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萬金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者合作討論為基礎,以教材為內容,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參照對象來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和探究思考的教學形式。為此,文章在闡述探究性教學模式內涵和應用作用的基礎上,結合部編版四年級數學教學內容,從教學情境的創設、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選擇適合的探究方式幾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探究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7-0157-02
Practical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quiry Teaching
FAN WanJin? (Pantuo Central School,Zhangpu County,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quiry-based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dependent inquiry or cooperative discussion by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It mainly refers to the teaching form tha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free expression and inquiry-based thinking by taking textbooks as the content and students actual life as the reference object.To this end,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 of the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mpilation of the fourth-grade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and analyzes how to optimize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 inquiry-based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situation,the organization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dependent inquiry,and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inquiry method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Inquiry teaching;Practice
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能簡單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營造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積極探究與合作交流,并且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能夠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四年級學生進入到學習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具備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且在學習的時候顯示出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不強,思維方式仍然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為了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入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探究性教學概述
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和數學原理的時候,教師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問題和案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獨立探索學習問題,最終通過自己的認識和發現來掌握數學原理、概念和結論的學習方法。探究性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能夠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中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較強的操作性。小學數學知識和學生平時的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在將探究性學習引入到數學學習中的時候教師要采取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較強的趣味性。探究性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會在問題提出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因而,在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制定出教學計劃。受注意力、耐性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為學生設計一些適合學生思維的學習模式,在這樣學習模式的作用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第三,較強的協作性。探究性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的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出學生的優點和能力,從而在探究性學習的作用下來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數學知識。
2.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作用
第一,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探究性教學的核心是學生,但是這種探究不局限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是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探究討論內容,通過團隊合作學習能夠更好的解決數學學習問題。在團隊討論中學生會朝著同一個目標交流,在強化彼此協調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第二,充分凸顯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凸顯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問題。
3.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
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特點來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學習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探究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自主表現的機會,在合作交流和積極表達中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數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課前教師讓學生準備好多個三角形,并在事前測量好每個角度,之后教師讓學生任意說出兩個角的度數,在學生說出之后教師就能夠快速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經過幾次表演之后學生對教師能夠精準的猜測出第三個角的度數感到好奇”而后教師抓住學生的這個好奇心順勢組織學生討論,最終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個定理。
在探究性學習中問題的創設是十分關鍵的,為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問,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訓練學生提問思考,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問題情境的創設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充分考慮教材內容。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計算梯形面積”來作為基礎性的問題設置情境,應用投影儀為學生展示動物園的短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氛圍創設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梯形面積”的問題,教師可以做出如下的提問:“動物園最近新建設了一個梯形水池,水池上底長10m,下底長15m,高12m,現在需要給水池底部貼上一層瓷磚,求問需要多大面積的瓷磚?通過這樣問題情境的打造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探究式學習的實現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學習“計算梯形水池面積”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計算解答,在動手實踐操作之后學生會發現梯形是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結合。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引導,其中,對于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聯想過去所學;對于數學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告訴學生解答這個問題會具體應用到什么知識點,但是對于解題的辦法教師可以不直接提出,整個題目的解題全過程都需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3)強化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重視
實踐活動也是兒童獲得自我成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關鍵,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發展需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選擇一種實踐教學 方式,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內容的時候學生們準備好三個木棒,教師先讓他們擺出一個三角形,之后讓學生分別介紹自己擺出的三角形,在學生介紹的過程中教師引出三角形概念,并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根木棒和另外一個木棒的長短來總結規律,后來在學生擺出各個三角形之后大家都能夠正確回答出三角形的類型,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4)根據學習內容選擇適合的探究方法
第一,猜想驗證探究方法。
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來選擇適合的探究學習內容,同時,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在進行四年級數學“小數乘整數”教學到時候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之后猜猜乘積是幾位小數,在確定猜想之后使用計算機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再比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內容的時候,學生在了解三角形內角和基本概念之后教師提問“你們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在學生猜測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下一個環節的驗證猜想。在教師的帶領下和學生的積極思考下,通過撕拼、折、畫等活動充分驗證了自己猜想的正確性。
第二,觀察歸納探究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來總結歸納中事物的一般規律,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這樣一組算式“25x4=4x25”、“100x4=4x100”....通過這些算式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即認識到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最終的乘積不會發生變化。
第三,操作發現的探究方法。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發現數學學習規律,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概括能力。比如在學習完圓的周長之后可以先滾動直徑不等的幾個圓,分別測量出這些圓形的周長,之后找出直徑和周長的關系,最終發現圓的周長一般都是圓的直徑三倍多一些。
(5)充分挖掘學生的探究資源
第一,挖掘教材資源進行探究。教材中蘊含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的內容,并組織學生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習“三角形兩邊和超過第三邊”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首先,教師為每個小組的學生發放三組小木棒,一組能夠圍成三角形,一組兩個木棒長度等于第三個木棒的長度,一組木棒長度低于第三個木棒的長度,之后讓學生使用這三個木棒擺出三角形,測量長度。最后,教師將學生測量獲得的三組木棒長度列在黑板上,并讓學生使用不等式來表示三條線段能夠組成一個三角形的條件。第二,加強對生活資源的開發利用。生活是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沃土,在數學探究學習中教師要加強對生活知識的運用,借助生活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測量樹的周長、操場的周長、花壇的周長,在教師的這樣調動下學生充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出了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方面的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實施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打破以往教學模式的局限,鍛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多種思維能力,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賴曉梅.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分析[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08):248-248.
[2]王敏.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實踐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2).
[3]于世波.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探索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0):97-97.
[4]單春艷.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5]陳文一.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50(11):55-55.
[6]夏公德.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7,14(No.362):347-347.
[7]樊杰輝,楊淑芬.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8(01):154.
[8]張輝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外交流,2017(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