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東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思政課要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政治認同處于首位,關乎學生成長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確立,也是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核心指向。
關鍵詞: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家國情懷
一、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凝練
政治學科有意識形態明顯的特點,教育部凝練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4個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育,引導學生堅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
二、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政治學科的根本任務
(1)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政治認同是首要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是其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政治認同關系到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人才的政治方向問題。
通過思政課的學習,學生在內心產生三個認同: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對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只有認同馬克思主義,才會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產生認同;中國共產黨則是馬克思主義的踐行者,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倡導者;社會主義道路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國家昌盛的根本道路。三個認同具體表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只有通過思政課的培育,落實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根本任務,培育知、信、行統一的成長方向和理想信念,才能為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和指明方向。
(2)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培育的必要性。第一、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的必然要求。習近平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政治認同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和核心。加強新時期政治認同的意識形態培育,才能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筑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二、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政課的本質要求。思政課有兩大特征:第一,政治學科具有中國特色,是在黨的領導下設立的,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服務。第二,思政學科服務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兩大特征將思政課的黨性與群眾性有機結合起來,對思想教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不斷加強學生政治認同的意識形態培育,是思政課的本質要求,也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必然要求。
三、政治認同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地
一是通過辨析式學習的價值引領,提升政治認同。通過案例分析、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較鑒別中提高認識,在探究活動中拓展視野。這一過程是認識的沖突,思想的碰撞,靈魂的啟迪。通過比較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實現對知識的升華,促進思想的飛躍,最終達到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家國情懷的培植。
請談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人如何有所作為?觀點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觀點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不懈奮斗。
持觀點一的學生認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敢擔當,國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擔當時代責任,要練就過硬本領,勇于砥礪奮斗。持觀點二的學生認為,中國夢是具體的,中國夢將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奮斗中變為現實。兩種觀點都能引導學生思考青年的成長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國家的強大對青年學生的巨大影響,從而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和不懈努力的斗志,培育家國情懷,從情感上現實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最終提升政治認同感。
二是廣泛開展系列化社會活動,提升政治認同。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將學科內容與社會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思政課若脫離學生的社會生活,停留在課本上,就失了思政課的自主性和體驗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將理論知識融入學生社會活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現實對接起來,在立德樹人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為公共參與的培育奠定堅實的理論和現實基礎。例如可以通過模擬法庭,將課堂上的依法治國與現實的法庭結合起來,培育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治觀念;通過走進社區,深入基層,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培育學生的基層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通過模擬聽證會,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模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政治生活,模擬聯合國大會等形式,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情境活動中,讓學生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升華,從而實現情感上的共振共鳴,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領悟政治認同。
三是堅持價值取向和趣味取向相結合,提升政治認同。思政課的價值性毋容置疑,但趣味性有限。有些教師照本宣科,沒有做到有用和有趣相結合,造成學生厭學。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要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將思政課有用的理論與學生現實生活中有用的東西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現實的體驗中感悟政治原理,同時用自己所認同的政治原理解讀現實。二是把學生有趣的生活融入思政課有趣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在興趣的牽引下學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促實踐。只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才有趣味性,引導學生建立理論與現實的內在聯系。學生才會從內心認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然性,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性,將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同,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國夢的踐行者。
思政課作為一門中國特色的育人學科,要不斷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特別是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式,讓學生在情景探究中凝練品格,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鍛煉能力,在辨別和反思中提升價值,從而發揮思想政治學科立德樹人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
[2]范竹發 辨析式學習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施? 教學與管理[J]2019(5)
[3]任永生 政治認同是核心素養的“核心”[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