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秀
摘? 要:小學音樂在教育學科中本質上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而開創的科目,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直觀上感受自身對旋律曲調的審美喜好,也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在平時沉悶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音樂課是讓學生放松心態可以很好緩解的窗口。本文主要綜述小學音樂課堂如何通過具體實物表達、游戲互動和舞蹈情景以及創造性體驗音樂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自主學習;培養探究;創造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1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7-0105-02
The Cultivation of Self-Learn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
SHANG Kexiu? (Baiyin District No .3 Primary School,Baiyin District,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essence,primary school music is mainly a subject created by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Music teaching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feel their aesthetic preferences for melody tunes intuitively.It can also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In the study of bo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music class is a window for students to relax.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how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can guide the culti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hrough concrete physical expression,game interaction and dance scene,and creative experience of music.
【Keywords】Primary Music;Self-learning in Class;Cultivating Inquiry;Creative Learning
在小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自發產生興趣的去探究學習科目,是每個老師在教學生涯中一直需要不斷去專研改進的課題。6-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事實很容易出現思維渙散、三分鐘熱度、專注力不足的情況,在這個階段需要培養的是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律性。良好的學習能力是需要教師去想有趣又能讓學生自然適應的教學方案去引導的。
隨著現代化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與智能化電子產品對教育體系的滲入,小學生音樂課程的學習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和國際化,而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要求來看,當代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感受和認知為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興趣和探究創新能力。如今小學音樂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也不是一節音樂課程下來老師不斷的讓學生唱一首或者幾首歌的刻板教學模式,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探討,開拓學生自發興趣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體驗和發現問題的共同學習過程。
1.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實物來傳達音樂的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知,音樂一直是一門每個人有不同感知的藝術科目,既然每個人的審美感知都不一樣,那么對于每首歌曲音樂的歌詞旋律感受同樣也是如此,如何讓小學生在不同的音樂認知感受中產生自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創新精神,其實是有難度的。心理學家表示在兒童時期學生的形象直觀思維是占主要部分的,因此可以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實物來表達音樂中的感觀說明。比如,湘教版小學音樂選曲中的《亮火蟲》、《數蛤蟆》、《詠鵝》、《螃蟹歌》等歌曲都是生活中具體的動物或者昆蟲直接命名的歌曲,在教學這些歌曲的同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具體的動物卡片、動物玩偶或者動畫之類的教學道具,作為音樂歌曲教學前的拋磚引玉式的引導,讓學生們對歌曲主題加深印象。對于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兒童來說,這樣的開場介紹引導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加深對音樂歌曲的記憶。然后根據的音樂中的歌詞制作出學生容易理解的場景,通過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分組,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可以通過對答提問或者情景劇的模式,讓學生之間自主的去感受音樂歌詞所帶來的故事,以及旋律之間的互動交流,讓每個學生都產生一種對歌曲的新鮮感。在歌曲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的觀察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有些學生是屬于外向活潑愛表現自我的,有些學生是內向害羞不善于表達的,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需要有不同引導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策略。無論是外向的還是內向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喜好,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喜好合理地給他們安排小互動,帶動孩子對自身興趣愛好的開發。
2.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音樂歌曲的學習興趣
為了避免讓小學音樂教師陷入照本宣科,過度依賴教學課本的傳統教學方式,走出紙上談兵的空洞教學模式,因此開發了游戲教學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音樂課程互動。音樂游戲的互動方式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法來讓學生們對音樂歌曲的學習表達產生興趣,體驗音樂中的旋律節奏和感受,通過游戲的方式帶動音樂中傳達的各種元素情節讓學生有興趣的積極主動去學習。游戲是每個兒童都喜愛的,無論是模仿類的游戲還是表演類的游戲抑或是競賽類的游戲,總之不同類型的游戲都會吸引著不同類的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此在音樂課堂上對于每首歌曲的所表達的內容不一樣,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游戲形式對音樂歌曲進行分門別類。同時可以發現通過游戲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熱忱,還可以鍛煉每個小學生在性格上所欠缺的部分,比如,膽量、勇氣、說詞和表達能力等等。
游戲音樂教學方案的實行推廣,不僅給教師帶來了比以往傳統模式教學更加高的教學效率,也讓教師自身脫離了枯燥乏味的教學工作,讓自身也時刻保持身心愉悅。對于教師而言,教學是工作的一部分,如何保持積極的教學興趣和身心的愉快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去面對和調整的。因此游戲音樂教學方式也是強化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的潤滑劑,在對音樂教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填補和充實的同時,激發學生們對音樂歌曲學習的興趣和創造力,引導小學生們對音樂歌曲知識的求知欲。
3.通過舞蹈情景的表演方式來引導學生對音樂歌曲的理解和表達
在藝術的世界中,自古以來音樂和舞蹈一直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視覺上舞蹈可以通過優美的動作來表達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而在聽覺上音樂又可以給舞蹈帶來更加形象和濃烈的曲調節奏的表達。在當今全面多元化發展的小學音樂教育理念中,舞蹈的律動和音樂教學之間的相互結合是更加符合小學生心理狀態和學習習慣的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課程中,教師通過舞蹈的教學方式對音樂歌曲進行編排,不僅可以增加小學生對音樂的表達能力,而且舞蹈在大范圍意義上也屬于運動體系中的一種,可以讓小學生在身體方面得到很好的平衡和鍛煉。
在小學音樂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舞蹈教學與音樂歌曲教學的相結合可以有效的讓小學生們在輕松的肢體動作中結合音樂歌詞和旋律節奏,通過舞蹈動作和歌詞的結合能更加強化學生對音樂旋律和歌詞的記憶。通過舞蹈動作來豐富音樂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藝術審美體驗,強化學生們在自身喜好的基礎上對音樂旋律美的認知。由于音樂和舞蹈之間本身就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全的,在當今多媒體技術相當發達的教育行業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們觀看舞蹈音樂視頻,或者通過視頻的觀看討論創作新的主題和舞蹈音樂的互動,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在創造能力和組織實踐的能力,還可以更好的傳達音樂和舞蹈所表達的內容。
4.通過創造性的體驗音樂方式讓學生自主的表現自我想象能力
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現代教育中更加看重的是學生自主的對音樂理解和創造的學習能力。在創作音樂的學習中,小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聲音或者自己擅長的樂器,對課本中學習的歌曲加入自己的理解創造和表達出來。教師可以發揮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小組活動,共同完成對歌曲的創造表達內容。目前在教育中不再是教師為主導,而是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如何更大的擴大學生為主導的地位,在教學內容上就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改造。而學生通過自身的創造性音樂的理解和學習,對小學音樂歌曲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二次創作出屬于學生自己對音樂的改編和想象。
創造性音樂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們擴展音樂知識,不但可以學習各種類型的音樂形式,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音樂表達的方式。比如,有些學生喜好合唱的方式,可以自己組織有共同喜好的同學組隊合作,呈現出一首合唱方式的新型的歌曲內容;有些同學喜好流行音樂的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學習的音樂改編成符合流行音樂的方式來呈現;有些學生喜好說唱的方式,也可以根據這種喜好把想表達的音樂進行二次創作想象甚至改編。目前這種創造性音樂的學習方法在我國的實踐中還是偏少的,但是介于現代人們處于科技信息發達的時代,未來小學生通過網絡通訊等渠道所了解的知識會越來越多,因此在學生們的認知中會加速對自我認知的形成,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意見,相信在未來,學習創造性音樂的體驗會慢慢普及到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中。
5.通過正向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受有足夠的共感能力
在學生獲得一定的音樂知識的同時,每個學生的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力是不一樣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正確表達,無論是唱歌技巧、音準、歌曲理解方面。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認知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出正確積極的引導的,音樂上的審美感受能力的提升,可以拓寬學生在想象力和情感表達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共感能力。每首歌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也需要點撥學生對于每首歌曲的情感理解。如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在唱這首歌的情感表達是民族的自豪感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需要有激情高昂的聲音去表達對國家的敬重和熱愛。《歌唱祖國》同樣表達的是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對祖國富強的驕傲。這些歌曲所傳遞出來的感情都是培養小學生們對自己家鄉和祖國有一個正確積極的認識,并且通過歌曲引導學生們有一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心。同時教師不要生硬的灌輸這些思想,而是通過歌曲的講解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其中的奧義,這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自主的產生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
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想要更好的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們自己產生興趣,尊重學生們自身的想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趣的投入到音樂歌曲的學習中。小學的音樂課程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實物道具互動情景教學,游戲互動教學,舞蹈與音樂相結合的教學,創造性音樂的學習教學方式來改變以往的傳統枯燥乏悶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為主導的自主性學習教學,讓學生和教師都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探討交流,享受音樂知識探索的樂趣。未來希望能推出更多有趣的音樂教學方案,讓我國在音樂教學上能更進一步地發展出符合國情的音樂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鳳梅.怎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03):298
[2]孫霽.日本小學音樂課“創造的音樂學習”理論與實踐解析[J].音樂創作,2018(01):183-185
[3]高愛華.讓音樂成為學生的靈魂伙伴 —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建立探討[J].考試周刊,2017(63):165
[4]侯潤蕓.基于創新基礎上的音樂教學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6(24):55-55
[5]徐莉.小學音樂學習興趣培養的探究[J].情感讀本,201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