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若冰

內容摘要:“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18個任務群中學分最高,占比最重的任務群。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下二冊書中共有五個單元直接對應這一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通過這五大單元呈現出在結構、主題、選文方面的不同特征。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 文學閱讀與寫作 統編教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文簡稱《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這一概念,并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為載體進行落實。目前,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發行必修上下二冊,落實在必修階段的的“學習任務群”共7個。其中,“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特指向必修階段。依據《課標》,必修階段設置8個學分,“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占據2.5學分,所占比重最高,在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分析“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在必修教材中的落實情況十分必要。
“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在教材中以單元形式呈現,必修上下兩冊教材中共有五個單元對應“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分別是必修上冊第一、三、七單元;必修下冊第二、六單元,本文以表格形式呈現每個單元的基本情況:
依據表格,歸納出“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在統編教材中的落實呈現如下特點:
一.單元結構特征:以主題為綱,任務為線,緊密聯系閱讀與寫作
閱讀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在語文教學中又常呈現分流態勢,《課標》將閱讀與寫作整合成為一個系統,單獨開辟“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統編教材中對應的“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單元,閱讀與寫作通過任務線索緊密相連,每個單元中的閱讀任務與寫作要求相呼應。單元內容由單元導語、課文、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和寫作知識補充五個部分構成,其中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是戲劇單元,寫作任務是評議戲劇演出,評議類的寫作知識已經在必修上冊第三單元補充過,因此在這一單元沒有另外補充。
在有寫作知識補充的單元,單元主題、閱讀要求、寫作任務與寫作知識補充是相互對應的,以必修上第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有五首現代詩和兩篇小說,都是有關“青春歲月”的經典作品,閱讀要求中已經出現圍繞詩歌“意境”和“語言”進行賞析。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學寫詩歌”,要求學生在寫作時以“青春”為主題,借鑒本單元詩歌在意境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使詩作多一些“詩味”,這與單元閱讀要求是一致的。對于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現代詩歌的寫作并不常見,因此在單元的最后部分補充了一個寫作知識--《學寫詩歌》。這一知識補充幫助學生從四個方面把握現代詩歌的基本內容,即從時代、現實、生活中尋找情感來源;運用多種寫作手法,委婉含蓄地進行形象描寫;通過反復朗讀保持詩歌韻律與情感相一致;采用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這四個方面既是詩歌分析的四大方面,也是詩歌創作圍繞的主要內容?!秾W寫詩歌》這一部分內容用直接了當的語言告訴學生,這四個方面應該怎樣做才能寫出好詩歌,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有跡可循。同時也可以看出,單元寫作任務是在對課文進行文本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單元的閱讀與寫作以任務為線索形成以閱讀支撐寫作,并用寫作檢驗閱讀的學習模式。
二.單元主題特征
1.主題設置向縱深和橫寬兩個維度蔓延。
五個單元的主題設置都與學生本身的成長發展息息相關,五大主題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蔓延開去。“青春歲月”這一單元選取現代詩和經典小說,表達作者對青春的歌詠,這一單元是高中語文課程的開端,意在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精神世界,聚焦自我內心?!霸娨馊松眲t是對人生意義的深入思考,選取的是我國古代文學中內涵深刻的經典作品,學習到這一單元,學生對自我的思考已經由個體的青春時期延伸到自我的一生,目光也較第一單元更加長遠。此外,古詩詞的學習同時提升了學生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步驟。“自然情懷”則將目光向外延展,關注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自然,培養審美情懷,符合當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
下冊兩個單元主題在上冊三個單元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傲贾c悲憫”是個特殊的戲劇單元,這一單元選取古今中外經典的戲劇作品,學生們要以旁觀者和局外人的角度去審視他人的人生,探索不同社會背景下不同人物的命運,體會人生的復雜多變。“觀察與批判”這一單元位于必修下冊第六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相比較戲劇,小說的內容更加復雜,要求學生結合社會背景、時代背景對小說進行觀察與批判。要求學生的思考要達到全面而深刻的程度,側面反映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考能力。五大單元的主題設置從個人向外界輻射,思維的層次也逐漸攀升,循序漸進地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疆域。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單元不是孤立的完成某個任務,而是與前后相連的單元有所聯系,以盤旋上升的方式達到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目的。
2.主題設置映射《課標》要求,重視思維發展與審美能力
《課標》提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對應的五個單元中都有涉及,其中思維發展和審美能力這兩方面內容體現得更加突出。
必修二冊教科書中的五個單元是極具文學性的單元,從主題排列的順序上就能夠看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并且呈現出由感性思維向感性與理性相結合過渡的趨勢。必修上冊中的三個單元“青春歲月”“詩意人生”“自然情懷”,從不同方面擴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對青春、人生、自然有廣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這時的閱讀要求也多以感受為主,學生獲取較多的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而到了下冊,“良知與悲憫”“觀察與批判”兩個單元明顯將思維要求上升到深刻性與批判性的水平,單元閱讀要求開始趨向理解、分析、欣賞等。對于文學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賞析,既要求學生能夠感受作品內涵,也要能夠站在更高的思維層面對文章進行多方面賞析,體現出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發展要求。
這五大單元除了落實思維層面的發展以外,也強調“審美鑒賞與創造”層面的發展。審美層面的“鑒賞”與“創造”可以對應“文學閱讀”與“寫作”,審美層面的培養本身就是“文學閱讀”的獨特功能之一。在以任務串聯起來的五大單元中,學生在對課文進行“文學閱讀”,在培養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的基礎上,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再以“寫作”的形式表現出來,既完成了審美層面的發展,又將“文學閱讀”與“寫作”緊密聯系起來,這與上文提到的聯系閱讀與寫作是一致的。
三.單元選文特征:選文強調經典性,題材多,跨度大
從選文可以看出,“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所對應的單元選文在時間上自古貫今,空間上橫跨國內外,文體豐富多樣,而且出現一個主題單元囊括多種文體的現象。如上冊第一單元,單元主題為“青春歲月”,選文包括五篇現代詩和兩篇小說節選。這五首現代詩中有四首是我國詩人作品,三首精讀,一首自讀;還有一首外國經典作品雪萊的《致云雀》作為自讀篇目出現;在詩歌之后還安排了兩篇小說,《百合花》作為精讀讀篇目,《哦,香雪》作為自讀篇目。同樣的還有上冊第七單元“自然情懷”,這一單元的選文既有經典的現代文,也有流傳千古的文言文,尤其是作為精讀課文的《赤壁賦》,在很多版本的語文書中都將其放在文言文單元,而在統編教材中則與同主題的現代文讓在一起,讓人眼前一亮。同主題下的選文內容變得豐富多樣,同時,不受文體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除了題材和跨度,選文的經典性在統編教材中被高度重視,這在單一文體的單元表現得更加明顯,如必修下冊的第二和第六單元。第二單元是獨特的戲劇單元,本單元的選文并不多,但仔細推敲可以發現,本單元的選文囊括了古今中外最具典型性的戲劇,《竇娥冤》中國古代戲劇的典范之作;《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哈姆萊特》是更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作品。第六單元是小說單元,選文同樣選擇了古今中外歷久彌新的經典作品,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強調選文的經典性和代表性。所謂的經典作品都是歷經幾個世紀的時間檢驗,極具時代性、典型性的優秀作品,以此作為學生“文學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篇目,說明統編教材從一開始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作為一個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并不能獨立于其他任務群之外,統編教材中各個單元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學時更應把握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五大單元的文學作品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從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將文學作品鑒賞與其他任務群聯系起來。如在進行細節教學時,可以聯系《紅樓夢》中的大量細節、聯系《鄉土中國》;聯系古文和外國文學作品中的細節表現。既能夠讓學生學會把握細節閱讀文章的方法,又能夠學習細節描寫以實現寫作教學的教學目的?!拔膶W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教學固然不能只局限于教科書中的內容,但是對于教科書中的內容做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準確把握教科書中與任務群相對應的內容,抓住特點進行系統分析,是進行任務群創新性教學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教育部組織編寫:《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3]教育部組織編寫:《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上的講話》,《課程·教材·教法》2019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4]鄭桂華:《“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理解與實施》,《語文建設》2019年第一期。
[5]徐林祥:《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思考》,《學語文》2020年第3期。
[6]謝澹:《追問意義 探索路徑--“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解讀》,《語文學習》2018年7月。
[7]劉飛:《高中語文新課標“課程內容”解讀--兼與2003年版課標對比》,《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年第2期。
項目名稱:任務群視角下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使用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JCX20_1087。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