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飛


摘 要:項目化學習的主要目是通過項目任務引領,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和應變力,幫助學生自主建構核心知識,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心中有法”項目學習為例,探討項目化學習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價值,旨在將項目化學習與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相結合。
關鍵詞:項目化;學為中心;心中有法;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是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即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能夠體現出的帶有本學科特性的品質。它主要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的素養。
“心中有法”項目學習旨在通過項目個性化探究,引領學生思辨與創新,增強法治意識,提升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問題驅動引領
驅動性問題,是基于項目學習中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也是整個項目化學習的核心。對學生來說,它是有趣的;對學科核心素養來說,它是有效的。由于八年級學生法律知識儲備不夠,項目學習也沒有現存的文本,一切都靠老師們在實踐中摸索。經過多輪教研討論,最終圍繞著《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確定以“心中有法”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方案。利用生活化問題和生活化資源,創設了以下情境及驅動性問題,并通過微課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引導學生用文字、PPT、圖畫、視頻、倡議書、手抄報等形式來展現學習成果。
情境及問題1:某地一居民小區的業主委員會化費26萬元買來“高音炮”,“還擊”旁邊廣場上的廣場舞民。請從公民的權利、義務、自由以及規則等角度談談你對小區的業主委員會和廣場舞民行為的看法。
情境及問題2:2月25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杭州舉行“浙江省失信黑名單”新聞發布會。請你查閱有哪些機關參與了新聞發布會,這些機關分別有什么樣的職能?你覺得還需要哪些部門的參與?失信對個人、企業、社會、國家會造成哪些危害?
情境及問題3:我校團委和社會教研組在寒假期間組織全校師生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服務活動”,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請從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責任擔當、道德視角等角度談談對他們行為的理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情境及問題4:第二屆浙江省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落下帷幕。我校模擬政協提案小組帶著《關于加強醫院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提案》前往參賽,我校模擬政協提案小組最終以詳實的內容和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評委組的肯定,獲得了7項大獎,成果頗豐。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的政黨制度并分析我校模擬政協提案的現實意義。
情境及問題5:劉某發微博爆料其女兒被班主任體罰后哮踹吐血且威脅毆打家長和收受巨額禮金,這一情節十分惡劣的事件瞬間引發輿論高度關注,警方介入后劉某承認該微博是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目前警方已立案偵查,并依法對劉某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制造網絡謠言、傳播網絡謠言依法受到處罰說明了什么?思考公安機關要對此類行為嚴厲打擊的原因? 你準備怎樣做一個“中國好網民”?
二、核心知識建構
以上五個驅動性問題的設置,變“碎片化”使用為“課程化”使用,與學生現實生活高度相關聯,指向學生當前社會現象的合理關注,并且全部離不開“法”。
問題1通過業主委員會以“高音炮”“還擊”廣場舞民的行為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評價,涉及到公民的權利、義務、自由以及規則等核心知識。問題2以“浙江省失信黑名單”新聞發布會為例,涉及到誠信、國家機關、法治政府等核心知識。問題3以“創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服務活動”為例涉及到道德視角、生命價值、責任擔當等核心知識,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公益活動等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問題4以我校模擬政協提案活動為例,涉及到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學科核知識,旨在讓學生更好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培養社會參與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問題5通過警方打擊制造網絡謠言的典型案例,涉及到網絡規則、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等核心知識,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
通過項目個性化探究,引領學生思辨與創新,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加強法治知識學習,提升自身法治素養,樹立法治意識,加強法治實踐能力,自主構建學科核心知識。
在最后的制作成果時,可采用項目研究報告、設計方案、作品制作、圖畫等多種創意形式,進行展示。
三、自主探究指導
項目化學習通常圍繞某個問題而展開,學生解決這一實際問題,一般要依次經過進入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作品、評價論證等五個階段,如右圖所示。本次項目化學習作為圍繞“心中有法”項目開展自主探究,在教師、學生之間架構起一種源于課堂而又超越課堂的教學聯系。
學生通過研讀教材文本、觀看網絡法治節目、報刊雜志等途徑自主學習,依據《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法律與秩序”“權利與義務”等課程標準深入思考。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分小組交流學習,開展網上的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形成了手抄報、演講視頻、自制視頻、法治小論文、原創歌曲等成果,并進行了在線分享,充分展示師生優秀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
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指導方式。線上指導交流,學科教師團隊假期每周兩次微信視頻,布置工作、交流心得;利用微信、QQ等傳媒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一方面及時肯定學生探究過程中作出的成績,另一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線上指導幫助。線下返校后一對一指導。
四、成果展示評價
核心素養是學科學習最終在學生身上留下的痕跡,具體表現為思想價值觀念、行為實踐能力,通過物化的成果、論證和評價等方式表現出來。
過程性評價: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積極參與,和小組同學分工合作,保證學習進展順利。
總結性評價:以學生上交的作品為依據,進行內容、設計、創意、深度等角度的評價。
表現性評價:對于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主動分擔小組任務、對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特別獎勵,獎勵計入最終評價。
具體評價視角和評價標準如下表所示:
評價方式 評價視角 評價標準
過程性評價 參與度 分工 合作程度 整體參與度高 分工合理 合作順利
表現性評價 主動性 積極性 個體表現主動 積極 投入
總結性評價 內容、設計、創意、深度 作品內容豐富 創意新穎 思想深刻
本次項目化學習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積極使用表現性評價。在學生探究過程中,舉行“云端演說共發聲心中有法”線上演講比賽,并將部分優秀演講視頻在學校信息發布的微信公眾號上公開展示;制作“心中有法”美篇在微信上分享;制作“心中有法”法治小論文合集并在全校展示;返校后進行了“心中有法”為主題的班級黑板報比賽;返校后對假期項目化學習進行總結評比并予以表彰。
本次項目化學習的推進過程中借助團隊的力量,以在線研討的方式組織老師們多次共同討論,確定項目選題、探究方向和框架問題,探討學生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方法,發揮對項目設計和實施的導向作用。經過團隊多次在線探討、指導和修訂,已經有一批項目設計比較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經歷項目化學習的過程,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的素養以感性面貌體現出來。有同學感慨:“一個國家擁有什么樣素養的公民,就會有什么樣的未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法治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穩定程度。法律是我們立身社會的武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五、結束語
項目化學習的展示、論證與評價要花很長時間,但學生在此過程中已充分展示了愛國情懷、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和生命敬畏感、科學精神和態度、遵紀守法等正確價值觀,積極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在真實問題的研究中增強法制意識,既實現了項目化學習的價值,也可實現《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價值追求。這些項目化學習成果不僅是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跨學科學習載體,也是學校基于項目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的主要教學成果。學生由于項目選擇的廣泛性和個性化而更顯真實,使超越考試功利的深度學習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