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河
摘 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語數外三門學科外,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階段,需要將其滲透進日常生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養。針對小學四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進行探究,找到將其生活化的策略,使教學水平得以飛躍發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
1.內涵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時,由于小學生剛接觸這門課程,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即生活化教學。該教學方式實際上就是將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去體會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
2.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上,要想讓生活化教學深入課堂,就需要更加關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在參觀訪問方面,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和老師進行交流,去體驗和感悟這些情景,更為直觀地去學習和了解。如“我們班的成長足跡”這節課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觀察自己所在這么多年的班級,去回憶之前的點點滴滴。在搜索資料方面,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能力,就需要采取各種方式去搜索資料,如互聯網、圖書等,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整理出來的資料,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收獲更多的經驗。
3.生活化課堂教學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小學教學將生活融入進來,使教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內容,營造舒適的氛圍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課堂,讓學生能夠有更加直觀的體驗,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比如,在教學“買東西的學問”這門課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一些買東西的技能,然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它們。
4.回歸生活實踐
當學生了解了什么是道德與法治之后,就需要教師能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比如,在教學“低碳生活每一天”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避免出現破壞環境的行為,真正將這些道德品質在生活中體現出來。
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積極認真地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教學目標設置得更加生活化,最好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學生既可以在課堂中展現自己的性格特點,同時也可以更充分地掌握生活中的特點,進而也可以對課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授課。例如,在“我們的好朋友”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好朋友之間日常相處的模式,回憶什么時候是朋友最舒適的時候,什么情況下朋友之間會有一定的摩擦;其次,讓學生小組討論思考的問題;最后,教師再順勢引導課程目標以及對學生的教導。在生活中講述課程,在課程中使學生思考生活,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契合
教師在為學生講授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對學生講授文字知識,同時還要舉一些學生可以很輕易就理解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掌握,同時學生也可以更加容易學以致用,使枯燥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少讓父母為我操心”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惹父母生氣或者讓父母操心的事件,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出來。這樣學生之間就可以互相思考,一起分享讓父母少操心的方法,進而也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當課堂與生活非常貼近的時候,學生也就非常有興趣參與到課堂中,并且積極聽講,學習知識,配合教師的授課。
3.教學模式應貼近生活實際
教師將教學模式與學生的生活中實際經歷過的事情相互聯系,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思考,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創造力與想象力,尤其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死板地授課,而是要在課堂中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堂相關的實踐活動,一來可以豐富日常教學模式并創新教學方式,二來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在“這些東西哪里來”一課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身邊的一些東西,可以是班級中的,也可以是校園中的,他們在觀察中一定會遇到自己不認識的東西,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探索,這樣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為學生講授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認識與提升,培養自身能力。在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道德教學的時候,適當地引入生活化課堂,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道德與素質,提高文化涵養。
參考文獻:
[1]朱雅鳳.道德依托法治 品德源于生活:談道德與法治生活化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33.
[2]周巧燕.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31):30.
[3]唐維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科普童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