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榕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小學生音樂素質的基地,學習音樂本身是一種愉悅的欣賞過程,在新課改改革的要求下,音樂課程學習要以音樂審美為基本理念,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音樂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性,所以怎樣讓音樂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已成為教師教學首要目標。
關鍵詞:小學中低段;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
一、 引言
新課改下的教育目標和模式,要求學生要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多去“感受”,然而目前小學中低段音樂課堂活動還是著重對歌曲的單一學習,偏重于學唱、背詞方面,教師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對于學生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方面的關注度仍然不夠。所以,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成為目前小學中低階段音樂課堂研究的重要問題,經過思考研究,文章探討了當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及關于有效提高音樂教學的幾種方法。
二、 有效提高小學中低段音樂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利于打好中低段音樂教學基礎,為高年級音樂教學做準備
學習音樂具有多維度、多梯度的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中低段的音樂教學內容與高年級音樂教學內容相比比較簡單,但是在教學難易程度上卻要困難一些,處在中低段的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于課堂紀律及認真聽講沒有過多的概念,音樂是一門感觀藝術,如何能夠在中低段的音樂教學中將基礎打好也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掌握了解中低段時期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有針對性的教學中去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充分掌握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的思考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如果學生能夠在中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就掌握到基本的音樂學習能力,那么在高年級的音樂學習中,也會更加容易理解音樂、創造音樂、融入音樂。
(二)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體驗感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是以教師為授課主體,學生作為被動地接受者,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也無法準確衡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程度如何,更無法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有目的地聆聽,一層一層剖析引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看到學生擅長哪些方面,還有哪些不足,還能夠發現學生在音樂上的天賦,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并深度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
(三)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會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教學平臺,多角度地引導學生去領悟音樂的魅力和神韻。首先從聆聽美、理解美、感受美,去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欣賞不再以聽為主,而是加入了演、唱、奏等元素,它是一項綜合性的音樂教學課程,這種多維度、多角度、多梯度的學習音樂,才能通過后天學習,使學生的歌唱能力在自然發展的基礎上,得到全方位發展。
三、 中低段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中低段的音樂合唱教學重視不夠
根據新課改對音樂教學要求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合唱教學方法也漸漸占據主要地位。據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高年級的音樂合唱教學已經得到了有效實施,但是對于中低段的課堂而言還缺乏重視度,“合唱脫節”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積累的過程,如果忽視了中低段音樂合唱的學習基礎,發展到高年級音樂學習時,優質的合唱能力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中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合唱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體驗和感受音樂合唱的魅力,為以后高年級的音樂發展夯實基礎。
(二)多媒體利用不當,無法達到教學效果
為了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氛圍,在現代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課堂當中,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具有影像結合、視聽一體的特點,對于輔助中低段學生的音樂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部分音樂課堂中,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的教學現象也時有發生,一個課件多用或頻用,忽略了根本的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只是粗略的利用多媒體播放授課,沒有達到利用多媒體實行教學合一的效果。
(三)著重于歌曲學習,對音樂實踐不足
目前,從小學中低段音樂教學中現狀來看,教師的教學活動方式依然拘泥于書本的學習,對于學唱、記詞、演唱方便較為注重,對于小學中低段學生來講,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是否能夠在音樂中有參與感,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如果不能了解到學生需求,只專注課堂上的單方面教學為主,學生就會缺乏參與感。教師忽略了音樂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也會缺乏實踐樂趣。
四、 有效提高中低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解決方法
(一)培養聆聽意識,激發合唱興趣
教師要具備欣賞歌曲內涵的能力,結合中低段學生年齡、意識和認知有針對性的教學,音樂的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聆聽氛圍,讓學生用心聆聽,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共同分享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發揮想象空間,在良好的聆聽氛圍下,接受音樂的熏陶和洗禮。在學生擁有音樂聆聽意識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將音樂合唱中的節奏、方法、力度等元素融入游戲中,讓學習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輕松掌握合唱技巧。例如,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合唱歌曲《兩只小象》,教師可以根據圖形結合的方式展示兩只小象在雨林中玩耍的畫面,將學生的視覺沖擊和聽覺感知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氛圍,將歌曲與感觀相融合。之后播放伴奏創造一個音樂場景,讓歌曲與畫面結合,使內容更加豐富有內涵,增加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同時也能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可以先以獨唱的形式去發揮學生的各自優勢,由學生歌唱主旋律部分,多次練習熟悉后,再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慢慢地以二人、三人循序增加人數的模式,安排以合唱形式共同完成歌曲。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集體參與感,也能夠加強互相之間的默契配合,讓小學中低階段音樂教學質量快速有效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