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毓茹
摘 ?要:教研中的“破”是破土而出的尋真,是破冰重組的取暖,更是破繭成蝶的成長。我發現,教師的困惑有個性的,也有共性的,新老師會困惑:孩子出現情緒時,如何安撫才更有效?該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及溝通技巧方面的問題呢?中年教師會困惑:如何走出舒適區,消除職業倦怠感,激發幸福感?青年教師更多的困惑源自于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需求等等。教研如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對話的開始助推了改變的發生,志趣相投,步調一致更能加速成長。
關鍵詞:破解;教研;成長;需求
【中圖分類號】G61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045-02
【Abstract】"Broken"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the search for truth from the ground,the heating of ice-breaking reorganization,and the growth of a butterfly from a cocoon. I found that the teachers confusion is both individual and common. The new teacher will be confused:When a child has emotions,how to comfort him?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parent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Middle-aged teachers will be confused:how to get out of the comfort zone,eliminate job burnout,and stimulate happiness? Young teachers are more confused from the needs of their own growt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like a walk-and-go journey. The beginning of the dialogue promotes change. Similar interests and consistent pace can accelerate growth.
【Keywords】Cracking;Teaching and research;Growth;Demand
如今對于園本教研,我們的理解是“把研究的東西做出來,把做著的東西說出來,把說出的東西再研究”,破解園本教研的困境,這里的“破”不是推陳出新,而是繼承發展,是在固有中尋求突“破”,激活教與研的實踐循環圈,最終成人、成事、成就精彩。
1.基本情況
勤業新村幼兒園開辦于1984年,全園占地面積10562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6787.4平方米、綠化面積1230平方米。共有21個班、748名幼兒、78名教職工。教師中,有五級梯隊30人(市學科3人、市骨干2人),市“華英獎”教師1人、市、區教育先進個人3人,教師在省、市級刊物發表及獲獎論文120余篇,在省、市級評優活動中獲獎近20人次。
2012年3月,獲常州市首批數字校園實驗學校稱號;同年8月,獲江蘇省百校數字化試點學校稱號;12月,和河海大學合作研發E-PLAY幼兒樂園交互平臺。2015年6月24日,EPLAY幼兒游戲平臺獲得國家著作權;同年9月11日,幼兒舞蹈體感游戲系統獲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衍生的園本“小當家游戲課程”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勤幼依托聯盟組織平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的輻射效應,與姊妹園共享教育資源,開展交流展示活動近30多次。
2.優勢所在
第一,勤業幼兒園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強化幼兒園管理,在硬件投入、軟件提升、社會認可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歷任園長帶領下,造就了一支與時俱進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一定的戰斗力、凝結力的教師隊伍。
第二,我園積極實踐新課程,通過《幼兒園課程指南》、《學前教育綱要》等學習,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學能力有了提高,在運動、游戲、生活、學習四大板塊中,教師能合理安排,有機調控。在課程游戲化推動過程中,不斷優化園本課程,構建了“EPLAY家幼兒自助式體驗館”游戲課程和蒙氏主題課程園本課程框架,并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3.組織實施
如今,我們的園本教研也開始注重感受和看法,關注期待和渴望。教研中的“破”是破土而出的尋真,是破冰重組的取暖,更是破繭成蝶的成長。
密碼一:破土而出——做“真”的教研
第一,真問——研究些什么?上學期開始,每學期我會在園長的帶領下堅持與教師面對面,進行“便利貼式交流會”尋找內心真需求,及時梳理,并根據實際調整計劃,開展系列專題教研。我發現,教師的困惑有個性的,也有共性的,新老師會困惑:孩子出現情緒時,如何安撫才更有效?該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及溝通技巧方面的問題呢?中年教師會困惑:如何走出舒適區,消除職業倦怠感,激發幸福感?青年教師更多的困惑源自于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需求等等。不光孩子可以自選游戲,每學期幼兒園老師們也可以自由選擇教研同行人,一段對話、一張問卷,一次投票——就這樣放手,重新組團結伴前行。教研如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對話的開始助推了改變的發生,志趣相投,步調一致更能加速成長。
教研的起點漸漸從灌輸到發現,如保教組活動中,大家思考幼兒園還有哪些空間可利用?如何利用技術便捷幼兒選擇區域的方式?新小班如何加入混齡游戲?于是,我及時協調進行全園大教研,組織大家分析尋策。研討后決定,一是對游戲區域進行調整,增設多個新的游戲區,充分利用廊、廳、室等空間,時間上采用錯峰分批,將時空利用最大化;二是通過創客組推薦的問卷網開放小中大二維碼,幼兒與家長通過掃描自選游戲;三是變革大帶小游戲形式,改為結對大帶小,引導小班幼兒從加入游戲到自選游戲。
第二,真知——為什么研究?
“STEM”項目組內,成員以年輕教師居多,有想法、有干勁,一周之后要開展的項目組活動,我會帶著組長會利用這一周的時間帶著組員去閱讀,慢慢她們也學會了自己學習,年輕人更喜歡采用便捷的電子閱讀形式,她們會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做支架,尋一些案例做支撐。在項目會議中,大家討論項目研究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商討改進舉措,提升教研活動主題的價值。
第三,真行——怎么去研究?
園所——健全管理防火墻。a.建立網絡管理模式:構建以幼兒園為圓心,保教人員為外延,園長、中層干部為大周延的同心圓管理網絡。b.制定各級各類教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園本教研管理長效機制。c.完善園本教研獎懲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教師——清晰活動步驟。我們的教研活動有計劃、有制度、有過程、有反思。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勤幼信息技術這一特色,支持教師的成長,用數據跟蹤使教研留痕。如在每次培訓活動前,組長會根據老師們的困惑制訂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和目標,設計好流程,在軟件“UMU”中提前發布。每位教師都會進入UMU,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大家做好功課,尋找對策,活動中,人人參與,人人發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軟件會用大數據統計出研討的結果,以確保每次教研活動的質量。優化后的教研活動,目標清晰、指向明確、操作具體、時效性強,解決問題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師執行力。
密碼二:破冰重組——做“實”的教研
第一,組建學習型團隊。
為了提升團隊整體的實力,我們成立了“勤幼閱讀小組”,激發教研內驅力。我們大力鼓勵教師養成樂于讀書,善于思考的習慣,不斷豐盈內心。如教研十分鐘活動,每次教研都有老師分享,或是一段教育理論,或是一篇小小美文,通過交流分享,拓展視野,幫助教師們自我修行、自我成長。不定期開展共讀一本好書活動,激發教師“與智者對話,與幸福同行”。目前,《凍不住的好奇心》讀書交流會已經圓滿結束,正在啟動閱讀《生活化課程》。通過讀好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豐富成員的精神生活,滋養師者氣質,更重要的是提升成員的理論素養,為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快成員專業化發展的步伐。
第二,構建成長型團隊。
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最大限度上體現了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水平,因此教師的專業成長成了觸發器,多年實踐,我們梳理出了以專業促發展,以“三尋”形成發展新模式,全面助力教師快速成長。
尋找同行人。共性的問題團隊解決,團隊中的同伴互助也是智慧聚力的重要體現。在大教研活動中,全體成員充分發揮同伴互助的功能,著力解決了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共同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每個教師人人參與,人人發言、人人反思,共同切磋、分享經驗,真正實現園本教研全體受益的本質。
尋找助力人。共性問題依靠大教研去解決,個性的問題怎么解決?通過項目組,通過師徒結對,通過青藍工程自主雙向選擇,尋找成長助力人。在裴園長的帶領下,作為區工作室團隊,每一個工作室成員和市區五級梯隊成員都勇挑重擔,做好示范帶頭作用,讓教研組老師共享工作室成員的智慧,讓“師帶徒”工作形成常態。我們建立了園所“一日三巡”保教管理巡查制度、項目組長和師傅每周進班聽評課制度,兩項制度都會針對班級一日活動組織與實施中的各環節,梳理相關核心,以確保教師成長助力扎實推進。
尋找領路人。一向身邊的“專家”——教研活動之外,同伴尋求幫助;被求助的教師也要熱情、認真地幫助同伴解決問題。教師之間積極地同伴互助,會有效提高彼此的專業能力。二向引進的專家,汲取成長養分,則是為了滿足更高層次的專業需求。
第三,構建研究型團隊。
幼兒園教研活動堅持“研、訓”兩手一起住,靈活地將“分層培訓+多角度研訓”,通過“個研+群研”結合,從而達成“行為+理念”互動、“研究+實踐”統一的效果。我們靈活的圍繞研究主題和內容將其分組編隊,保障各項教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程游戲化組、課題研究組、年級保教組、創新項目組編隊”應運而生,編隊采用人人參與原則和自由組合原則,靈活抱團,教研活動主題明確,全員分層研學,便于保障各項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切實促進每位教師有效發展。
教育就意味著風推動云來喚醒靈魂。當園本教研真正滿足內心需求時,教師的專業能力自然有所提升,孩子們一定能夠健康成長,教研當下之困惑將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張雍榮.淺談提升幼兒園教師教研水平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7)
[2]劉占蘭.改善在職幼兒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6(1)
[3]石艷,潘虹嵐,于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園本教研管理[J].學前教育研究,2010(4)
[4]朱家雄.幼兒園園本教研再議[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6)
[5]柴春玲.幼兒園教師園本教研的意義與途徑[J].才智,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