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高中學生面臨著不同的學習環境、身心狀態、教材內容、學習方法和大不相同于初中時的學習節奏,會遭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不銜接\考試評估方向有別等諸多問題。現階段,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基于新課改的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有效性探究,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在給英語課堂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調整。結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關鍵。本文以核心素養為基點,分析現階段初高中英語存在的差異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對策,以期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高中英語;銜接措施
【作者簡介】茹慶,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
引言
Phakiti,A在研究元認知的基礎上指出,英語教學要從已知到未知,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引導其探索新環境。在此基礎上,有效銜接初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尤為必要,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本文立足于新高考背景與核心素養,探究初高中英語銜接的對策。
一、現階段初高中英語存在的差異分析
1.由于“課標”要求不同,難度存在差異。《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總體上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系統性講解,鼓勵學生記憶單詞與語法,在此基礎上提高讀寫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要注重基礎教學,而且還要注重學生語言構建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挖掘其潛能,并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完成個性化學習,使其重拾學習興趣,徜徉在英語的海洋中。以詞匯量為例,中考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為1600個,而高考要求詞匯量為3500個;從語法教學來看,高中階段教學要求更高,要求學生掌握不同時態語句的書寫方式,注重語態變化,掌握多種定語從句等,同時還引入了多種倒裝、強調語句。相比而言,高中英語的教學難度更大,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
2.由于教學目標不同,教學側重點存在差異。從教學目標來看,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注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如單詞、語法知識,同時也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聽、敢說。在此基礎上還注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升。而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求更高,更加偏向于閱讀,鼓勵學生整合課內外閱讀內容,不斷拓寬自身的視野,了解英語文化。由此可見,高中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已由基礎知識轉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由于教材內容不同,教材結構有所差異。初中階段的英語教材內容包含Word、Listen practice、Grammar Focus、Self Check等多個部分,注重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的提升。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內容增加,教材結構有所變化。如舊版高中英語教材,讀寫訓練為基礎,單元式教學比較突出,通常一個單元教學持續一到兩周。新教材革除了這一弊端,力圖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教材體例設計總體上呈現層層遞進、相互嵌套的格局,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
4.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初中生年齡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面向這個群體的英語教學要突出興趣主導的原則,高度契合該這個群體的身心發展特征。而高中生的思維模式相對成熟,在英語學習方面已有一定經驗,面向高中生的英語教學要聚焦核心素養,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結合學生階段性的學習特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二、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策略
1.語境銜接:創設英語語境,培養語言構建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與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關鍵點,整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建立學生生活與特定主題的密切聯系,鼓勵學生探究語言的意義與文化內涵,深化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以人教版(2019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Teenage life”中的“The freshman challenge”為例,這部分內容為學生剛步入高中所面臨的挑戰,面對新的環境,多數人心中忐忑不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學習起點,教師可引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y name is Gina”中的聽力部分內容,為學生構建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在此基礎上,學生兩人一組作自我介紹,同時描述自己步入高一時的心理變化、今后的學習打算等。緊接著,學生再回歸到文章中,探索Adam高中生活的變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還可以小組形式概括每段的段意,并用英語概括其大意,如Paragraph 1:“Senior high school is a challenge”, Paragraph 2:“Adam had to think very carefully about which courses he wanted to take”。學生以小組形式概括這些內容能夠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也能為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搭建橋梁。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開展“新學期,新開始”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促使語言學習意識根植在學生內心深處,同時還能有效銜接初高中英語內容。
2.銜接主題:應用問題導學法,培養良好思維品質。課堂提問是教師們慣用的常規教學方法之一,而課堂提問同樣也是一種教學藝術。科學、有效的提問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以人教版(2019版)高中英語必修一“Sport and fitness”中的“Living legends”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引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中的“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 ”詢問學生該文章調查的對象是誰,調查內容是什么,這些學生空閑時間的活動有哪些,學生的鍛煉頻率如何,他們放松的途徑有哪些,通過引入這些問題銜接初高中知識,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磨練其意志。緊接著,學生再回歸到“Living legends”這一內容中,學生要思考郎平與喬丹在遇到困難是如何應對的,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通過分析這些內容學習這些人物身上毫不妥協的精神,促進自身品格的提升。
3.銜接體裁:應用腦圖梳理知識,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語法規則的掌握情況同樣是需要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初中階段所學語法知識進行拓展和鞏固,幫助學生在恰當的語境中運用恰當的語法知識,從而更加準確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表達內心情感,傳遞自身觀點,從而提升人際交流效率。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采取演繹法、歸納法,但是這種傳統教學方式顯然已無法適應新課標倡導的三維動態語法觀。因此,教師需從教學設計入手,設計立體化、多層次的英語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一單元中的閱讀內容“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為例,這篇文章體裁為說明文,中心話題為“討論世界各地的節日”,內容為節日名稱、時間、慶祝方式和原因。對于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難以梳理這些內容。為此,教師可引入初中階段學過的內容,如九年級英語課本中的“save the sharks”,讓學生嘗試繪制腦圖,更好地梳理每個模塊的內容,然后再回歸到文章中按照同樣的思路梳理文章內容。例如,文章第一句為“Festival are celebrated all around the world”,介紹了各個地區的節日特色,且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不一,文章后面還介紹了“traditional festival(豐收節)”與“Halloween(萬圣節)”等,學生可從某一點出發構建相應的腦圖,如節日反映的內容(人類的愿望、信仰、信念與對生活的態度)、節日種類(豐收節、萬圣節等),通過構建腦圖更好地梳理內容,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初高中英語高效銜接。
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注重初高中英語知識的銜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而更好地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Phakiti A. A Clos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 to EFL Reading Achievement Test Performance[J]. Language Testings. 2003(1):26-46.
[2]劉承祁.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7.
[3]伍文璐.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4]李曉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1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