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婉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背景之下,語文學科為培養新時代人才助力,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學生讀了多少文章,并沒有重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當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文主要探討小組合作模式下如何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159-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s,Chinese langua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school education to help cultivat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raditiona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ften only pays attention to how many articles students read,and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teaching plays a key rol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ourse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realiz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group cooperation mode.
【Keywords】Group cooper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
當今社會是一個追求合作共贏的時代,小組合作能夠完成很多事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環節都需要靠小組合作完成,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小組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現狀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教師往往不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就影響到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目前,小學生在閱讀中存在下面幾個問題:第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現在的教育是不健全的,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的課業負擔沉重,還要面對考試帶來的種種壓力。從老師到家長更是以成績來評判學生是否努力學習,這無形中也給孩子們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成績高于一切,孩子也就很少閱讀書籍,提高閱讀水平。第二,家庭重視不夠,書源不足。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于是他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在閱讀上下功夫。而對于家長而言,一方面是思想落后,還停留在只要孩子上課好好學習,閱讀能力可以以后培養;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可以讓學生在做語文閱讀練習時,既可以做題,還能夠提高閱讀水平。第三,學生閱讀的目的不明確,缺乏閱讀技巧。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大多數是讀到哪里算哪里,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沒有精讀的意識,都是泛泛而讀,讀到最后發現一點收獲也沒有。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沒有一點用處。這種種原因使得小學生閱讀能力比較差。
2.小組合作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教授閱讀技巧,開展小組合作閱讀興趣小組
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閱讀技巧進行培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技巧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體現,通過傳授閱讀技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教授學生閱讀技巧促使學生在閱讀時主動思考。但是教師在進行講解閱讀技巧的時候,要注意趣味性,不要讓學生感覺到無聊枯燥。如果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的趣味性,那么就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水平。
例如,在講解《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散文閱讀對我們而言是一個享受文字魅力的過程,散文的語言魅力能夠感染到許多人,接下來我們將要學習的散文有著什么樣的魅力呢?”通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們對要學習的課文產生濃厚興趣。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錢塘江放潮的視頻,然后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結合課文的內容和看過的視頻說一說觀潮時的壯闊景象。這樣學生們即使自己不能回答出這個問題,但是在小組合作討論下,就能使每個學生有不一樣的認識。另外,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到了《觀潮》這篇文章的閱讀之中,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紛紛展開了積極的閱讀,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鍛煉了學生泛讀的技能,通過快速閱讀文章找出主旨大意的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更好的理解文章,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接著,教師再邀請學生進行表達交流。此時 學生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有不一樣的感受。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聆聽每一位學生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要努力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如何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呢?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自己的授課技巧,改變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之下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可以采用趣味性方法,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豐富課堂內容,帶動學生的閱讀熱情。角色扮演是需要同學們相互合作的,只有默契的小組,才能演繹出最動人的故事。
例如,在講解《精衛填海》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是《精衛填海》,大家對這個故事了解嗎?有沒有同學能概括一下主要內容?”同學們簡單說完之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然后讓同學們自由結合成小組,組成一個團隊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團隊意識更加濃厚,分工意識更加明確。在進行表演之前,教師可以指導每組的學生如何表現人物的語氣、動作、心理活動等,讓學生表演得更加出色。當然,還有許多課文都可以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深刻地體會到角色本身的魅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感悟到角色本身的魅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和閱讀水平。教師還要帶動趣味化閱讀進入語文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進行閱讀。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課上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只是在于默讀,也在于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與交流。教師一定要改變思維模式,不要讓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要帶動學生進行趣味性閱讀。教師采取趣味性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閱讀時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重視鑒賞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也是提升學生文化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過程,通過拓展閱讀教學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重視學生在閱讀時的鑒賞能力以此帶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是目前素質教育最提倡的思維模式,但是要想讓學生具備創造性思維,需要教師改革舊傳統,發揚新方法。趣味性教學對于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具有趣味性教學的意識,就有可能使學生具備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提出創造性問題,更好的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提高學生欣賞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好漢查理》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設計:查理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為什么最后變成了杰西心目中的好漢呢?查理做了什么樣的事情,能讓杰西如此佩服呢?通過設置這些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中心。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緊扣文章的同時也要達到有趣味能讓學生充滿好奇的目的。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就能明白為什么杰西稱查理是好漢了。在學習此類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討論回答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但是性格不覺得一切,人身上的優秀品質才是最令人敬佩的。教師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人物身上散發的光芒,引導學生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查理。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性閱讀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4)傳授閱讀方法,注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讀”這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前,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不能讓學生盲目地進行閱讀。小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往往沒有目的,只是閱讀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文章,而且讀過之后沒有任何收獲。這樣閱讀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非常浪費時間。因此,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應該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寫作背景,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以及描寫了什么內容。教師在要求學生開始讀這篇文章前,要給他們布置第一個任務:首先,請大家初讀文章,了解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寫了哪幾方面的事物。其次,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要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并通過查字典或資料書的方式弄清楚其讀音和釋義。最后,再次閱讀課文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并且得出自己的感悟。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彼此配合,相互指導,一步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等到讓學生掌握住了閱讀方法之后,教師就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學習語文課文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不要只拘泥于書本知識,可以把知識串聯起來,加強書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聯系,實現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比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查閱相關資料,弄清楚將是誰,相是誰,他們之間有什么故事。這是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就是這件事發生的一個背景。弄清楚這些以后,讓學生自己初讀課文,找出文中不認識的生詞和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資料或字典的途徑自己解決生字詞。然后讓學生第二次讀課文,分析文章脈絡。最后讓學生再讀一遍課文,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這樣三遍讀下來學生們對課文就有了一定了解并且有了自己的認識,就能做到有效閱讀。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面向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小學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慶紅.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幾點反思[J].學周刊,2020(02):55
[2]鄭紅冰.談后進生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地位轉化[J].學周刊,2018(16):97-98
[3]石愛芳.從“熱鬧”走向“有效”——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對策[J].江西教育,2017(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