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是深化學生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受多種因素影響,物理實驗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和優化實驗教學手段,從開展趣味性物理實驗和生活化物理實驗、創設“認知沖突”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拓展物理實驗內容等方面入手,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物理教學;實驗教學;優化;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042-02
“科學如果不是從實驗中產生,并以一種清晰的實驗結束,便是毫無用處的、充滿荒謬的。”由于物理這一學科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體系中,實驗的地位不言而喻,直接決定了學生物理學習質量和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并對物理實驗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和更新,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
一、物理實驗教學地位分析
首先,物理實驗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初中生正值活潑好動的年齡,不愿意在沉悶、拘謹的環境下學習,喜歡親自動手參與到知識的探究學習中。而物理實驗恰恰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生會對物理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其次,物理實驗教學有助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受學科特點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會感覺到一定的難度。而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實踐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最后,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滿足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生雙方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從課堂主體逐漸轉變為課堂的參與者、引導者和研究者,凸顯了生本地位。物理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物理現象,并積極思考遇到的問題,進而培養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意識,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進而形成物理核心素養。
二、新課改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現狀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個別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對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教師在課堂上更側重于理論知識講解,忽視實驗教學,學生動手參與實驗的機會少之又少。第二,教學方法單一。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基本都是采用“演示實驗”的方式開展實驗教學。這很難滿足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的個性特點,導致學生在觀看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厭煩情緒。第三,實驗設備缺乏。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是開展實驗的基礎與保障。但是,一些學校缺乏專門的實驗場所和實驗設備,難以有效開展實驗教學。
三、新課改背景下優化物理實驗教學的措施
1.開展趣味性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物理知識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難度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物理實驗教學亦是如此。對此,教師可以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為原則,對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處理,增強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有趣的物理實驗能夠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以“聲現象”物理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彩紙、膠水,然后在課堂上制作電話傳聲筒,再借助一根線讓兩個學生將自己制作好的聽筒連接起來,讓學生了解聲音是可以通過介質進行傳播的。這些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實驗,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中。
2.結合生活,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
物理這一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重視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全面提升物理課堂教學質量。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應本著“生活即教育”理念,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立足學生實際生活,將物理實驗與生活有機結合到一起,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中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以“摩擦起電”這一物理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從生活中選取碎紙片、塑料尺等實驗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實驗中加深對物理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3.創設“認知沖突”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欲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認知沖突”指認知發展過程中原有概念(或認知結構)與現實情境不相符時,在心理上所產生的矛盾或沖突。在這一心理狀態下,學生往往容易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究的動力。因此,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為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實驗教學內容,創設“認知沖突”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積極參與到實驗探索中,最終完成知識探索。例如,在“物體浮沉條件”實驗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如下“認知沖突”情境:先給學生演示一個小木塊在水中不下沉的實驗,然后提出“牙膏皮是否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問題。學生結合自身理解,直接回答“不可能”。這時,教師將牙膏皮折成小盒子的形狀,并將其放到水面上,結果學生發現牙膏皮并沒有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這一現象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了沖突,進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物體沉浮條件展開分析,最終順利完成了該知識點的探究學習。
4.以生為本,合作探究物理實驗
為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緊緊圍繞“自主、合作、探究”原則,借助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的探究學習中。首先,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確保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使其形成優勢互補,保證小組合作探究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要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確保小組成員能夠在合作過程中共同完成物理實驗的探究學習。例如,在“連接簡單的串并聯電路”物理實驗中,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探究模式開展實驗教學,先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再明確各小組成員的任務,使小組中每一位成員都擁有自己的任務。然后,讓各組學生討論燈管與節日彩燈的不同之處,共同完成物理實驗的探究學習。
5.拓展物理實驗內容
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應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內容的拓展,實驗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師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應根據教學要求,針對教材上沒有的實驗內容,搜集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驗內容,或者自行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進行操作。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豐富實驗教學內容,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實驗學習過程中提升物理綜合能力和思維品質。例如,在“電功率”這部分內容中,教材中只有一個“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而這個實驗并不足以代表其他電子元件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增加一個“測量小電風扇電功率”實驗,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物理知識,設計電路,利用滑動變阻器得到相關的額定電壓,并閉合開關,對電路中的電流進行測量,最后將小電風扇的電功率計算出來。該物理實驗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對電功率的知識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認知。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并不斷優化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師應有的追求。物理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和優化實驗教學手段,從開展趣味性物理實驗和生活化物理實驗、創設“認知沖突”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拓展物理實驗內容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實驗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劉全利.新課改下的物理實驗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18).
[3]楊武.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J].科教文匯,2013(12).
[4]侯本才.新課改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發展方向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