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要】為了提高教學效益,新的教學方法不斷被提出和應用,思維導圖就是其中一種最具實效的科學教育方法之一。如今,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加速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被各科教師所用。本文主要就思維導圖的概念以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希望能夠促進這一教學手段的推廣。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利用了人腦記憶知識的思維特征,將圖像和文字結合,利用畫面和鮮艷的顏色,達到高效記憶的目的。思維導圖被證實能夠激發人腦的潛能,使思維發散,通過聯想記憶大量的內容,它可以以樹狀圖、概念地圖、思維地圖等多種形式存在,利用關鍵字詞將主要的信息聯系起來[1]。利用思維導圖的這些特征,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難度將大大降低。
研究證明,人類大腦思考問題主要采用放射性的思維方式,任何一類進入到大腦中的資料、信息和想法都可以作為一個中心,放射出更多的分支,這些分支均與中心相關聯,這就是大腦中形成的思維導圖。分支的中心就是思維導圖的一級主題,放射出的分支向下作為二級主題和三級主題,與該主題相關的所有內容都具有相關性。利用大腦的這一思維特征,人們記憶與某一個主題相關的內容應該是高效且輕松的。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分析
(一)改變課前學生盲目預習的狀態
思維導圖可以視作一種知識綱要,將重要的信息都集中在一個圖示當中,使學生迅速抓住一堂課內學習的重點。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的初級階段,打好知識基礎十分關鍵。教師時常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但是他們往往卻只是將教材粗略地瀏覽一遍,并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而如果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先將知識框架列出,作為學生預習的依據,他們就能夠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預習,改變盲目的預習狀態。比如,在學習物態變化的知識點前,教師先將繪制好的思維導圖交給學生,讓他們明晰本節課預習的重點在于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的變化,并找出其中的聯系。當然,教師在備課時也可以以同樣的思維導圖為材料,預設教學活動,避免偏離主題,剔除掉無用的教學環節。
(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量較多,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大,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混淆,這也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困難之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則能夠發揮梳理知識內容,增強知識條理性和豐富性的作用。以簡單電路這一課為例,課堂上,教師先針對電路中的各個元件繪制思維導圖,拆分著講解,再將本節知識點綜合起來,按照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順序進行講解,這樣的思維導圖可以作為學生記錄課堂筆記以及制定學習目標的依據,能夠使他們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學習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三)便于知識匯總
在考試前的復習階段,如果讓學生們一課一課地瀏覽知識內容無疑是非常低效的,并且在這樣的瀏覽中,他們能夠深刻掌握和記憶的知識量非常有限,也無法抓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此種情況下,思維導圖再一次成為必要的材料。學生將預習時使用的思維導圖框架以及在課堂上按照思維導圖模式記錄下的筆記綜合在一起,既加強了知識的記憶,也能清晰地發現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區別,因為其中的內容富有很強的層次感,內容詳略得當,框架清晰,如此便能夠使復習更加高效。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備課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備課能夠明確課堂教學的重心,并且有層次、有規律、有邏輯地進行知識的輸出,保證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學生也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可以說,精心的課前準備能夠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
例如,教師在“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的課前準備中,利用框架結構來繪制思維導圖,框架中主要為下堂課講授的重點知識及流程。主要框架中的內容為“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主題,在主題旁標注“提升物體的重力、動滑輪的重力、繩子的重力、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力”等,這些主要作為課上引導學生猜想的方向[2]。第二個框架主要結合上節課所學的機械效率知識,分析這一因素是否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構成影響,銜接上節課與本堂課的內容。這樣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教案,在教學時就能夠始終按照既定的流程組織教學,不偏離主題。在不同的框架旁,教師可以標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在某一環節應該重點講解,下一環節的時間應盡量控制在5分鐘內等。如此便能做到操控課堂,高效
教學。
(二)思維導圖下的課件制作
應用思維導圖教學要求教師具備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還要能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智能化軟件及設備,以便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出直觀的信息。通常,思維導圖都是在PPT課件中展示,教師應掌握必要的課件制作方法,優化學生的視覺體驗,提升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思維導圖的特征是圖文并茂,可以以圖輔形,更能加深視覺印象。教師在課件中將物體的沉浮條件、壓力作用示意圖以及滑輪工作原理等模塊載入,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內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如今出現了許多制作思維導圖的智能化軟件,教師要多學習、多應用,提高自己制作思維導圖及課件的水平,否則單純在黑板上繪圖無疑是費時費力的。
(三)利用思維導圖布置學習任務
由于初中開設的物理課課時較少,學生需要在課下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僅僅利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是很難完成學期內所有任務的。但是對于剛剛接觸物理這門新學科的學生來說,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經驗不豐富,導致自主學習的難度很大。很多時候學生都只是粗略地讀一遍教材,找不到重點,草草完成任務,毫無實效。針對這種情況,思維導圖可以作為任務布置的一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課下學習任務。
教師在課前就要為學生設計好任務布置的思維導圖。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前,教師制作這樣的趣味思維導圖:圖形中央為本次學習的主題,也是核心知識,在最大的圓圈中寫上“物體的浮沉條件”,在此基礎上,周圍延伸出許多小圓圈,細分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分別有:(1)分析物體豎直方向的受力情況;(2)研究豎直方向所受的力大小與物體浮沉運動的關系。在任務(2)的基礎上再延伸出三級學習任務:研究改變浸沒物體豎直方向受力大小的具體方法[3]。將這樣的思維導圖交給學生,他們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時就有了重點和方向,同時,通過布置層次化的學習任務,能力不同的學生可以分別完成一級學習任務、二級學習任務以及全部學習任務,視自身能力而定,這不失為一種科學且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匯總
初中物理知識點較多,且都是基礎性的內容,需要學生牢固掌握,這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面對他們總是學完一章忘一章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每完成一單元的教學任務時就進行一次知識匯總。知識匯總不是將所有重點知識集中起來讓學生背誦,這是毫無意義的。有效的知識匯總應該將重點知識摘錄出來,前后內容相聯系,構建出完整的知識框架,讓學生理解著掌握,高效率記憶。這里更應該利用到思維導圖。
這里以“磁現象”一章的知識為例,教師在進行本章知識總結時,可以繪制樹狀圖。樹干為本單元題目,樹枝為本單元內各個小節的題目,樹枝延伸出的小樹杈為小節內最主要的知識點,并將相關聯的知識點繪制在同一枝杈上。這樣,一章中所有的知識點都能在一張樹狀圖中體現出來。由于圖中給出的信息簡潔,且有相應的圖像作為輔助,學生依靠思維導圖去復習和背誦知識,效率會高很多,記憶也更深刻。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期末復習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五)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實驗
實驗是物理課堂上最為核心的一個環節,不容忽視,而思維導圖在實驗中同樣能夠發揮出輔助性的作用,就看教師能否將思維導圖的優勢和實驗的特征相結合。實驗包括準備、策劃、實施、總結四個主要環節,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和感悟,如今倡導學生自主實驗,不鼓勵教師代替或者演示實驗,必須給學生們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一來,實驗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很可能由于學生操作不熟練,對實驗流程不熟悉而占用大量的時間,或者造成實驗材料浪費。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將實驗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總結出來,讓學生以此為基準去操作,能夠省下許多
口舌。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有思維導圖應用經驗的教師都知道,這種教學方法對提升教學效益有顯著的效果。但目前教師繪制思維導圖的水平還普遍偏低,實踐效果也有待提升,未來需要就此展開學習和提高。在后續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必須加大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力度,學習更多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并且將其融于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實驗、課后復習等各個環節當中,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題,打下扎實的物理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嵐,王葦,蔣莉.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6(07):71-73.
[2]張允苓.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101-102.
[3]寇和艷.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 32(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