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銳
摘 要: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重要階段,先入為主的思想很重要,在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率,合理使用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厭惡這門學科,這是老師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從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這方面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無論學習什么,興趣是最關鍵的因素,也是保障學生對這門學科不討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紀,對數學這種比較抽象的學科很難提起興趣,所以如果將趣味教學法引入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這樣會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很大的幫助。老師再進行一系列活動的引導,學生就會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其中的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和學習,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技巧都會有所提升。
一、興趣的引導
如果將學生比作向日葵,那么興趣就是那輪太陽,興趣就會引導學生去想,去做某件事。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小學數學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讓學生真正了解數學這門學科,學習成績等各方面才能有長足的發展。不過只有興趣是不夠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幫助。同樣,老師可以利用輔助工具為學生打開對數學的幻想,給枯燥乏味的課堂帶來生機。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身邊的工具對學生進行教導,告訴學生數學無處不在,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讓數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數學不再拘泥于課本,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總會面臨學生不想學習或是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老師首先要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老師要學會與學生多交流溝通,了解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并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支持,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心,對數學這門課也充滿信心。比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時候,很多學生沒有興趣,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引導。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老師可以先講一段有關四則運算的趣味小故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競賽,比誰算得快,快的有獎勵,慢的也要鼓勵,這樣一來,一潭死水的教學氛圍就會變得生機勃勃。
二、優化課堂,提高效率
小學老師應該思考該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這就需要老師從優化教學設計開始,在課堂中才能節省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點。因為小學數學中需要讓學生接受的知識點很多,這就導致老師無法在一節課內將要學的知識點講完,一個知識點往往需要兩到三節課來講,這樣無形中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說,老師應該多思考,怎樣才能運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老師需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學生,老師不應該使用批評教育,而應該進行鼓勵教育,對這些學生應該有耐心,給予他們學習的信心。還有就是一些偏科的學生會在數學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那么老師就應該去了解這些學生偏科的主要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學方式有問題,要進行自我反省后改進。對學習好的學生需要讓他們多做練習,適當地潑涼水,同時也要對其學習成績進行肯定,不能讓他們過于驕傲自大,也不能謙虛過頭,老師需要把控好尺度。
三、實踐創新
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傳達一種理念,那就是學習不僅要學會思考,還要動手實踐。傳統課堂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無趣,不能提升學習成績,更有甚者還會讓學生失去對這門學科的熱情。所以老師需要引入趣味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劃分小組、合作共贏的模式在課堂上進行實踐交流和創新,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模式。學生在實踐交流中提升學習能力,鍛煉邏輯思維和團隊意識,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老師要讓學生學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球的體積”中,主要的學習內容是讓學生掌握球的體積計算公式和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設情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感興趣,主動探索實踐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四、結語
趣味性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用趣味的辦法給學生創建快樂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讓趣味教學走進數學課堂,老師也要合理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習變得快樂、有趣。
參考文獻:
[1]高飛.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法運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薛柳春.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0,42(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