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榕輝
摘 要:小學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承載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在課堂上,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發展學生基本能力,還要將育人因素融入其中,驅動學生有效發展。對此,筆者在實施小學課堂教學的時候,以知識教學為載體,多樣策略地滲透自信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自信心,夯實終身有效發展的基礎。文章從建構師生關系、分層教學、賞識學生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學生;自信心;培養策略
人本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中的自信心,在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多種策略地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增強智能,還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融入德育教育,使學生塑造良好認知。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還在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將智力因素作為主要的教學關注點,一味地向學生講解知識。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存在學習困惑,在這些學習困惑的影響下,難以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備受打擊,失去自信心。從小學課堂教學現實可以看出,小學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忽視非智力因素,忽視情感教育。對此,筆者認為,教師樹立育人理念,切實地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多樣策略地融入情感教育,使學生在獲取學科知識,發展學科能力的同時,樹立自信心,為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實現終身發展夯實基礎。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了如下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策略:
一、 建構師生關系,培養自信心
師生關系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形成自信心的先決條件。建構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熱愛學生和相信學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一)熱愛學生,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是每一個教師都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不會熱愛學生的教師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教師。當教師熱愛學生的時候,會以自身的各種行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自然自然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親其師信其道的驅動下,主動地走近教師,與教師互動,同時產生課堂學習興趣,通過有效地體驗多樣的教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獲得學習滿足感,循序漸進地形成自信心。對此,筆者在實施小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會將熱愛學生以各種教學行為落實出來。
比如,在課堂上,筆者秉承著熱愛學生的原則,對每一個學生給予了觀察。在一次觀察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名學生郁郁寡歡的,毫無學習興致。發現了他的反常行為之后,筆者并沒有對他進行批評,而是趁其他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走到他的身邊,摸摸他的頭,低聲詢問。原來他胃疼,但是不敢向老師報告,害怕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在了解了情況之后,筆者先對他給予了感謝,接著要求他的同桌和他一起到醫護室看病。筆者如此小的行為,卻在這個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顆茁壯成長的種子,慢慢地,這個學生主動地與筆者交流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了,同時通過有效地在課堂上與筆者互動,獲得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形成了自信心。
(二)相信學生,建構和諧師生關系
相信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相信學生,不但可以拉近師生距離,還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積極態度的影響下建立自信心,提升自身的發展效果。
在筆者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在個性地發展著的。盡管是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同,但有自身的閃光點。所以,筆者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做好,并聯系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比如,在一次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選擇一名后進生作答。這個后進生給的答案不全面,但是筆者相信他是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的。于是,筆者給予啟發:“換一個角度,你可以發現什么呢?”簡單的一句話,使得這個學生轉變思維繼續探究問題,自主地找出了問題答案,獲得了滿足感。在之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發現這個學生會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了,這是他自信的表現。
二、 實施分層教學,培養自信心
因材施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建議,也是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驅動每一個學生獲得發展的主要方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盡管不同的學生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但是,并不意味著部分發展水平不高的學生是一無是處的。發展水平不高的學生之所以缺乏自信心,是因為受到了教師的忽視和不公平的對待。針對該情況,在小學課堂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師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立足學生的發展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使他們通過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建立自信心。
(一)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級
因材施教的實現離不開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分層。教育工作者在探究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多種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方法,如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地發展,較為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覺得他人對自己看法不好的時候,會慢慢地形成自卑心理。針對該情況,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筆者采用隱性分層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
具體地,在對學生分層的時候,筆者立足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和考試情況,將有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積極互動、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劃分為A層級;將有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主動互動、但是學習方法不良、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劃分為B層級;將缺乏學習興趣、逃避課堂教學、學習方法單一且不佳、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劃分為C層級。將學生劃分層級的情況,只有筆者一人知道,如此避免部分學生受到打擊,失去學習自信心。
(二)設計分層性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指導,也是學生實現發展的保障。不少小學生失去自信心,是因為教師單純地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中設定統一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自己就算拼盡全力也難以實現,由此受到打擊,失去自信心。對此,為了使學生形成自信心,筆者在開展分層教學的時候,會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定不同難度等級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