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芳
【摘? ? 要】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能夠培育學生探究、質疑的能力,基于以上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使用問題化教學方法,一方面用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另一方面用于物理實驗,同時運用生活資源引出問題,就能夠發揮問題化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 問題化教學? 意義?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48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中,多數教師過于注重掌控學生,僅用語言引導教學,這種方式會導致其形成刻板的學習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化教學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轉變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一、問題化教學法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意義
(一)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學習初中物理課程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具備有質疑物理現象的能力,這樣才能產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動力,這就需要通過問題化教學的方式,用問題引出質疑,促使學生求解問題,進而獲悉課本中的知識。
(二)能夠優化教學模式
在傳統意義上,物理教學是更多地使用理論講解的模式,該種模式具備較強的理論灌輸性,但是促進學生參與實踐的作用較小,最終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物理知識。因此,通過問題化教學優化模式,用問題作為指引學生的重要工具,可以促進學生參與實踐,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能夠明確學習目標
很多時候,由于學生對某部分教材內容不熟悉,在學習時總會找不到學習目標,導致浪費較多的學習時間。這時利用問題化教學的方式,依據教材設計適當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問題作為學習的目標,就能夠直擊要點,幫助學生迅速找到目標,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問題化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生活資源
在問題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提出問題之前借用生活資源引導學生,令其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疑惑,再結合課本中的內容提出問題,就能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從而使其產生參與物理探究的興趣[1]。
例如,在教學“重力”的時候,可以在電子屏幕上展示石頭落入水中濺起水花的視頻,讓學生想一想濺起水花的原因,相信許多學生會認為是石頭落水所致,此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石頭有這么大的力量濺起水花呢?受到什么影響?”這會引起學生質疑。在教學“探究電動機轉動的原理”的時候,可以在電子屏幕上顯示各類型電動機轉動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轉動的過程,想一想促使電動機轉動的原因,此時教師可以提問:“除了由于通電的原因,電動機轉動還受到其他什么因素影響嗎?”這也會引起學生質疑。在教學“從閃電談起”的時候,可以在電子屏幕上顯示真實的閃電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曾經看到過的閃電現象,想一想產生閃電的原因,此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會產生閃電?是天然就有的嗎?只有天空中有閃電嗎?”引起學生質疑。
(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若要使問題化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組織形式,配合提出的問題,讓小組進行探究;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關注問題,發揮問題引導的優勢,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2]。
例如,在教學“我們怎么區分聲音”的時候,先在大屏幕中分別播放古箏、二胡等樂器演奏的音樂,同時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如何區分?”許多學生會通過音調進行區分,由此發問:“什么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與什么有關?”令學生產生質疑。然后,拿出示波器,將一體機上的話筒對準機器,用小棍分別敲擊兩根不同頻率的音叉,會發現出現的波紋不一致,此時可以提問:“為什么敲擊兩次的結果不同?音調一樣嗎?這說明什么?”要求每個小組根據看到的現象、聽到的聲音進行討論。
在教學“眼睛與化學儀器”的時候,可以讓班內戴眼鏡的學生摘下眼鏡,朝向窗外的遠方看去,說一說自己能夠看清楚的事物,再戴上眼鏡,說一說能夠看清楚的事物。戴眼鏡和不戴眼鏡能看清楚兩種不同距離的事物,讓學生思考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引出晶狀體的概念。然后簡要介紹晶狀體的構成及作用,要求學生探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差別以及晶狀體起到的作用,隨后及時提問:“假如你是一名眼科醫生,你會怎么給患者解釋近視或遠視的原理呢?怎么矯正呢?”繼續令學生進行相關探討。
(三)運用物理實驗
相比理論化的教學,物理實驗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必須學生參與實驗制作或探究,從而逐步地學習某方面的物理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實驗現象提出若干問題,再要求每名學生探究問題,既符合探究實驗的目的,又符合問題化教學的要求,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3]。
例如,在教學“光世界巡行”的時候,可以通過電子屏幕展示物理實驗,該實驗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包括蠟燭、塑料瓶、塑料膜等工具。先在瓶底打出一個小孔,再點擊右側的“關燈”,使整個屏幕變得昏暗,可以明顯地看到映射在白色塑料膜上的火焰倒影,隨后可以前后拖動塑料瓶,會發現映射的火焰越來越小,最終成為橘黃色的圓點。然后點擊右側的“前后移動”,將其變換為左右移動,會發現只有在某一瞬間出現火焰倒影,其他時間內沒有任何形狀的倒影。該種現象會引起學生的質疑,隨后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要求每個小組進行探討,并結合實驗現象,解釋火焰倒影變小、消失的原因。還可以點擊右側的“成像原理”,塑料瓶會成中空狀態,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內部有兩條帶有紅色箭頭的直線,再前后、左右地拉動塑料瓶,讓學生看到瓶內直線的變化,隨后要求學生討論兩條直線的意義以及與火焰倒影的關系,最終發現火焰成像的原理。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問題化教學法較為符合物理課程的教學特點,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能動性,令其主動地探究物理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質疑物理實驗、問題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深入學習。經過該種方式可以改善物理課堂的教學環境,能夠促進學生互動,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方紅紅.生活化情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研究[J].散文百家,2018(05):18.
[2]賈季春.探究問題情境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5):13.
[3]張佑靈.“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18(4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