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務院2021年出臺了《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標志中國革命老區將迎來發展機遇。達州作為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相對滯后,紅色文化相關產業未形成規模、缺乏深度、市場開發不足。本文將從這些方面入手,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方法。達州目前正處于歷史機遇期,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提升城市軟實力。達州紅色資源開發應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規劃,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發展之路。
【關鍵詞】紅色文化;現實意義;策略
引言
紅色文化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紅色文化具有特殊含義。其特點是與革命緊密聯系,跟中國中產黨建立的紅色政權密切聯系,是一種積極先進的文化,在革命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黨和人民群眾在各個歷史時期、發展階段所創造的豐功偉績,奪取的一系列勝利及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文化資源,形成于革命戰爭年代,具有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以紅色旅游、紅色文獻資料、紅色文學影視作品等為載體,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和組織紅色文化活動所利用各種資源綜合。革命先輩在斗爭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革命事跡、崇高精神等。特指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和革命戰爭遺址、紀念館及凝結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傳統。
達州具有19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不完全統計達州市境內共有紅色主題陳列館、紀念館5處,革命遺跡500多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7處,館藏革命文物2295多件,川陜蘇區石刻標語2000余處。,達州市通川區、達川區、宣漢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共計6個縣(市、區)入選《全國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為達州紅色文物保護利用發展提供了契機。
1.達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現狀回顧
達州是紅四軍、三十三軍重要革命根據地,在我黨革命史中發揮重要作用,達州是四川第一塊革命根據地、達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川陜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是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的起點,四川第一支紅軍游擊武裝和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就誕生在達州的萬源,達州市石橋古鎮“列寧主義街”被譽為“中國紅色第一街”。
張愛萍故居“神劍園”,王維舟紀念館及、陳伯鈞故居、李家俊烈士紀念碑,王維舟紀念館、“營渠戰役”紀念館、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鳳凰山紅軍亭、紅八十八師政治部舊址、蒲家支部舊址、列寧主義街(列寧公園)、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成立紀念碑、達州紅軍烈士陵園、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紅九軍政治部舊址、紅三十三軍政治部舊址萬源紅軍公園、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萬源紅軍石刻標語群、萬源保衛戰戰場遺址、紅色渠縣紀念館、開江紅色文化陳列館、清河古鎮、清溪弘文校等諸多紅色文化資源。
達州市有川陜蘇區時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陜蘇區的重要區域。“萬源保衛戰”、“營渠戰役”“宣達戰役”等,許多高級將領曾在此浴血奮戰。達州作為革命老區在革命歷史時期發揮重要的作用,遺留下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達州紅色資源、分布廣泛開發,作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多次重大戰役,例如萬源保衛戰史反敵“六路”圍攻的決定性一戰,成功過粉碎了敵人的圍攻,留下了大量川陜蘇區時期的革命遺跡、文物。達州在革命時期曾多次作為重大戰役的主戰場,無數革命先烈曾在達州浴血奮戰,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宏偉壯麗的篇章。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大部分紅色資源未進行深度開發利用,紅色文化產業未形成規模。加大達州市紅色文化的研究力度,對促進達州市文旅融合發展、增加地區影響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達州市應該進一步加大紅色文化的研究、開發、保護力度,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便于今后更好的開發、利用。
2.達州紅色文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達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由于歷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導致達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不大、深度不夠、基礎設施不完善、未形成規模效應等多種問題,制約達州紅色文化持續發展。達州紅色文化在今后的開發中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省開發部署,系統的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開發、利用方案。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研究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及運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1開發前景廣闊未形成規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達州作為革命老區,不斷為國家各個領域輸送人才。尤其是川陜蘇區革命根據地時期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留下了大量的紅色文物、遺跡及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不怕犧牲的奮斗精神,敢于奉獻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達州人。達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的特殊作用,使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特色價值。由于開發滯后,面臨許多問題。譬如紅色石刻由于地處偏遠、過于分散,導致開發利用難度大。有的紅色景點由于離城里較遠,景點過于單一,周邊打造及開發未形成規模,影響將來的發展。有些紅色展館展陳單一、過于陳舊,布局不合理,要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要科學規范的對展陳進行設計,提升觀眾的游覽感受,提高參與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擦亮底色讓紅色更紅,不能因為周邊地區開發早,市場成熟,走在前而忽視達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傳播點、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與陜西、重慶及周邊區域建立合作,形成精品路線,打造自己的紅色旅游品牌。深挖文物、遺跡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2.2市場化程度低未形成品牌
達州未形成自己的紅色旅游品牌,挖掘不深、宣傳力度不大。現有的紅色主題展館主要以展陳為主,未形成規模效應,沒有形成多種產業融合的開發模式。景區周邊的打造滯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范,人員、資金不夠等諸多問題,造成達州紅色產業發展緩慢。很多紅色石刻、遺跡,地處偏遠,風吹雨淋,極容易風化,如果不及時保護,可能會遭到侵蝕氧化。有的景點有重大意義、價值,觀賞性,就是由于交通相對閉塞,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原因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由于歷史、自然原因很多紅色資源分布分散、開發難度大,雖然自然風光秀美,但是由于開發力度不夠或者景點過于單一,難以打造成精品路線。旅游路線設計方案要充分考慮時間、環境、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點與點之間距離太長,造成開發利用的不便,紅色石刻文物遺跡交通閉塞,如果不是專門的向導帶路,旅游者根本無法自己找到。不同程度的存在可達率較低,宣傳力度不大,知曉率不高等問題,在今后的開發利用中應該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旅游體驗。科學精細規劃旅游線路,例如“一日游”盡量不要跨縣,相對偏遠的區縣要規劃自己的紅色精品路線,每一個區縣把自己本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有機的聯系起來,并且及時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可達率。在景區或景點開發中,可以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避免雷同和同質化,重點突出地方特色。在今后的發展規劃中要結合本地的紅色文化街區、小鎮等建設,延長上下游產業鏈,推出紅軍菜肴、紅軍體驗游等特色項目,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做好宣傳推廣增加城市影響力。
2.3相關人才短缺優勢不明顯
達州作為我省最早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地區,在四川省革命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達州對現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同時應該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人才短板是造成達州紅色資源開發滯后的原因之一。如建立本地紅色文化研究人才庫,對達州本地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加大對文化旅游相關從業人員培訓力度,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城市魅力、吸引力。針對在校學生要重視宣傳教育,將達州市紅色文化編寫成教材。紅色文化是革命時期流傳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編寫本地的紅色文化史、志,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教材,深入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上紅色主題課等形式,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讓學生從小就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熟悉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從而進一步加大宣傳保護力度。讓學生了解本地的革命斗爭史及人物故事,加深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在各紀念日,開展主題活動,增加宣傳影響力。
3.達州市紅色文化研究的現實意義
3.1傳承弘揚達州紅色文化的現實需要
達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紅色革命老區,缺乏的不是文旅資源,而是缺少屬于自己的特色及路徑,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沒有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導致紅色旅游發展相對滯后。達州的紅色文化資源獨具特色,別具一格,要充分保護、開發利用好本地的文化資源及優勢,進一步拓寬市場。紅色文化資源是文化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本地優勢,抓住國家戰略機遇,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文化經典。
3.2提升城市發展的軟實力的必然選擇
城市的軟實力,對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對文化的投入不是立竿見影,但是只要不斷的加大投入力度,一定會有質的飛躍。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有助于提高游客獲得感,有助于群眾的幸福感提升。加大對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避免過度開發、開發性損害、邊開發邊損壞等,紅色文化資源相對脆弱,具有唯一性,一旦破壞,造成的后果不可逆轉。
加大紅色文化的宣傳、研究力度,與深挖地域特色文化相結合,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精品。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把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研究透,多出經典作品。讓群眾感受到紅色文化所帶來的巨大效應,從而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幸福感。紅色文化在宣傳過程中要重視融媒體作用,例如在疫情期間達州推出了紅色文化場館線上游,吸引大量觀眾積極參與。本次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嘗試,有力的推進紅色文化的發展。
3.3增強地域間合作影響力的內在要求
達州位于川東北與重慶、陜西緊密相連,在深度旅游開發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積極融入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打造跨地區、跨領域的合作。結合市委提出的“川渝陜結合部中心城市”、“東出北上交通樞紐”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推進周邊地區快速融合。周邊地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相對成熟,對市場、客流造成領一定的競爭。從宣傳的角度,對達州有周邊帶動效應。隨著達州市“川渝陜結合部中心城市”、“東出北上交通樞紐”的戰略目標的實現,對市場的刺激將更加明顯,達州會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創造后來者居上的奇跡。達州將發展規劃區域游客集散地,輻射周邊地區,產生巨大的市場經濟效應。加大對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利用,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本地紅色文化特有的影響力。加大統籌規劃、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規模,打造自己的品牌,擦亮自己的底色。展現自己的特色。達州處在歷史機遇期,在城市發展規劃中要把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加大對紅色景點的提檔升級,整合周邊資源,確保周邊環境與核心展示區氛圍風格協調。達州進一步加快紅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借鑒其他地區經驗做法,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線路,充分讓游客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及城市歷史文化的厚重。加大對巴文化、風俗文化等文化的發掘,有機的與紅色文化進行結合,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實現融合發展系統謀劃整合資源 將現有的 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系統謀劃開發利用。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精品旅游線路。樹立紅色形象和品牌加強旅游宣傳,深挖紅色旅游資源內涵,提高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價值。
4.結語
科學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不僅可以助推達州地方經濟發展,更有利于省內外了解達州歷史 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有益于紅色文化、巴文化的保護傳承。達州紅色文化開發要積極融入國家紅色革命老區的發展規劃,憑借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深度打造具有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品牌。紅色文化旅游前景非常廣闊,達州將探索出一條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文旅融合之路。
參考文獻
[1]川東北紅色文化的傳播研究 范藻
[2]巴渠紅色文化:達州軟實力的重要構成 畢瑛濤
[3]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的紅色文化建設路徑探討--以達州革命老區為例 袁成杰
基金項目: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立項“淺析達州市紅色文化研究的現實意義”,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和四川文理學院巴文化研究院資助項目。(SLQ2020BB-027)
作者簡介:常統專(1987-),男,碩士,河南林州人,主要從事歷史文化研究。
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 ? 四川達州? ? 6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