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利
摘? ?要: 新時代的教育事業一直處于快速穩定的發展狀態,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不斷更新和完善學分管理制度。經過長時間探索與發現,創新和發展了豐富的學分制管理形式。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挖掘教育優勢,有效實現高職教師的“教”和高職生的“學”之間的融合。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分制的具體內容需要有所改變,更好地和專業教育結合,促進高職生有效利用學習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積極性,推動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和高職生綜合素質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 學分制?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傳統觀念影響高職院校的管理思想、管理形式及管理模式等,久而久之,傳統管理制度給高職生的學習和就業帶來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學分制在高職院校實行已久,高職院校在學分制方面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但是依舊出現了一些問題。究其原因,高職院校受傳統觀念的不利影響,在進行日常學分制管理工作時出現部分偏差,一直無法發揮出真正價值。在教育和管理上更注重理論性,缺少實踐性。因此,針對學分制,促進優化和革新,需要結合多方面的新途徑和新手段。鑒于此,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研究,并圍繞學分制管理工作進行了具體闡述。
一、傳統的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
由于教學體制僵化,高職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完全依托教學。長此以往,高職生沒有自主學習意識,更沒有良好的思維能力,一味地在高職教師的教導下學習固定知識,難以增加不同知識的儲備量。課程安排基本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課程的數量很少,在這樣的形勢下,高職生的實踐能力難以提高,造成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開展之間不平衡。而且高職生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沒有辦法很好地解決,即使擁有相關知識,遇到復雜一些的問題,也難以將知識運用其中,缺乏一隅三反的重要能力。
以往的高職院校很多方面的管理內容都是固定不變的,比如,在學前教育專業方面,專業課程是不變的,高職生由于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學習效率不同,在相同的課程中很難保持學習一致性,往往已經有高職生完成了課程知識的學習,但是還有部分高職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有效實現分層教學,促進高職生共同發展。與此同時,課堂的實施者是高職教師,高職教師是各種教學模式的使用者,因此,高職教師的運用能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當部分高職院校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高職教師需要根據相關要求改變課程內容及課程教學過程等,由于高職院校缺乏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使得高職教師難以明確各種新型教學模式的真正意義和作用。經過深入調查和分析,部分高職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不愿改變教學形式,導致教學改革進程受到阻礙。同時,部分高職教師對教學改革有心無力,內心支持改革,但是缺乏相應的教學技能。
二、實行學分制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意義
根據高職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究,每個高職生都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而存在的,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不但學習能力有所不同,而且對于不同知識的感興趣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為了滿足不同高職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實現分層教學的最大價值,學分制應運而生。學分制的出現為高職生的個人發展和高職院校教育實效性的增強帶來了積極意義和有效作用。其中,優等生可以在正常學習進度的基礎上有效學習,用較少的時間完成較多的學業,在余下的學習時間里,不斷深入研究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對于后進生來說,學分制的應用,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例如,開設一部分基礎性選修課程,這樣的課程帶有一定程度的輔助性質,可以幫助后進生打好基礎,牢固記憶基礎知識。
學分制的應用可以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革新和優化,其中,對于高職生而言,主要表現為高職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學習需求,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選擇面對面的傳統課堂形式,另一方面,可以選擇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學習,還能夠根據實際課程內容,結合豐富的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對于高職教師而言,可以依托學分制,采用多種先進且適合高職生的教學模式。比如,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和高職生實現時間上的溝通自由,當高職生遇到難點內容時,可以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和引導,網絡教學對于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高職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當高職生對其他課程有興趣時,可以利用選修的方式進行相應的學習。
三、學分制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具體應用
1.調整和更新相應的管理政策
學分制的出現,給傳統學校管理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實行學分制期間,高職院校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政策的調整和更新,促使二者和諧統一,共同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進步和高職生的綜合全面發展。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的修業年限一般為三年,對于一些可以提前完成相關學業的優等生和難以按時完成相應學業的后進生,可以依托新時期的學分制,結合實際情況,對修業年限進行適當調整。無論是提前畢業,還是延后畢業,都要根據具體的畢業時間,按時發放畢業證,畢業證的具體規格及內容應該是一致的。
2.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依托學分制管理,需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設置豐富的選修課程。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引進適量的優秀教師,也可以聘請一些學前教育專業方面的優秀專家學者作為常駐教師。另一方面,對原有教師隊伍進行培養,促使教師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教學能力。高職院??梢远ㄆ陂_展一些教研活動比賽,針對各個選修課程的專業知識進行評比,通過最終成績能夠看出高職教師的相關知識掌握水平,看出教師平時的知識積累程度,由此評比出最優秀的教師。隨著選修課程的不斷增加,高職教師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傍身,時刻保持專業教學的先進性。為了促進高職教師長足發展,高職院??梢詾楦呗毥處熖峁┒喾N機會,比如,積極鼓勵高職教師去各種專業機構深造,或學校定期開設一些講座和研討會,引導高職教師多多參與,這是一場專業知識的盛宴,高職教師在討論和互動中,碰撞出更多的專業知識火花。與此同時,新時代高職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改變以“教”為主的課堂模式。新時代的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為主,高職教師要從內心深處認同高職生的主體性,培養高職生以自學為主的方式,促進高職生拓寬知識面。此時,高職教師需要指導高職生學會自學,先明確自學的基本含義,再明確自學的實際意義和價值,最后明確自學的具體要求。
3.建立科學合理的選課制度
對于選課制度,高職院校需要全方面、多角度地設計和制定具體的制度內容,并體現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選課制度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不同的因素,分年級、分階段地制定相關內容,并且充分滿足高職生的學習需求,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制定出嚴格的選課標準。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圍繞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認識和了解,先規劃出具體的必修課程,按照類型進行劃分,其中一部分為理論性課程,另一部分為實踐性課程。其次進行課程數量的細分,最后對各個課程的學分數進行規劃,將必修課的學分數單獨設定合格標準。比如,在第一學期,開設“幼兒舞蹈”等課程,在第二時期,開設“兒童心理學”等課程。在第三學期,開設“兒童教育學”及“兒童健康學”等課程。在第四學期,可以開設“幼兒語言教育”“幼兒數學教育”及“幼兒社會教育”等課程。其次,針對以往專業課程中的一些專業限選課,可以取消此類限制,納入選課課程之中,使高職生可以根據真實喜好及學習需求自由選擇。比如,可以將“兒童舞蹈創編”“幼兒園管理”及“自然科學基礎”等限選課程納入選修課程之中。最后,對于一些優等生來說,可能會出現選擇兩個專業學習的情況,兩個專業之間可能會有相同的課程內容,為了避免優等生重復學習,高職院校需要考慮這種情況,并提出具體的處理方式,促使高職生更好更快地學習相關知識,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4.不斷豐富和優化選修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有獨特的教育特點和教育目標,選修課程的建設一定要保證豐富的課程種類和足夠的課程數量。開設學前教育專業,是為了增強現代教育的全面性和先進性,根據國家的教育要求,高職院校需要培養高素質、高品質的高端人才,不但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還要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因此,選修課程的建立和構成就要圍繞這些具體的要求進行,以此促進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和理解能力顯著提高。例如,選修課程可以開設“家庭教育學”及“中外幼兒教育史”等,也可以開設一些自然科學類、技能類及綜合素質類課程。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培育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基地,因其與社會聯系得較為緊密,所以十分注重教育的實效性。良好的學分制管理形式是高職生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緊跟時代教育發展腳步,學分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更新已經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和高職生學習現狀,堅持以學分制管理為中心,不斷促進高職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前教育實效性的顯著增強及高職院校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葉飛帆.學分制實現模式與應用型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106-111.
[2]李新生.學前教育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現代教育,2014(08):27-28.
[3]陳濤.再探學分制——學分制的形成、發展、問題及展望[J].現代教育管理,2013(09):56-62.
[4]徐興林.關于應用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12):41-44.
[5]胡順義.高職院校學分制改革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20(01):59-62.
[6]張曉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96-99.
[7]王昊川.高職教育學分制改革的創新探討[J].山西青年,2020(13):178+181.
基金項目: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在多元化招生方式下實施學分制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B-114);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學分制在高職院校中的運行機制研究及實踐》(項目編號:GYY2017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