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娥
摘 要:語文作文教學工作要從學生本身入手,這樣才能體現生本教育的意義,才能充分發揮生本教育的作用,實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教師可采取以下方式將生本教育思想融入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展正向引導,強化學生的體驗;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自主思考;體驗;個性化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032-02
語文作文教學工作要從學生本身入手,這樣才能體現生本教育的意義,才能充分發揮生本教育的作用,實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生本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是從學生本身入手,了解學生的自然生長狀態和學習狀態,從而開展自然化的教學。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用生本教育思想,可以從學生需求出發,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寫作潛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分析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生本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勢和策略。
一、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生活經歷,教學生搬硬套
學生年齡尚小,沒有足夠的生活經歷,對生活的認識能力不足。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進行寫作知識講解,學生沒有真切的生活體驗,沒有實際感受,也就難以在內心產生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寫出來的文章枯燥乏味。部分教師采取教授作文模板的方式,讓學生遇到合適的作文題目就進行生搬硬套,認為這樣可以彌補學生缺乏生活經歷的不足。其實,這與新課標有極大的沖突,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導致學生缺乏自身的思考和想象,也難以提升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2.教學缺乏人文關懷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它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地方,就在于具有強烈的人文性??梢哉f,人文關懷是回歸語文本位、探尋個體生命意義的根本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注重人文關懷,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讓人文雨露滋潤學生的靈魂深處,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一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重視寫作知識和方法的傳授,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及他們的需求,使課堂枯燥乏味、沉悶無趣,教學效果自然不好。
3.學生缺乏寫作素材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就會靈感不斷涌現,下筆如有神。然而,很多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也不具備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的能力。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沒有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沒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導致學生缺乏寫作素材。
二、生本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1.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教師應當認識到生本教育的重要性,積極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比如,市場上有很多以學生為讀者對象的報刊,上面有很多青少年學生的作品。教師可以挑選其中的精彩文章或段落,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體會到自由創作的樂趣,并且樂于學習寫作技巧。學生品讀這些文學作品時,由于與作者年齡及心理接近,更容易產生認同、引發共鳴,甚至燃起文學創作的激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符合其興趣特點的相關讀物,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并讓學生嘗試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或者從自身的角度寫出讀后感。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會得以激發。
2.能夠發掘學生的寫作潛力
小學生所寫的作文通常是記敘文,這需要學生對所記敘的事物有全面的認知,可以詳細地敘述出來,并具備獨立見解,能夠形成獨一無二的思想和情感體驗。教師從生本教育思想出發開展寫作教學,可以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不同的思想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潛力。教師應該把說的機會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身的思想感受。比如,教學“春天的腳步”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景色和魅力,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展現自身對春天的不同理解,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接著,教師可以進行即興點評,讓學生認識到采用何種語言描述更為合適,從而發掘學生的寫作潛力。
三、生本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應從生本教育思想出發,將主動學習的機會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欲望,讓學生感受思考的樂趣。例如,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進行課文朗讀,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接著提出幾個問題:烏鴉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方式喝到水?烏鴉是怎樣做的?鼓勵學生展開自由想象,提出不同的喝水方式,進行后續故事的續寫。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2.開展正向引導,強化學生的體驗
在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是先講解寫作思路,再讓學生寫作。而在生本教育思想下,教師在寫作開始前,可以圍繞寫作主題創設相應的情境,以增強學生的感受,強化學生的體驗,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有效手段增強課堂的開放性,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圍繞主題進行交流探討,以相互啟發思維、相互豐富體驗。例如,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時,考慮到許多學生通過電影或故事等渠道,已經知道王二小是一位抗日小英雄,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嘗試說一說王二小的英雄事跡,然后再細讀課文,進一步感受王二小的機智、勇敢、無畏及其心中濃濃的愛國情,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假如整個事件就發生在你眼前,你目睹了事件的整個過程,那么,你會做些什么?或者你想對二小說些什么呢?請寫出來。這種情境創設和正向引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筆端,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
3.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寫作過程是思想情感的表達過程,也是知識輸出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具備獨立的思想、豐富的情感及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然而,在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是給學生提供一篇范文,讓學生以范文為例進行寫作。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通常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談,缺乏新意和生命力。這樣的教學,既無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壓抑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從生本教育思想出發,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寫出具有自己獨立思想和情感的、充滿個性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才是有靈魂的文章,才會使讀者產生閱讀興趣。例如,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桂林山水風光,然后讓去過桂林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游玩感受,接著讓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旅游經歷,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景致的美麗,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在充分的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寫一篇游記,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精彩的文章。
四、結語
總之,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語文作文教學,符合我國新課改要求,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潛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養。教師可采取以下方式將生本教育思想融入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展正向引導,強化學生的體驗;樹立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春梅.基于生本教育的作文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19).
[2]王厚峰.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本教育的相關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8(04).
[3]李虹雅.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