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玉
【摘 要】近些年來,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新課程的教育改革下,學校教學由最初的應試教學逐步轉變成為了素質教育。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個人思想并未完全形成,因此具有很強的塑造性,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學校教育不應僅僅只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重點性培養。因此本文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路徑進行策略性探究,以供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
核心素養這一名詞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教育理念,在新課改之后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和學校管理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基于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進行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與教師的教學觀念,以核心素養為前提和導向提升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認知,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的意義
核心素養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科教材為基礎,從教材基礎內容出發結合核心素養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下,道德與法治課堂分成了若干個重要內容,以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的自我認知、道德認知以及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要內容,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儲備,以此來增加小學生的個人閱歷,提升其社會認知,幫助小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將道德與法治課堂與核心素養觀念進行綜合,以此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目的
(一)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現代教育理念主張學生從實踐中來驗證真理,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設計,可以使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活動當中去,以此來直觀的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性活動當中去,從而體驗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選取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活動教學場景,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實際的自我操作,通過合作的形式解決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活動體驗,并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這對構建高效性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活動應在課堂外進行,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機會,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使其在活動過程中明確課本教材內容中的情感體驗,獲得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并積累活動經驗,因此通過實踐性的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對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一定的培養。
(三)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總結策略和方法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應注意全面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使其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對具體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為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知識,還應提高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來增強小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
在核心素養的教學前提下,作業對于學生而言并不僅僅只是教師教學的補充,而是以一項獨立的學習活動而存在的。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實踐性作業內容的形式以及內容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以此來保證實踐性作業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體現出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
(一)趣味化設計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根據道德與法治的課本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實踐性作業時,應充分考慮所面對的制約性因素,有針對性的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通過生活案例、故事情境、社會觀察以及實際考察等形式,根據教師的實際教學需要,制定出學生喜歡的實踐性活動教學方案。除此之外,通過對實踐性問題的思考與解讀,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學習。教師應綜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實踐性活動進行趣味性設計,以此來增加學生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我愛我們班》一課教學內容時,在進行實踐性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我愛我們班”開展主題性班會,組織學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如組織班級學生舉辦大掃除活動,布置學生裝扮美麗的教室;組織學生開展設計黑板報大賽,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性精神;組織學生開展“我為班級爭光彩”活動,引導孩子發揮特長,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活動,努力為班級爭光彩。通過這些實踐性活動,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感和歸屬感,加強學生的團結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實踐性活動的過程中領悟教材內容知識,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
(二)多元化設計實現學生多方位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實踐性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實際的生活現象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檢討,增強學生實際學習體驗,使其在此基礎上開展一定的調查性活動,并做好一定的實踐性操作。教師在設計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應秉承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學生整體學情進行了解,通過多元化設計教學實踐活動來使小學生實現多方位的發展。在設計活動時應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獲得更多的適合自身學習的機會。實踐性作業可以貫穿課堂實際教學,可以安排在課前、課中,或者課后。比如在課前可以布置調查、觀察、訪談和課前資料收集活動;課中可以組織學生以辯論賽的形式發表個人看法,利用角色扮演和小品演繹的方式組織學生還原案例場景以及游戲競賽等;課后可以布置拓展延伸性的實踐性活動。
例如在學習《安全記心上》一課內容時,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見過的哪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辯論賽的形式組織學生以安全為主題進行辯論,總結生活中常見的安全常識,并記錄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后可布置“我是小小交通安全宣傳員”活動。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對于一些不常見的安全誤區進行探索性研究,并在學習的基礎上總結學習辦法,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安全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多方位發展。
(三)個性化設計體現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實踐性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對作業的設計要求也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實踐性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遵循實踐性作業的規律,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實踐方法,以此通過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來體現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公共生活》一課內容時,公共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情景來組織教學活動。比如在校園中,學生應遵守哪些公共規則呢?學生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都在校園中度過,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所發生的小事進行總結,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分享,學生所經歷的生活場景不同,因此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感受。教師通過個性化的實踐活動設計,體現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實際的個體學習感受,這對學生的個人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靈活創新性地布置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實踐作業,為學生提供理論結合實際的實踐機會,使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提升學生認知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葉雯妙.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00-101.
[2]梁力佩.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實踐作業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0(17):66-68.
[3]鄭亞萍.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優化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0(03):6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常規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路徑探索”(項目批準號:FJJKXB20—1089)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