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渠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引入典例后,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一些方式美妙變式,對一個數學問題進行拓展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數學問題。美妙變式,有利于學生深化知識、突破難點,提升學生思維活力,進一步成長學生再創造性才能,也推進學生數學意識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拓展? 變式? ,數學體驗
在數學教學中,常會出現一些“能聽懂且會做,考試分數卻不高”的學生,追溯原因,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由于他們數學思維的體驗不夠深刻,解題過程如“依樣畫葫蘆”,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解題經驗。在引入典例后,教師合理分解問題,通過一些方式美妙變式,循序漸進,有利于學生對新舊知識本質的理解與對知識結構進行再構建,有利于學生深化數學知識點,逐步積累解題經驗,提高數學素養。以下,從三個方面舉例淺談如何針對典例進行美妙變式:
一、對典例“保條件變問法”變式
學生學習數學,其數學思維若僅停留在一般的簡單數學思維上,是較難突破已有的解題經驗進行再創造。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對典例進行美妙變式,衍生出更多拓展性問題,讓學生在數學思維上有更深刻的體驗,促使學生能突破自己進行再創造。如:
二、對典例“變條件保問法”變式
學生接觸典例后,教師對典例“變條件保問法”變式,由于條件的改變,其解題過程將會不同,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會產生很大跳躍。學生需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已有基礎知識和經驗積極去探究數學問題,其應用意識和再創造意識都在深刻的體驗中得以逐步提高。如:
三、對典例“變條件變問法”變式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新知后,雖然能較好的按照例題的模式解決類似的問題,但他們的應變能力仍然低下,其應用意識還是淡薄,這會影響學生的后繼學習。為解決學生的認知沖突,教師充分考慮在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和學習新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基礎上對典例“變條件變問法”變式,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遷移與應用。如:
本文淺談變式中“變”的巧與妙,對典例從多個角度“保條件變問法”、或“變條件保問法”、或“變條件變問法”變式的方式進行有效變式,都起到極佳的活躍學生數學思維的效果,但是,變式的方式仍需要經歷更多的實踐和探究。教師對變式的設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上,由淺到深逐層深入地構建新問題,加強學生對新舊知識的緊密銜接應用及相互鞏固,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數學思維體驗,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題經驗,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體驗學習理論驅動下的數學學習例析》作者:曹鳳東、劉洋 《中學數學教學》(合肥)2009.2.1-4
[2]《金版學案 高中同步輔導與檢測》系列叢書 人教A版.數學:必修1、必修5、選修2-3 《高中同步輔導與檢測》編寫組編.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3]《變中抓住規律——變式教學一、二案例新探》卓然、通海一中 學科網 2016.12
[4]《狀元手寫筆記 數學》爾悅主編 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
[5]《本原性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實踐研究》上海市控江中學《本原性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數學教學》(滬)200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