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 王子豐
【摘要】縣級融媒體肩負著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使命,能否有效打通政治溝通的上行渠道,拓寬政治傾聽的覆蓋面,創新形式保證政治傾聽的公開,對提高關鍵決策的科學水平、保證政策在基層傳播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政治傾聽;輿論引導;疫情防控;媒體融合
基層社會治理就像毛細血管一樣,必須從小處著手方能保證社會信息大系統的有序運行。過去鄉村大喇叭、支部電話等媒介都曾見證了基層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遷。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信息收集與發布方式,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特點,在如今融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借助技術的發展成為基層信息上傳下達的重要節點和輿論引導與情緒疏導的主力軍。
目前學界對縣級融媒體的研究多是基于一種從上到下的傳播視角。事實上,縣級融媒體作為打通基層傳播最后一公里的“網格員”,不僅具有信息的發布作用,也是一個有效的政治傾聽平臺,同時還是基層輿論引導和情緒疏導的最佳抓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基層信息的傾聽能有效維持社會信息系統的有序運行。本文通過分析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作用,探討縣級融媒體如何在基層信息工作中推動政治傾聽與基層輿論引導。
2018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一指示從戰略上指明了我國縣級融媒體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1]
一、作為基層治理“網格員”的河南省縣級融媒體
河南省依托“云上河南”,通過縣級融媒體平臺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不僅擴大了用戶的意見表達渠道,同時也拓寬了政府傾聽的范圍。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的建設注重產品細節設計,通過“互聯網+”思維打造融媒體平臺,使得內容生產和用戶的交互體驗不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真正做到了相融。
2016年3月,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大象融媒”云計算數據中心正式上線。“云上河南”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采用“云上■縣(市)名”的模式,如“云上伊川”“云上汝州”等,采用統一的規劃設計,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實現了對河南省縣市級信息傳播平臺的全覆蓋。“云上河南”融媒體平臺提供了細分到鄉鎮、街道的位置劃分,每一個“鄉鎮號”“街道號”以及社區服務平臺都是縣級融媒體作為社區信息的樞紐,這樣細致的劃分與全面的覆蓋是傳統媒體平臺難以做到的。
“云上河南”每一個縣級融媒體平臺都設置有“問政”欄目,群眾可以在此直接留言提問,政府會及時予以回應。問題和回答均保持高度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點擊并瀏覽,便于人民群眾監督。“問政”之外還提供了“生活繳費”“ETC辦理”“車輛違章查詢”等很多便民服務項目,將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整合到一個平臺之內,這就使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發布與收集平臺,同時也是一個網上便民服務平臺。例如河南省鄲城縣將融媒體對接縣行政服務大廳服務窗口,開通線上平臺,向群眾提供以政務為核心的各種便民服務,[2]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同時也提高了使用的頻率,建立起平臺與用戶的黏性。
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將內容生產的權限賦予群眾,并在這種內容生產的互動中與群眾之間搭建起協商式的傳播關系。例如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短視頻《一場20分鐘的相見》,生動記錄了公安交警、醫護人員護送孩子回家的感人瞬間,通過“掌上項城”播出后,迅速燃爆網絡,全網點擊量突破1億人次。同時,河南省輝縣市融媒體中心推出的《村支書“硬核”喊話》也被全國多家媒體轉發,點擊量破億。[3]這樣的話語互動內容生產模式使受眾由傳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一起參與到輿論引導工作中。
二、縣級融媒體如何推動政治傾聽
中宣部提出的要將縣級融媒體建設成為主流輿論陣地、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從這一點來講,政治傾聽作為基層政策傳播的必然要求,會始終貫穿于這三個建設目標之中。
縣級融媒體要想進行輿論引導,首先要對縣域內的輿情有清晰的認知,只有在對基層情況熟知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社會上普遍存在緊張情緒,謠言一旦借助情緒傳播,就會大大增加輿論引導的難度。例如“云上新蔡”通過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布的“為啥要接種兩劑次疫苗?接種第二劑應注意哪些事項?”切實回答了群眾的疑惑,減少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其次作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來講,信息服務平臺的內容生產建立在雙方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這種理解不是通過表達,而是通過政治傾聽來完成的。全媒體時代的媒體融合不僅是在各個媒介的深度融合中整合傳播路徑,還要有用戶的互動和反饋[4],否則信息服務平臺就成了信息發布平臺,無法起到服務人民的作用。“云上汝南”融媒體平臺推出的“部門問政”板塊,汝南縣衛健體委在線回答群眾提出的關于新冠疫苗接種、返鄉人員政策等問題,通過這種雙向溝通來解答群眾疑惑。再次,從社區信息樞紐來講,縣級融媒體的傳播范圍覆蓋到了鄉鎮街道,如果說大眾傳播時代一對多的傳播模式使得傾聽難以開展,那么這種小范圍的精準傳播就為政治傾聽提供了極大便利。
結合縣級融媒體的自身發展要求,縣級融媒體功能定位的實現極大促進了政治傾聽的開展,破除了政治傾聽的壁壘,為政治傾聽創造了所必需的環境,有效促進了政策在基層的傳播。
(一)傳播賦權打通政治傾聽渠道
傾聽權與表達權不同,在傳播中傾聽權保證了傳播中意見的真正形成。這其中也體現出一種從表達話語到傾聽話語的轉向。這也在過去從上到下的政治傳播外,又建立了一條與之平行的從下到上的民意傳播渠道,這兩條傳播渠道并行發揮作用,保證了政治傳播的有效運行。
在疫情防控期間,河南省“云上”系列融媒體以及以縣為單位的微博、微信、百度貼吧等新媒體平臺,實時公布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進展,并且實時更新街道封閉、車輛限行、生活物品供應等信息。與傳統信息發布不同的是,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發布的這些公告內容是通過與基層群眾的對話形成的,例如限行結束的時間,允許外出的時間以及所需要的證件信息等,都是通過縣級融媒體平臺所提供的從下到上的民意傳播通道來傾聽群眾的聲音,進而形成決策。這樣的對話不僅可以使群眾理解防疫工作的艱巨,而且也在嚴把疫情防控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便利。
在疫情防控期間,由于信息系統內具有較多不確定因素,政府對于民意的傾聽可以及時了解群眾指向,通過傾聽來預測輿情的爆發點,從而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同時,這種從下到上的信息傳播會在群眾心中產生被傾聽的感覺,這種被傾聽感會形成對政府管理的正向評價,從而樹立更好的政府形象。這種形象的建構又會影響群眾對政府的認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這種正向認知會使民眾理解和支持政府的決策,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二)資源下沉拓寬政治傾聽范圍
傳統縣級媒體由于受到很多結構性因素的限制,傳播資源有限,很多發生在當地的問題,往往是先經外地媒體報道,進入到公共傳播渠道,再流轉回本地的新聞報道中。這無疑會增加當地群眾的信息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引發不滿情緒。而縣級融媒體中心借助傳播技術的發展,完善體制內外信息獲取和溝通的流程,使多部門、多層級的協調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通過平臺自身優勢,群眾也可以成為新聞的第一發布者,這種傳播資源的下沉不僅節省了民意表達的成本,而且還方便政府對于民意的直接傾聽,拓寬了政治傾聽的范圍。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打造的新媒體矩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效拓寬了政治傾聽的范圍:首先,從縣級融媒體的掌上信息平臺來說,以“云上汝州”App為例,“鄉鎮號”板塊的內容可以覆蓋到每一個具體的鄉鎮、街道,這樣的內容生產與傳播就更具針對性,同時由于生活的貼近性,增加了用戶的關注度。這種借助融媒體平臺所實現的全覆蓋是對主流媒體信息傳播的有力補充。在這種全覆蓋的前提下,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查詢”“在線咨詢”等功能不僅使民意得以匯聚,同時也為政府的傾聽提供了廣闊平臺。其次,從微博微信客戶端的運作來看,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所搭建的新媒體矩陣在疫情防控期間除了提供必要的信息外,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收到群眾對這些信息的反饋,這實際上就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了依據。最后,從政治傳播的內在要求看,意見的廣泛性正是政府決策合理性的來源,通過對廣泛意見的傾聽,縣級融媒體平臺成為提高政策傳播有效性的重要機制。
(三)創新形式保證政治傾聽公開
有效的政治傾聽需要保證交往主體之間具有一種公開性,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真正的對話需要交往主體之間具有一種“I-THOU”關系,這種關系反對主客體的二元對立的劃分,反對將交往對象視為可操控的客體。其目的就是能夠在交往主體之間建立對等的關系,在相互開放,彼此承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而傾聽恰恰是這種關系形成的關鍵。
縣級融媒體平臺的建設本身就是一種形式的創新,以河南省為例,這樣的創新首先表現在內容生產中,在疫情防控期間,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所發布的疫情防控的相關內容呈現出一種向非官方話語體系的轉向:如“少吃一頓飯,親情不會淡”“疫情防控‘嚴覆蓋,不給新冠‘留死角”等,并非是命令、通告式的內容,結合傳統的宣傳手段,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同時在基層也產生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其次,從關系的開放性來看,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本身就是傳播賦權、資源下沉的表現,這種傳播賦權正是這種信任、開放關系的體現,資源下沉又使使用門檻降低,群眾得以及時了解身邊事,可以發表意見并且可以被聽到,這樣的溝通是一種真正開放的對話行為。最后,從監督渠道的公開來講,在河南省縣級融媒體平臺上都直接設置了與政府有關部門直接溝通的渠道,并且這種溝通的渠道是公開的,溝通的記錄可以隨時被第三方查看,這也保證了這樣的問政隨時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中,保證了傾聽內容的公開。
因此,借助縣級融媒體這樣的傳播平臺,使得政治傾聽不僅具有關系上的開放性,同時也具有內容上的公開性,進而有利于政治傾聽工作的開展。
三、總結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縣級融媒體肩負著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使命,在基層信息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作用不僅體現在縣級融媒體本身就是媒介融合的范例,更重要的是這種新的融合形式所具有的服務人民的屬性。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縣級融媒體理解為一個信息發布平臺,而應該根據其平臺優勢,看到縣級融媒體背后所具有的發展潛力。本文以河南省縣級融媒體為例,通過對河南省縣級融媒體產品分析,闡述縣級融媒體自身所具有的平臺優勢與政治傾聽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情境下,縣級融媒體因其覆蓋面廣、分類細致以及傳播內容上的優勢,有助于構建基層政治傾聽的渠道。同時要注意的是,縣級融媒體平臺的建設不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群眾的參與,不僅是政府對信息的收集與發布,群眾也需要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而不是將縣級融媒體平臺當作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政治傾聽的作用,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好地服務人民。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輿情事件防控導向下的政府傾聽能力研究”(課題號:19BXW06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謝新洲,黃楊.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記者,2018(10):53-56.
[2]許憶桐.縣級媒體融合的鄲城探索[J].新聞愛好者,2019(8):82-84.
[3]河南省委宣傳部.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河南樣板[J].黨建,2020(6):55-56.
[4]郭雯,方毅華,李蔚杭.從“融媒體”談“媒體融合”[J].新聞愛好者,2020(9):68-70.
(楊逍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王子豐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生)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