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禮儀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門生活性、適應性極強的學科,當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經常受到思維方式和周圍情境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對生物教學方法進行必要優化,借助思維導圖,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要介紹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的應用原則,接著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三種類型,最后重點探討思維導圖在生物復習、解題和概念教學中的教學策略,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思維導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0-0123-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teaching strate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ZHAO Liyi? (Guizhou Weng'an middle school,china)
【Abstract】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is a subject with strong life and adaptability. When students are learning knowledge,they are often affected by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surrounding situation. 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biology,build a perfect knowledge framework with the help of mind map,and improve their subject quality.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mind map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then analyzes three types of mind map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and finally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ind map in biology review,problem solving and concept teach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s.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Mind map;Teaching strategy
新課程指出,教師應該創新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將現代化教育理念運用到生物課堂內,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順帶運用一些簡單且便捷的方法讓學生更快地去吸收和理解復習中的相關知識點。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一定要調動他們的思維引擎,并且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主動分析知識潛在的銜接點,以此達到雙重優化的教學目的。
1.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原則
(1)發展性原則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既能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的樂趣,真正在實踐中掌握到最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國內外的機構一致認為,知識存在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知識具有普遍性,不在于它是如何存在的,而是應該將關注點放在知識應用層面,所以教師將學生的“思維”作為重點,重新規劃教學環節。
(2)差異性原則
高中生的成長環境,進而導致他們在知識認知層面也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秉承差異性原則,結合高中生的性格特點,合理應用生物教材,因勢利導下盡量滿足每位學生的基本需求。對此,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設計思維導圖,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將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為學生創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2.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類型
(1)以課時為主的構建形式
以課時為主的思維導圖適用于學期開始階段的知識創建中,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對教材內的重點知識進行系統分析,并將其設計為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高中生物知識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價值。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生物與進化》的教學中,教師設計思維導圖,將教材中由基因引出的七個章節作為重點內容,從遺傳因子的發現、基因本質、基因表達等思維導圖下幫助學生了解生物教材的學習思路,以此來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學生結合出發點繪制思維導圖,設置“點”,及時布局整章節的重點內容,教師主動帶領學生找準思維導圖的關鍵點,并對知識進行適當延伸。
(2)以章節為主的構建形式形式
以章節為主的思維導圖,則是對某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優化,從而制定相應的思維導圖,例如在“組成細胞分子”這一章節的教學活動中,這部分觀點非常明確是“細胞”,教師讓學生明白這部分的思維導圖始終圍繞著細胞中的分子展開,教師也帶領學生繪制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即蛋白質、核酸等知識點,這些是“細胞”的下個分支。當教學工作在推進的時候,學生也要自行補充思維導圖的相關內容,及時梳理出一條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每想到一個知識節點的時候,自然會聯想到相應的“分支”,這樣也不會出現思維相互脫節的情況。
(3)以設計為主的構建
以課時、章節為主的思維導圖是由教師來設計,當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后,教師主動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是否正確,及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針對某一章節的相關內容,課前設計相應的思維導圖,并在課上和同學分享,選擇一位最優秀的思維導圖作為重點分享對象,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設計為主的思維導圖構建中,學生的認知也能有所提升,對推動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作用。當教師在講解思維導圖的時候,學生快速瀏覽,記下關鍵信息,在頭腦中產生深刻印象,即便是在課業繁重的情況下,也能快速學習和復習。
3.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
(1)思維導圖在生物復習中的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知識大多比較抽象,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復習的難度,如若教師仍舊采用傳統化的整理方法,學生對于知識的看法只停留在非常狹小的空間里,將復習看作是一項困難的任務,這樣無法取得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對此,生物教師要做好恰當的引導工作,讓學生將關鍵信息自行串聯在一起,實現生物知識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主動分析重難點知識。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復習階段,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記筆記的時候,不再根據簡單的問題記錄,而是及時分析各個知識點的銜接關系,按照邏輯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消化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最大化縮短學生在課后自主復習的時間,提高整體的復習效率。
生物復習課則是對關鍵知識進行綜合敘述和拓展分析,由于教學工作存在重復性的特點,所以教師重點將復習工作放在知識歸納和梳理層面,使得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而且在復習過程中,如若教師只是針對某個知識點復習,學生很難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所以在學完某一章節的內容后,要引導學生畫出生物概念圖,知識聯系圖,做進一步完善。例如在復習“細胞結構和功能”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生物膜”的思維導圖,完善和細胞相關的知識體系。第一是提煉“主題”,細胞是主題,逐一分散,方便學生回顧細胞的結構、功能;第二,結合思維導圖的步驟完成繪圖工作;第三,師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說明。
(2)思維導圖在生物解題中的教學策略
師生互動是教學的重點,當學生提出疑惑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這也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由于高中階段生物知識過于零散,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仔細呈現完整的解題思維,而思維導圖則是幫助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借助圖形化的形式,主動分析題目中給出的關鍵信息,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從而體會到解題所帶來的滿足感。
課后生物訓練中,有這樣一道題:無法進食的病人,是否可以只是依靠葡萄糖和生理鹽水來保持新陳代謝?當學生解答這一問題時,接著主動分析,精準定位,找到關鍵詞—“無機鹽”“代謝平衡”,羅列出無機鹽的排除規律,尋找問題的銜接點,提高學生對題目的把控能力。現階段的臨床中,尿中排除的鈉是有一定的規律,多進多排、不排不進;而鉀的排除則有著明顯不同,多進多排、不排也進,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主動分析,自然可以得出答案。由此就能看出,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從最終的實踐效果也能看出,思維導圖是生物解題的一種形式,可以將其和其他學習方法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優化互補,將重點知識放在相應的框架內,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生物問題的綜合能力。
(3)思維導圖在生物概念中的教學策略
生物概念是教學的重點,要想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就必須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但是對現階段的部分學生而言的,大量復雜且零散的概念會增加學生記憶負擔,經常出現知識點錯亂的情況,對此,教師引入思維導圖,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向學生闡述生物概念,將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知識通過思維導圖中的分支標記出來,學生在觀看的時候,也能快速將重點知識記在大腦中。需要注意的是,思維導圖在生物概念中的優化應用,一定要確定基點,再對知識框架進行必要延伸,逐漸構成一個大的知識框架,豐富學生的認知特點。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為例,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一般是采用線性結構,例如細胞經歷了繁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可是這種形式導致知識過于零散,學生難以快速記憶。本章節的思維導圖將細胞生命作為重點,圍繞著各個章節的重點知識進行繪畫,形成網狀式圓形結構,這種結構讓概念知識更為完善,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幫助學生將知識相互聯系在一起。學生作為思維導圖的制作者,應該在構建中主動分析知識,并用自身的獨特思維去分析和理解,將原本分散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體會到繪制思維導圖所帶來的樂趣。除此之外,基于思維導圖在概念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還能主動拓寬高中生的認知范圍,思維導圖啟發下,學生進行拓展性聯想和分析,借助信息技術,深入探索細節知識點,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4.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應該將重點放置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讓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去尋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而不是一昧地依賴教師。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幫助學生從多個層面去提高他們的知識整合能力,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結合當下學情,分析思維導圖的構建類型,優化選擇,親自動手操作的時候幫助學生健全知識框架,培養高中生的學科素養,促進教學改革工作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房孔英,魯春蕾. 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的構建策略及應用分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8(2X):32-33.
[2]韓萍. 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035):110-111.
[3]字發. 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的構建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與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004):195.
[4]何君.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法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9):00103-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