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含
摘要:舞蹈心理治療又稱舞蹈動作治療,是運用舞蹈動作過程,促進個體情緒、身體、認知和社會整合的心理療法。它是醫學、心理學、舞蹈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對比傳統心理治療的局限性,這種新興的心理治療目前在國內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可以通過舞蹈老師和心理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將難以明說的負面情緒、或焦慮或憤怒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給予學生安全釋放情緒的理想途徑,在此過程中,也是學生自身思想、情緒和身體整合的過程。而舞蹈心理治療并不以表演娛樂、技巧練習為目的,僅僅作為調節情緒、整合身心的,連接內心世界與外在肢體的橋梁,讓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不再是單一對談式的問答,而是情感上的傾訴與聆聽。
關鍵詞:舞蹈;心理治療;小學音樂
一、“舞蹈心育”的特色
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該階段學生心理品質培養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本課題將利用舞蹈治療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改善消極的心理狀態,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具有很好的研究參考價值。舞蹈心理治療這種形式所營造出的自由、輕松的氛圍,是任何談話、測試、游戲都無法替代的。在舞蹈過程中,人特有的“下意識動作反應”和“本能表情反應”無需經過學生情感價值、口頭表達的再加工就能最直接體現其心理狀態,這是學生對自己身體的真實自我探索,展現出的是其潛意識的投射,這樣得出的初步心理評估結果相對來說準確性比較高,對后期心理輔導的可參考性也較大。而且舞蹈心理治療這種非語言的直接表達,能使老師迅速捕捉學生的情緒變化,能及時以動作給予他“共情”,那些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言表的情緒就能得到相對合理的發泄,更能感受到外界反饋于他的理解與尊重,隨之再通過老師動作和語言上的引導,給他提供新的積極的動作詞匯,過程中使之達到調整情緒、治療心理的目的。運用舞蹈的方式疏解學生的心理,提升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彰顯“舞蹈心育”的特色。
二、舞蹈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舞蹈和心理治療的融合
舞蹈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能做到無法用語言溝通時,達到溝通效果說簡單點,當你高興時會雙腳跳起來,會情不自禁地拍手,搖頭晃腦;生氣時會皺眉,捏緊拳頭,跺腳;無奈時會拖著沉重的步伐,這都是不用刻意去想,是身體自身的反應,所以用身體反應內心情感,在完成過程中使壓力釋放出來因此舞蹈治療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手段,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利用音樂、繪本作為素材,心理老師與舞蹈老師進行合作,通過編排不同的舞蹈韻律動作進行教學,形成舞蹈心理治療的教學設計,在探究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最后編輯成冊,形成獨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這樣,可以為番禺區的幸福課程實驗提供一定的素材支持,同時也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學校奠定一定的基礎。
2.用感覺訓練身體,提高智慧和能力
現代科學不斷揭小,整個世界充斥著不停的運動,我們經常說的,生命在于運動。也可以這么理解,由于人認識改造世界首先是從感覺器官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感覺器官的刺激推動人生的進展。因此,加強人的外部感覺系統訓練,尤其是動覺的訓練,尤為重要。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緊張,親情淡漠,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們對他人身體的忽視,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陌生。現代舞蹈家們提出過這樣頗有意味的口號:“解放我們的身體,恢復我們的感覺”。也就是說,要恢復人類被現代文明理性忽視與壓抑的感覺,解放人性發現世界,改造世界的本能,舞蹈是一種提醒你去關注自己與他人的藝術,關注產生思想;思想改變行為。
3.以審美解放身體,發掘創造及潛能
創造未來需要造就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新人,這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教育學家提出:“在諸多的人才素質中,自信心與創造力應是重中之重,這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未來。”
然而,創造力大多來自于自信與自由的心靈,因此,樹立自信心是開發創造力的基礎。舞蹈以美的方式解放身體,讓你發現自己的美,讓你勇敢展現自己,當這種自我表現被他人認可了,那么你就再也不會懷疑自己,埋怨自己,創造力也隨之表現出來。
4.以身心協調身體,塑造積極品格
舞蹈通過身體運動感覺體察自我,體察他人,構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情感鏈。通過人體之間的接觸、分離、變化,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性。加強患兒們的合作意識,學會關心別人;以順應地心引力,和諧,流暢的動態,使人心靈得到凈化,達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
和諧共處,除此之外,舞蹈治療強化了積極樂觀情緒的訓練,以朝氣蓬勃,昂揚挺胸的面貌,增強其的表現力與表現欲,增強其想象力與創造力,使患兒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熱愛生活,以樂觀的心態成長。
5.刺激感官的心理變化,獲得審美愉悅
舞蹈對少年兒童的心理影響,遵循了審美心理的變化規律。審美心理過程是諸種心理因素和諧運動的過程。審美對于抑郁,自閉心理疾病,是一個有效的治療過程。
三、舞蹈心理治療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身體的柔韌性比較好,通過編排舞蹈動作,讓學生舞動自己的身體,這也是他們比較喜歡的方式。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要根據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是思維上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思維,分析、推理等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發展,對直觀、形象、生動的活動感興趣。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注意力不穩定,持久性差。他們對具體形象、具體材料和實際活動最感興趣,而舞蹈運動完全符合小學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所以,探討舞蹈心理治療的活動課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是重要且必要的。
筆者學識有限,對舞蹈心理治療的認知和研究也許還不夠深入和完整,但仍然希望在有限的知識中展示自己對次橫向、縱向的探索與了解。研究舞蹈心理治療這樣一個尚在發展中的題目,是為了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發展舞蹈和心理治療,去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更希望能讓舞蹈在心理治療中能滿滿發展出蓬勃的生命力,這也是我們作為舞蹈、心理和教師專業出身的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廣州市番禺區東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