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清


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中應用人文關懷對其焦慮情緒的改善。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就診的95例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0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45例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兩組的焦慮情緒和合作行為情況、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Venham評分分級情況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人文關懷可減輕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診療過程中的焦慮情緒以及提高配合度,具有較高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人文關懷;焦慮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群體牙周組織免疫功能不斷減弱,口腔健康狀況較差。近年來,老年人的口腔疾病發生率不斷增高,其中以牙列缺損比較常見。牙列缺損會對老年患者的咀嚼功能、輔助發音功能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其生活質量[1,2]。口腔修復是治療牙列缺損的有效手段[3],利用種植體支持冠橋修復是常用的口腔修復方法。但老年患者容易在診療過程中出現牙科畏懼癥,影響診療的順利進行,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心理情緒的關注和干預。人文關懷要求以人為本,在護理過程中滿足患者多方面的合理需求。本文就人文關懷在該病患者冠橋修復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的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95例開展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0.65±4.20) 歲;上頜治療30例,下頜治療20例;固定橋34例,單冠16例;種植體共66顆,前牙38顆,后牙28顆;學歷: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3例。觀察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63~83歲,平均年齡(70.74±4.26) 歲;上頜治療26例,下頜治療19例;固定橋32例,單冠13例;種植體共60顆,前牙35顆,后牙25顆;學歷: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11例。組間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 > 0.05) 。
納入標準:(1) 符合《口腔修復與牙周病診療》中關于牙列缺失相關診斷標準者;(2) 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患者;(3) 具備冠橋修復適應證者;(4) 溝通能力正常且可獨立填寫調查問卷者。
排除標準:(1) 合并嚴重牙周炎等其他牙科疾病者;(2) 存在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3) 存在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4) 不能配合完成此次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遵醫囑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向患者介紹冠橋修復相關知識以及配合事項。治療結束后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藥物指導和口腔健康知識指導。
觀察組:人文關懷。(1) 建立人文關懷小組:由服務態度好、專業技能過硬、溝通能力強的護理人員作為人文關懷小組的組員,加強人文護理、冠橋修復護理等方面的培訓,規范各項操作行為,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綜合素質。(2) 術前人文關懷: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評估其心理狀態,以親和、熱情的態度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冠橋修復手術的目的、作用以及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消除其對修復治療的擔憂。針對術前出現牙科畏懼癥的患者,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通過深呼吸等學會調節自我情緒,減輕負面情緒。(3) 術中人文關懷:冠橋修復術中以局部麻醉為主,患者大多意識清醒,渦輪聲音、醫護交談聲等均會刺激患者,產生心理應激,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不利于冠橋修復術繼續進行。護理人員應及時安撫患者的情緒,將手術進程、渦輪機發生聲音的來源告知患者,持續為患者提供專業性指導和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事先商量非語言交流方式,叮囑患者在術中及時通過手勢表達自身想法,通過增加護患互動,穩定患者術中情緒,積極配合治療。(4) 術后人文關懷:術后及時以輕柔的手法清除殘留材料,主動攙扶患者坐在座椅上,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術后注意事項,叮囑家屬監督患者形成健康的口腔行為習慣。指導患者在出現牙齦腫痛、出血等情況時及時就醫。
1.3 觀察指標
焦慮情緒和合作行為情況:在干預前、干預后應用Venham臨床焦慮及合作行為級別評定量表進行評估,共5個等級。情緒自然,可快速準確地回答醫生的問題,配合良好,為0級;面部表情不自然,緊閉雙眼,可配合醫生進行操作,為1級;面部表情較為僵硬,肌肉緊張,醫生能正常操作,為2級;呼吸頻率及心率加快,唾液分泌明顯增加,影響診療進行,為3級;渦輪機發出聲音后,出現身體扭動、惡心嘔吐等表現,醫生無法進行診療,為4級。級別越高,則焦慮情緒越嚴重,診療過程中合作行為越差。
護理滿意度:應用科室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內容包括服務態度、溝通與宣教、護理及時性、護理質量等;總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分別對應≥90分、80~89分、 < 80分;計算非常滿意與滿意的百分比之和,即為總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5.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enham評分分級情況
干預前,兩組的Venham評分分級情況比較差異較小(P > 0.05)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的Venham評分分級情況均優于干預前(Z = 8.329、6.252,P < 0.05) ,觀察組Venham評分分級情況較對照組更優(P < 0.05) 。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同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更高(P < 0.05) 。見表2。
3 討論
牙列缺損會導致患者牙列完整性喪失,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咀嚼及發音功能[4~5]。冠橋修復術應用于老年牙列缺損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效果,但是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機體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較差,冠橋修復術中的操作會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因此大部分老年患者會出現牙科恐懼癥[6~7],故需要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以促進冠橋修復術順利完成。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形成,臨床在診療過程中更加注重人文關懷[8~9]。人文關懷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根據“以人為本”理念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滿足患者文化、情感、精神等多個方面的需求[10]。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Venham評分分級情況優于干預前及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更高,充分證明了人文關懷護理的有效性。這是因為,術前人文關懷護理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形成,通過針對性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和減輕患者對冠橋修復治療的害怕、恐懼情緒,提升其配合度。術中人文關懷能夠使老年患者以穩定的情緒配合治療,且通過非語言交流的方式能夠根據患者的需求進行干預,促使患者的應激反應減輕。術后人文關懷以加強健康宣教為主,可減輕并發癥發生風險。人文關懷貫徹落實在冠橋修復圍手術期中能夠讓患者獲得良好的就醫體驗,因此可提升護理滿意度。
總而言之,人文關懷適合推廣應用在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的護理中,可減輕其焦慮程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賈維莉.正畸聯合修復療法在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3):81-83.
[2]陳永莉.Nobel種植系統微創種植術治療老年牙列缺損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4):155-156.
[3]陳花,劉媛,吳麗美.心理護理對無牙頜患者種植圍手術期焦慮情緒的影響[J].福建醫藥雜志,2020,42(1):177-179.
[4]莫桂英,張小紅,徐嵐,等.牙列缺損種植修復患者焦慮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20,39(1):466-470.
[5]顏艷.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損患者牙周植骨術聯合圓錐形套筒冠義齒修復治療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5):2465-2466.
[6]劉春.流程化護理干預對牙列缺損種植牙修復效果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4):234-235.
[7]白新華,陳麗君,趙霞.流程化護理干預在牙列缺損種植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7):869-872.
[8]巫巧存,黃少穎,鄧麗玲,等.牙缺失種植修復治療局部牙列缺損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3):114-115.
[9]王月.多顆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四手操作護理配合[J].醫學研究,2019,1(7):120.
[10]張萍,王璐璐.人文關懷在老年牙列缺損冠橋修復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