的名師引領教師的發展,教師來源于不同的學校,青年教師可以借此進行不同的交流學習。積極參加國家和地方組織的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思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論、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更加貼合國家的發展、學生的需求。同時參加學術沙龍,學術沙龍是以某個問題為主題進行的小組型討論,這種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快速解決青年教師遇到的問題。青年體育教師與家長建立“家校同盟”,家長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教師,對學生的特點有更深的掌握,青年教師通過家長結盟可以促進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生,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的發展,才能做出一個更好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組織實踐中組織管理對學生,以及對學生作出合理的評價。
3 創建體育“教、研、培”孵化器,激發教學內生力
3.1 學校建筑“微”培訓的教師孵化器
青年教師剛剛進入崗位時,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問題而感到無力,這個時候需要快速提升青年教師的能力,以便于適應崗位需求。開展好教學活動,“微”培訓的“微”字體現了,培訓的時間短、規模小,可以滿足青年教師的需求。首先是學校邀請地區骨干名師為青年教師進行專題的講座;其次是微實踐,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微型的實踐培訓;三是微論壇,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在一起討論解決,微論壇規模小,解決問題快;四是學校為青年體育教師制定微計劃,將教師的成長記錄下來,形成檔案,優化教師培訓模式。
3.2 地區建筑“中”培訓的教師孵化器
地區的培訓相對學校的培訓來說,規模較大、時間較長,一般是地區為了讓青年教師能夠快速適應本地區的崗位要求,提高教學質量進行開展的培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青年教師的職前培訓,地區在職前培訓上要讓青年教師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加工能力,為青年體育教師提供幫助;二是推進名師工作室的發展,名師工作室由名師引領專業教師組成,名師工作室為青年教師進行相關的知識經驗的傳授,同時進行實踐活動的示范,形式可以是名師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指導,名師工作帶領青年體育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發展,同時引進更多優秀教師加入名師工作室,推動名師工作室的發展;三是在職培訓,在職培訓是教師在崗位上,針對青年教師階段出現的問題,引導教師進行解決,來鼓勵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
3.3 國家建筑“大”培訓的教師孵化器
國家層面的教師孵化器,規模大,人數多,可以開闊青年教師的眼界,激勵青年教師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主要的方式有教師的“搖籃”高校訓練、國培計劃、國外學習交流和教學后的再學習等多種方式。第一高校是教師的“搖籃”,是教師成長的地方。高校根據現代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求,對高校學生制定合理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基礎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滿足教師崗位要求;第二是國培計劃,國培計劃可以使青年教師明白國家教育的走向,課程改革的方向等等,讓青年教師能夠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第三是國外學習交流;第四教學后的再培訓,主要是教師在職學歷提升,教師通過在職的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更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以及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這樣才能將科研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2021-01-02].http://www.moe.gov.
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801/t20180131_326144.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EB/OL].(2016-05-07)[2021-01-02].http://www.moe.
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605/t20160507_242349.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1-01-0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15)[2021-01-0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