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瑕 唐雙玲
【摘要】? ? 法學專業的實踐性、專業性很強,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法學人才培養需求。新形勢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有效性。本文重點探討微課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相關問題。
【關鍵詞】? ? 微課? ? 法學教學? ? 應用對策? ? 探討
引言:
微課視頻短小精悍、濃縮性強,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受到廣泛好評。法學專業知識點理論性強、晦澀抽象,而微課能夠將這些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點形象化、直觀化展示在學生面前,降低理解難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接下來,談談對微課在法學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一、微課在法學教學中應用重要性
第一,微課教學模式趨于完善。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得以普及,網絡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微時代”已然到來。信息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取信息、發布和傳播信息,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尤其是可以突破傳統時空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尤其是90后、00后年齡輕,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且具備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微課在法學教學中應用基礎夯實。
第二,實用主義價值取向對當代遠程教育學生具有較大影響。當代遠程教育學生普遍對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模式充滿好奇心,他們認為與其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還不如自己通過網絡查詢自己不懂的地方,節省時間和精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尤其是法學專業知識理論性強、知識點抽象晦澀,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極易產生抵觸、厭學心理,注意力難以持續集中,微課將豐富的知識點濃縮成短小精悍的視頻,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成效顯著。
第三,有利于一改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傳統法學教學課堂多以教師充當教學主體地位,以教師講解為主,甚至模擬法庭、實訓實習等實踐環節也是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學生思維難以發散、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最終影響教學成效。而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微課視頻短小精悍、知識點多,學生能夠突破傳統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學習變得靈活、便捷。在法學教學中運用微課視頻,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直觀,還有有效活躍課堂氛圍,一改傳統教學課堂枯燥、沉悶的弊端,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與水平。
二、微課在法學教學中應用具體對策
2.1新課導入中發揮微課的作用
眾所周知,在法學教學過程中,新課導入效率與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后續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由此可見,新課導入環節至關重要。作為法學教師,可在教學準備階段將該章節知識點匯聚制作有效的微視頻,在課程導入階段播放該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求知欲、探索欲,進而能夠持續集中課堂注意力,提高教學成效。
如,在講解《民法典》中的“完全行為能力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將該知識點的概念、特征和真實社會案例等內容制作一個三到五分鐘的小視頻進行播放。該視頻中的真實社會案例最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所以可選擇社會熱點案例。
如,1月22日,云南昆明發生了一起挾持人質案例,一精神分裂患者手持匕首后傷害四五個無辜路人,并挾持了一名中學生,最終并現場擊斃。教師可上網搜索現場圖片、視頻融入到微視頻中,在課堂上播放。以微課視頻為基礎,結合知識點概念、特征等知識點,深入講解完全行為能力人與限制行為能力人,分析具體案例。如此一來,學生對這些社會熱點十分感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多愿意認真聽講,進而在激發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2.2在法學理論知識學習中發揮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
法學理論知識點繁雜、涉及面廣,在講解這些理論知識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法律常識多已存在感性認識。但是,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加強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當前教學的重難點所在,作為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可通過微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性認識轉變成理性認識,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能夠持續學習熱情。
如,在講解《刑法》相關知識點時,眾所周知,《刑法》涵蓋了全部犯罪類型,知識點非常多。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可通過微視頻方式來歸納、整合和總結這些知識點,讓學生正確區分和理解不同知識點。
如,教師可制作有關“犯罪種類”知識點的微視頻,分別制作“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殺人罪”等等,視頻中應包括這些罪行種類的概念、特征和具體案例,進而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些知識點。
如,“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微視頻中,要注重對投毒、故意縱火等不同犯罪進行深入講解,讓理論知識進行細化,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設計相關問題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在共同交流的過程中發撒思維、開拓眼界,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如,在講解“危害公共安全罪”時,教師可讓學生查詢、探討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哪些罪名?這些罪名的定義、具體表現是什么?教師要全程參與,實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引導。在學生探討結束以后,也要注重分析、總結,實現課堂教學與微課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刻記憶、理解這些知識點,進而不斷提升法學教學質量與水平。
2.3在法學實踐教學中發揮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
傳統教學模式下,法學模擬法庭、實踐實訓教學中仍然以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相關案例為主,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學時間、降低實踐教學成本,但是學生無法直觀、近距離接觸真實案例現場,但是形式大過內容,難以發揮實踐教學的真正作用。基于此,教師應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運用所學知識點來分析視頻案例真實情況,進而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成效,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如,教師制作微視頻,內容如下:安徽某偏遠山區,初二學生小李被強迫輟學,跟隨父母務農,在當地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勸說不成的情況下,當地政府起訴了小李的父母。要向學生呈現具體庭審現場,結果父母敗訴,小李繼續上學。在觀看完視頻以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義務教學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具體知識點來深入分析小李這一案例,讓學生分析父母侵犯了小李哪些權利,作為父母沒有履行哪些義務等等;再讓學生分析庭審現場不同角色的職能、相互關系等等。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實踐教學趣味性、有效性,還能有效降低實踐教學成本,為學生床身身臨現場的體驗,進而不斷提高法學教學成效。
2.4在法學教學考核評價環節發揮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
一直以來,法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以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尚未對學生的司法實務操作能力、專業技能制定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大部分學生都在考前突擊、死記硬背來提高考試成績,這種短期記憶模式不僅導致學生容易健忘知識點,還降低了理解掌握程度,導致專業技能難以提升。
基于此,教師應注重在法學教學考核評價中發揮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以辯證、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考核評價,進而不斷提升教學成效。如,在平時的隨堂測驗、期中考試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微視頻呈現具體法律案例,觀看結束后,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完成教師拋出的問題、布置的任務,認真分析庭審現場的訴訟程序、證據鏈的完善性,是否存在不當之處等等。
簡言之,教師應利用微課視頻帶領學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還要將平時成績視作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進而能夠全方位提高考核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最終提高學生法學綜合能力與素養。
2.5注重提高法學教師綜合能力
眾所周知,法學教師的能力與素養直接關系法學教學效率與水平。新形勢下,各學校應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優化現有法學教師隊伍,增強師資力量。
首先,注重提高教師準入門檻,通過多渠道招聘一批專業功底扎實、信息素養高、業務水平突出、教學經驗豐富的年輕教師,為現有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優化現有教師隊伍結構。
其次,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系統培訓。定期組織相關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到本校來召開座談會,分享最新的信息技術與法學教學相結合的理念、方法,分享微視頻制作優秀經驗,并滲透到教學中去。為法學教師創造更多進修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學習國內外先進高校“互聯網+”技術與法學教學融合發展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觀摩優秀公開課、參加優秀法學教師經驗分享會,進而學習法學教學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工藝。
另外,引導法學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最新的法學知識與技能、互聯網技術、微課和慕課等先進教學技術,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課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下,各教師應注重在新課導入、理論知識講解、實踐教學以及考核評價等不同教學環節積極運用微課視頻教學,進而能夠全方位、多角度來發揮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
參? 考? 文? 獻
[1]徐武.微課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58-60.
[2]劉夏,賀穎.淺談法學類微課的設計思路[J].戲劇之家,2016(11):219-220.
[3]邵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為例[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6(9):129-130.
[4]謝宇程.法學本科微課教學改革探究[J].法制博覽,2020(32):163-164.
[5]李青.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校法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0):398-399.
[6]張濤,李璇.微課引入法學本科教育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7,27(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