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田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數學知識較為枯燥,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基于這樣的學科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造成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常常產生思維障礙。而情境的構建不僅能夠為學生的思維與抽象知識建立溝通的橋梁,還能夠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因此,本文對情境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 生活 問題 操作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將教材內容以單一的方式灌輸到學生頭腦中,造成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較為被動,這樣則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以及思維的發展。對此,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應分析教材內容的各個因素,并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將數學課堂營造出輕松的氛圍,同時,給學生更多能動性發揮的空間,進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此外,小學生具有其自身的心理特點,而情境教學的方式滲透了非智力因素,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此使他們“愛學數學、學好數學”。
1 構建生活情境,增加參與意識
數學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同時,由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較為基礎,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為明顯。基于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構建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以學生熟悉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能夠將課堂置于生活的背景下,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新知識的意識,增加其參與程度,還能夠建立數學學科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進而增加其學習動機。
以“小數加減法”為例,為了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探究相關問題的興趣,教師首先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零食作為材料構建生活情境,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牛奶2.6元、話梅1.8元、餅干5.6元”等商品圖片以及單價。隨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喜歡的兩種商品,將商品的名稱寫到購物清單中,并根據所標單價計算出兩種商品的總價。這一趣味化的活動引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使他們對要計算的題產生了探究欲。在課堂已經置于生活的背景下,于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要計算總價這一問題展開分析,進而幫助學生完成思維由生活化向數學化的逐漸過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總結出小學加法的具體算法??梢姡ㄟ^構建生活情境,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情感,還能夠以生活問題為導向,不斷使他們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與意識,進而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高效性。
2 設置問題情境,引發探究思維
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問題的設置也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構建數學認知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設置問題情境,使問題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建立有效聯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原有數學認知,使他們完成舊知識的遷移,更新數學認知體系,還能夠以問題為導向,不斷體會到新知識的建立過程,以此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認知水平。
以“小數除法”為例,由于小數除法的前概念是整數除法,因此,結合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師可以構建問題情境,并提出:“四個面包12元,每個需要多少錢?如果買4贈1,則每個面包多少錢?”對于第一個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原有認知,使學生根據整數的除法法則計算出“每個需要3元”這樣的結果。但對于第二個問題,便使得學生陷入了整數除法以及小數除法的認知沖突中。學生知道12除以5不是整數運算,但對這樣的運算過程卻未能建立清晰的認知,于是引發了其自身的探究意識。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便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自然地將1個1變成10個0.1,并通過理解“大的計數單位不夠分,就化成小的計數單位繼續分”,以此掌握小數除法法則??梢姡ㄟ^問題情境的構建,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他們的思維參與,還能夠啟發學生的認知,幫助他們完成新知識的構建。
3 設計操作情境,完善認知結構
小學生的感知覺、想象力較為敏感,并且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學生獲得抽象數學概念前,需要展開操作活動。對此,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操作情境,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認知同時參與,使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不斷完善,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體現,使他們的思維完成積極轉化,進而促進抽象數學知識的自主構建。
以“三角形內角和”為例,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同時也知道平角的度數為180度,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量角器,對任意的三角形進行測量,計算出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此時,由于測量存在誤差,則會使學生獲得不同的結果。于是,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生結合平角的相關知識展開“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動,這便使得學生參與到操作情境中,以此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因此,在設計操作情境后,便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自主構建,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不斷完善。
綜上所述,情境的構建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注入了新活力,也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具體認知需求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置情境,使情境達到啟發學生的作用。此外,通過情境的有效構建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增加學生的認知體驗,以此使他們的學習活動真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杰.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探討[J].學周刊,2016(10):74-75.
[2] 吳銀芝.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設方法的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34-34.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里則街道實驗小學 (山東省濱州市 25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