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梅 陸霞



摘要: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腦血管疾病患者CT增強掃描過敏反應中的效果。方法:納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2019年2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94例腦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 、實驗組(綜合護理干預) ,每組各47例。觀察兩組患者過敏反應情況、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SAS) 評分、抑郁自評(SDS) 評分比對,差異不顯著(P > 0.05) ;護理后,實驗組SAS評分、SD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差異顯著(P < 0.05) 。護理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P < 0.05) 。結論:針對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增強CT掃描時可以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有效預防過敏反應出現,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使得患者對護理更滿意。
關鍵詞:CT增強掃描;腦血管疾病;過敏反應;心理狀態
腦血管疾病是臨床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疾病,隨著疾病不斷發展,對患者影響較大,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一般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栓、腦出血等,不同的腦血管疾病治療手段不同,在治療前采取專業的檢測手段進行分析,可以在準確確保患者病情的情況下,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助力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影像學診斷方式在臨床疾病鑒別中應用較為廣泛,此種手段可以通過專業儀器獲取患者病灶部位清晰影像。增強CT掃描檢查手段,可以通過造影劑,增強病灶部位與健康組織之間的對比,便于科學準確鑒別患者病情[2]。增強CT掃描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發癢、顏面潮紅、輕微惡心、出現緊張、造影劑外溢等過敏反應,影響患者檢測效果。因此針對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增強CT掃描同時給予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文研究以2019年2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94例腦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意在分析此類患者過敏反應的預防與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2019年2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腦血管疾病患者94例為研究觀察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 ;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0.28±4.23) 歲。實驗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0.32±4.30)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對,P > 0.05,差異不顯著。所有患者自愿入組,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經在入組同意書上簽名。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核準。
1.2 方法
增強CT掃描:使用第2代炫速雙源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掃描,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顱頂至下頜,除患者掃描范圍外,使用鉛衣遮擋,避免不必要電離子輻射損傷。掃描時200 mA管電流,120 kV管電壓,5.0 mm層厚,5.0 mm層距。使用雙通高壓注射器,于患者肘正中靜脈團注射碘海醇注射液(碘含量300 mg/mL) +NaCl溶液(0.9 %) ,造影劑注射量1 mL/kg,3.0~4.0 mL/s注射速度,注射25 s后開始掃描。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告知患者增強CT掃描重要性、注意事項,并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等。
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1)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于患者檢查全過程行心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身體情況,發現患者情緒過于低沉,明顯有緊張等情況,護理人員需要輕聲柔語同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檢查后,醫護人員將檢查結果告知患者,叮囑患者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2) 過敏反應觀察與處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皮膚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者造影劑出現滲漏、患者面色蒼白、血壓不穩等情況,立即呼叫主管醫師人員,針對患者情況,就地搶救。若患者檢查中,出現顏面潮紅等情況,立即減慢造影劑注射速度。(3) 檢查后護理:患者檢查之后,避免不安、疼痛等情況下,在患者注藥后需要留觀1 h左右后,才可以離開,在此階段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況,做好記錄,及時給予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實驗組過敏反應情況、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
(1) 過敏反應情況:統計兩組患者輕度發癢、顏面潮紅、輕微惡心、出現緊張、造影劑外溢等過敏反應情況,過敏反應發生率=過敏反應/47×100 %。(2) 心理狀況: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焦慮自評(SAS) 評分、抑郁自評(SDS) 評分情況,2量表均含有條目20個,每個條目評分范圍1~4分,分數越高則患者焦慮程度、抑郁程度越嚴重。(3) 護理滿意度:由患者依據自身感受,從護理專業、舒適等情況行評定,評定分數范圍0~100分,根據分數不同評定等級,十分滿意(90分以上) 、基本滿意(80~89 分) ,不滿意(80分以下) ,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47×100 %。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4.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過敏反應情況
護理后,實驗組過敏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差異顯著,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對
護理前,實驗組SAS評分、SDS評分與對照組比對,P > 0.05,差異不顯著;護理后,實驗組、對照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下降,其中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 < 0.05,差異顯著,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對
護理后,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差異顯著,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體層攝影等技術在疾病鑒別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層螺旋CT掃描手段,通過多層重組獲取患者病灶位置的影像,為患者科學鑒別疾病提供支持[3]。增強CT掃描需要借助造影劑,在掃描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碘過敏反應,對患者健康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臨床上針對患者情況,給予增強CT掃描患者相應護理干預,輔助檢查,確保檢查質量,預防碘過敏反應出現。
綜合護理模式與傳統的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相比,此種護理模式可以更加注重患者心理、過敏等護理干預,并結合患者情況給予綜合護理服務,達到有效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4~5]。研究觀察我院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94例,結果顯示實驗組(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 比對,前者過敏反應情況、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明顯更優(P < 0.05) 。結果提示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優勢明顯:(1) 通過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患者在檢查全過程出現焦慮、緊張等情況,從而確保整個增強CT掃描可以順利推進,確保CT掃描質量;通過與患者溝通,叮囑患者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抑郁等;(2)通過過敏反應觀察與處理。便于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檢查情況,及時發現患者檢查中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避免造影劑出現滲漏等情況,確保整個增強CT掃描過程中患者的安全。同時在護理中,觀察患者情況,當患者出現異常時,第一時間呼叫醫護人員,及時處理,避免過敏反應對患者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3) 通過檢查后護理。便于在患者檢查后跟蹤觀察患者情況,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為患者提供舒適優質的護理服務,使得患者對護理服務更滿意。
綜上所述,腦血管疾病CT增強掃描中過敏反應的預防與護理上,可以使用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達到有效預防過敏反應情況,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服務,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要宇,王博.磁共振灌注成像與CT灌注成像在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9):14-16,27.
[2]楊奎,趙衡.SSFCT與CAG在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后靶血管評估中的價值比較[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20,36(5):419-423.
[3]李輝.預見性護理對CT增強掃描患者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的預防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4):277.
[4]王丹萍.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接受CT增強掃描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2):3864-3866.
[5]陳淑麗.預見性護理對CT增強掃描患者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的預防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