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在開展各項活動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對自然環境的索取,甚至違背自然客觀規律,極易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在平日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適當滲透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明白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合理利用各項資源,是現階段合理教學的核心。本文首先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意義,結合具體發展情況提出時效性解決措施,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各項要求。
關鍵詞:高中地理;環境教育;創新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意義
學生在學習與地理相關的知識內容時,應將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作為前提基礎,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地理課本知識的向外延伸,也是學生學好這門學科的重要保障。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過程中,為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與書本知識,有針對性的與環境教育相互結合,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另外,還應培養學生的可持續觀念,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管理與利用自然資源。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進行環境教育的核心。受地理這門學科自身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應教會學生利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所學習的內容,解決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控制與處理污染物對環境的破壞。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策略
(一)培養科學環保觀念
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環境問題屬于地理知識體系的核心,能夠對學生進行直觀的環境教育。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滲透環境教育,是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方向與目標。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使學生明白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生存環境、陽光、空氣與水,是應該愛惜而非肆意浪費的,若只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而破壞自然資源,必定會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學生應深刻理解協調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重要性,實現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統一發展。
(二)開展多元教學活動
滲透環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在高中地理教材當中,包含豐富的地理教育內容,部分地理知識本身也是環境知識,教師應對教材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充分利用教材這一知識載體,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對教材當中的環境教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保證地理課堂當中所滲透的環境教學內容,更加富有說服力與感染力,發揮教育的作用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師還可采取教學法、辯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調動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在地理課堂當中有效滲透環境教育。
(三)借助生動教學案例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明確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彼此是相互依存與相互制約的。學生應將認識問題作為基礎,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才能夠有目的開展學習活動,更好的把握與理解相關內容,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例如,將空氣大幅度下降作為案例,為學生分析與講解,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與實際環境相互聯系。引用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案例,學生在學習的知識過程中,真正感受學習地理這門學科的作用,并對相關地理知識產生好奇心,更好的學習與把握。
(四)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師可根據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例如,組織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比賽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另外,還可聘請環保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為學生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學生經過參觀學習之后書寫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文章,均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廢舊電池對環境產生的污染是無法忽略的,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調查,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本質,保護環境也是保護人類本身。
(五)開展鄉土地理教學
在進行環境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獨特的、積極的作用。在每所學校當中,校本課程屬于獨特的課程資源。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時,豐富的教學資源可進行環境教學。因此,教師應將保護家鄉環境作為切入點,對本地蘊含的環境教育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學生明確保護環境、保護家鄉的重要性。具體的環境教育,還應將保護自己家鄉的環境作為切入點,教師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與鄉土環境的特點相結合,針對家鄉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學生親自進行了解與觀察,相關活動的開展為環境教育的滲透提供了便利。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因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平日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樹立教學目標與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學生改善環境的能力。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明白學習地理這門學科的意義,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地理圖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阿衣努古力·吉力里,阿里木江·卡斯木.2017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C].2017
[2]創新教育管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實效探究[A].周廣淑,張維雨,付玉超,陶柱,吳海生.第十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課題會議論文集(議題三:教學管理視點)[C].2017
[3]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教師的主導性初探[A].余燈紅.山地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會議論文集[C].2013
作者簡介:
呂紅巖(1977.01-),女,漢,山東省青島市,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中學一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