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平
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重要性非常凸顯的基礎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和化學的時候也需要用到數學知識,可見其重要性。新課標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使課堂教學方式得到持續的創新和改革。分層教學模式是在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形成的,屬于一種非常新穎且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滿足不同類型、層次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應用,對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和提高有積極意義。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地對分層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應用,開展因材施教。文章在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先對分層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優勢進行了概述,然后,重點探討了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數學教學
數學是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初中階段的主要科目,是學生學習理化知識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從發展程度上看,初中數學延伸了小學數學的知識,同時,由于教材內容知識點多,而且這些知識點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變得日益復雜,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在學生的方面,不同的學生其家庭環境存在很大的不同,智力水平、基礎知識的差異也很大,教師如果不能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光圖方便使用“一刀切”方法進行教學,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學好數學。在此種情況下,初中數學教師就要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堅持以生為本,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進行重點關注,通過實施分層教學,實現學生“整體全面發展,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分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其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非常重視,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能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一、 分層教學法概述
(一)內涵
分層教學模式能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等情況,在這個基礎上,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分為若干層次后,教師就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安排和開展不同內容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獲得知識進步和能力提升。分層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位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進行充分挖掘。
(二)應用優勢
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數學知識與能力提高。國外研究者也在19世紀對分層教學進行了研究。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師要以學定教”,也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對教學進行優化調整,使之更適合學生。
分層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不同的差異與發展規律,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它在覆蓋全體學生的同時,也注重和強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將其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優勢非常顯著。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僅能不斷地使學生感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和保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成績,有效縮小學生之間的數學學習差距。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都能進行相互幫助、合作、交流,提高自主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等。同時,還能增進師生關系,使師生情感更加融洽。中國一般采取的是大班制教學,因為班級學生人數多,成績也良莠不齊,實施分層教學后,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會與數學教師產生隔閡,這樣可以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此外,分層教學模式還能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與職業素養,最大限度地豐富和提高其專業知識與技能。
二、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掌握學情,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初中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個性發展已出現較大差異。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分別從學生的心智、情感、環境等各個維度來對其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成績、態度等,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即A層學生喜歡數學且成績較好,B層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但成績一般,C層學生數學學習較差,數學學習興趣低,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在對學生分層時,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使其明白分層是為了促進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得到更好發展,并無任何歧視學生的意思,這樣,學生才能以正確和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分層教學中。學生所在的層次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處于不斷地動態變化發展過程中的,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教師要定期對已經劃分好的層次進行調整,綜合考量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從而使個性化教學得到落實,真正開展因材施教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科學設計,實施學習目標動態分層
教師對學生課堂數學學習效果的預設,需要進行科學的設計,初中數學教育屬于基礎,主要是以基礎教育為主,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需要學習很多寬泛的基礎知識。為了幫助學生有目標地開展學習,教師要對學生情況的不同進行全面把握,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切合實際地構建相應的學習目標。當然,學習目標應當是動態發展的,高低始終,避免使學生產生望而生畏或不以為然的感覺。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方向,有的放矢地去努力。教師可根據已有的學生分層情況,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為例,A層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能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計算復雜的方程組,掌握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解題技巧。B層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它們的解”的基本概念,能夠檢驗一組數值是否為相應方程組的解,熟練進行代入消元法與加減消元法,可以解決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問題。C層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激發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興趣,能夠列出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與方程組,并能準確求解。這樣,每個層次學生的要求不同、期待不同、衡量標準不同,學生就會增強自信,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產生繼續學習數學的動力。在已有分層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還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置任務教學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掌握學習內容,順利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