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入峰
摘 要:體育教學是提升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必須從娃娃抓起,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活動、體能訓練。針對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體育教師角色缺位與越位、教學手段固化且單一的現象,相關人員需積極貫徹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構建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現狀;有效對策
體育教學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優秀品格塑造、正確價值觀樹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水平,還需利用體育教育增強教育對象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背景下,必須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與價值,對學生意志品質、堅毅品格、終身體育意識等進行科學培養。教育工作者需結合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制定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教育新策略,以此為學生構建愉悅、健康、輕松的成長環境、學習空間。
一、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1.體育教師角色越位與缺失
精準定位是生成正確教學行為的基礎,只有教師做好角色定位,才能夠展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目前大部分小學都出現教師角色缺位與越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過度管束、體育課堂被擠占等現象上。這樣根本不能科學、規范化地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無法真正達到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標。
2.體育教學手段固化且單一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尚未形成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出現教學手段單一、固化的問題,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興趣。體育教育工作對小學生的思想狀態、身體素質等缺乏全面了解,會利用統一的體育項目開展教學活動。
二、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發展的有效對策
1.積極貫徹與落實以生為本教學理念
小學體育教師需精準定位自身的育人角色,充分凸顯學生主體性作用。將以生為本教學理念貫穿到小學體育教學全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生理特征、身心成長規律、學習需求等,設計具有極強交互性、娛樂性的體育教學方案。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教會學生正確的體育技能、運動方法,督促與監督學生自主完成體育運動項目。教師不應害怕學生出現安全事故而過多地干預學生的體育學習與項目訓練。需通過不斷優化體育教學環境,最大限度地規避出現運動風險的可能性。教師應根據小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動態、身體機能,靈活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做好事先防護與風險預測,組織學生在安全、舒適、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體育運動技能。同時,面向小學生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教師應科學地應用體育游戲教學法。將具有娛樂性的游戲與體育教學科學融合,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并學會正確、安全地進行體育鍛煉。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跑步訓練的過程中,可融入音樂接力賽跑環節。即根據音樂節奏對學生接力的位置進行合理設置。使學生在動感的音樂節拍中快樂地跑步,并與其他學生進行友好合作。
2.構建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需向學生傳授必要的理論知識,還需幫助他們掌握常用的體育運動技能。且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會他們正確學習體育技能、技術的方法與手段。在此訴求下,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構建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利用完善的體育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全面、全方位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以理論教學為主、游戲互動為輔,引導學生對體能訓練內容、籃球技能、乒乓球運動規則等全面了解。且通過簡明扼要地講解全民體育、生態體育理念內涵,逐漸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并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而在室外活動時,教師應設計具有一定系統性、層次性的實踐教學方案。將體育技能、學生個體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落實到具體的實踐課程中。并在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下,使學生積極、深入地進行實踐鍛煉。精準定位實踐教學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分級、分解,系統化、層次性地開展體育實踐教學活動。不應出現其他學科占用體育課堂的現象,需將小學體育教學正式歸納到人才培養體系當中。由此,科學、規范、多樣化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對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給予積極反饋。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對體育訓練、理論教學給予高度重視。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做好內容供給工作,為學生構建一個寓教于樂的體育教學場景。從意識形態引導、體育技能提升、教育對象綜合素質強化等方面著手,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與優化。真正發揮體育教學的功能與價值,助力小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并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劉麗明.快樂體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幻畫報,2020(12):221.
[2]何昱嵩.教學做合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35):75-76.
[3]田學云,張興奎.武術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5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