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青
[摘 要] 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打破幼兒年齡限制的教學組織形式,混齡游戲為幼兒的同伴交往提供了更為豐富和適宜的支持環境,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在戶外開展混齡游戲,可以為幼兒的混齡游戲提供更為開闊的空間環境,有助于幼兒進行各種類型的混齡游戲,從而為幼兒合作提供更為充分的機會。教師應根據幼兒混齡游戲的需要,合理規劃與布置戶外環境,同時注重寬松、自主的戶外文化與心理環境的創設,明確自身角色,把握干預時機,積極支持幼兒在戶外混齡游戲中合作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混齡游戲;合作能力;戶外環境
同伴交往與互動有助于幼兒采擇他人的觀點,由此而形成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幼兒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支撐。[1][2][3]但幼兒之間的同伴交往與合作在現代生活方式和空間區隔的沖擊下不斷弱化,這使得幼兒的交往意識和合作能力發展不足。幼兒作為具有原初生命力的個體,其生命的健康成長需要依托良好的環境。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方式,以游戲來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可以顯著提高幼兒之間的合作水平。[4]作為一種重要的游戲組織形式,幼兒園混齡游戲更為關注幼兒的年齡跨度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它可以為幼兒之間的社會交往提供更為豐富和真實的情境。[5]而戶外環境中的混齡游戲則進一步拓展了幼兒交往的環境,可以讓幼兒的同伴互動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適宜的條件,因而更能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行為的發生。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合作水平的提升,教師應該充分融合混齡游戲和戶外環境的教育價值,為幼兒的同伴交往創設更為適宜的支撐環境。
一、幼兒園混齡游戲的基本類型及其對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的價值
幼兒園混齡游戲是一種打破幼兒年齡和空間交往限制的游戲組織類型,它可以讓不同班級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聚集在一起,自主選擇游戲主題、游戲角色、游戲同伴和游戲材料。[6]人們普遍認為混齡游戲是混齡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讓不同年齡的幼兒自愿結合來組織開展游戲活動,可以讓他們相互進行觀察、感知、模仿、支持、競爭和互動,讓幼兒通過“大帶小、強幫弱、低仿高、老促新”的方式來進行合作以及獲得經驗與能力的發展。幼兒園混齡游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支持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自主選擇游戲玩伴,讓幼兒通過同伴之間的互動來促進自身的多維度、多層次發展。[7]為了混齡游戲的充分和有效開展,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拓展混齡游戲的空間,不斷豐富活動的材料與游戲形式,為幼兒的同伴交往創設更為適宜的支持環境,促使幼兒在同伴互動與合作中獲得情感、個性、經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協調發展。
幼兒的混齡游戲依據活動的內容以及游戲的教育目標可以分為體育運動類游戲、角色表演類游戲、建構益智類游戲等不同類型,而不同類型的混齡游戲之間又會相互交叉和相互影響,即它們會在各自的主體目標下促進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其中體育運動類混齡游戲以促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它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的發展。角色表演類游戲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為主要目的,它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表現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思維想象力等的發展。建構益智類游戲以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和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為主要目的,它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起基本的時空概念、秩序與規則意識以及發展幼兒的觀察與動手動腦能力。不管混齡游戲采取何種組織形式,其基本的邏輯起點都是基于群體性以及活動主體的年齡差異,它以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為基本目標,同時又以人際交往與合作為基本的條件支撐。因此,混齡游戲對于幼兒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幼兒的同伴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目標而發生的共同行為。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幼兒與同伴之間需要就目標分解、行動分工、行為協同等進行具體的協商并做出相應的計劃和規劃。幼兒的同伴合作有同質合作和非同質合作兩種基本類型,前者是指合作者在行為過程中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后者是指合作者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而進行角色分工。[8]一般而言,非同質合作能夠更好地推動幼兒獨立探索并促進幼兒相互溝通,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兒的經驗范疇,讓幼兒在互動中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經驗水平,幼兒在非同質性合作中可以更好地發展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混齡游戲是非同質性合作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為幼兒同伴交往與合作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時空環境和豐富的交往契機。混齡游戲是一種由不同經驗水平的幼兒聚集在一起而開展的群體性游戲,游戲的群體性和活動主體的差異性讓幼兒的同伴交往與合作變得更為重要,且游戲過程中幼兒的合作也具有更豐富的選擇性,這就可以讓幼兒依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和發展需要自主地選擇合作方式。此外,混齡游戲強化了游戲活動中不同年齡幼兒的角色特征,有助于拓展幼兒合作的范疇與深度。混齡游戲的活動主體由不同年齡的幼兒構成,在這樣一種游戲組織氛圍當中,年齡大或者經驗水平更高的幼兒為了推動游戲的順利開展,就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協商能力,自主生發出合作的意識并通過相應的合作行為來帶領整個團隊來完成游戲。年齡偏小或者經驗水平發展滯后的幼兒則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發展規則意識并在規則的引導下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協商、分工與合作。混齡游戲對于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的促進不局限于同輩群體之間,而是擴展到了不同年齡的群體之間,這更接近人類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態,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合作與社會交往水平。
二、戶外環境之于幼兒混齡游戲有效開展的意義
戶外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室內活動場所無法替代的功能與作用。一般而言,環境包含自然環境、物化環境和人文環境三種基本類型,幼兒園的戶外環境則因為時空的開放性而在環境類型上表現得更為豐富,其教育價值也就更為凸顯。幼兒園戶外環境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露天場地和區域為主的自然環境,二是以人工器械為主體的物化環境,三是以各種圖文標識等為主體的人文環境。幼兒園戶外環境可以被劃分為若干區域但又不能被徹底分割開來,它能夠很好地體現環境自然性與人工性、靜態與動態、顯性與隱形的統一,是環境準備性和非準備性的有機結合。[9]由于室外環境與大自然相連接,它不僅可以為幼兒的活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還可以讓幼兒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釋放自我的天性,獲得心靈與情感的充盈。
戶外環境對于幼兒園混齡游戲具有很好的支撐作用。首先,幼兒園戶外環境可以為幼兒的混齡游戲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環境。[10]戶外環境是一個更為開放的時空環境,這種開放性不僅體現在空間上,還體現在活動材料上,以及更為靈活的活動組織方式上。幼兒在這一廣闊的空間環境中可以更為自由、靈活地選擇游戲活動和游戲伙伴,這種低結構化和低控制性能夠讓幼兒的游戲行為超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發展得更為深入。其次,幼兒園室外環境可以依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更為有效的建構,而這種建構的低成本和適用性可以擴展幼兒混齡游戲的實施范疇,使得幼兒可以不必借助高成本的游戲材料來開展游戲活動。再次,幼兒園戶外環境可以承載更為豐富的游戲類型,為幼兒參與游戲創造更多的機會。無論是體育運動類游戲、角色表演類游戲,還是建構益智類游戲,都可以在戶外環境中開展;無論是具有傳統色彩的民俗活動,還是具有現代氣息的新型娛樂,都可以在戶外環境中得到展示。此外,戶外環境所營造的群體活動氛圍有利于調節幼兒的情緒和社會關系,從而讓幼兒在環境氛圍的浸染下自發地發展自身的社會交往行為。
戶外混齡游戲活動讓不同班級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共存于輕松自然、內容豐富的游戲環境當中,這為幼兒同伴交往與合作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首先,共享的戶外環境為幼兒的相遇提供了現實基礎。通常情況下,戶外環境中的滑梯、蹦床、沙池、迷宮等都會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前來玩耍,即使是各自玩各自的,但為了共享有限的游戲資源,幼兒必須經過協商甚至是沖突來自我建構游戲的規則和秩序,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生發出交流、協商、配合等可以發展幼兒合作能力的機會。[11]其次,戶外混齡游戲多為非同質性游戲,它需要幼兒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種角色的分配實質上就是在發展幼兒的合作行為和合作能力。例如,跳大繩、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游戲就需要幼兒自主分配角色以及自主制定和遵從游戲規則,只有通過相互合作才能將游戲進行下去。再次,戶外混齡游戲可以為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示范性情境。幼兒的學習具有模仿性,在戶外混齡游戲當中,幼兒可以更為廣泛地去觀察和模仿其他同伴的游戲行為,尤其是低年齡階段和低經驗水平的幼兒會在經驗水平更高的幼兒的示范下發展出相應的合作意識、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高年齡階段和高經驗水平的幼兒也會在引導和帶動同伴開展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合作行為。事實上,不管幼兒在戶外混齡游戲中是進行合作還是發生沖突,這都是他們進行同伴交往的基本形式,都可以讓幼兒明白合作和規則對于游戲、學習和其他活動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不斷發展出合作的意識和行為。
三、推動幼兒在戶外混齡游戲中合作能力發展的策略
基于戶外混齡游戲的價值與特征,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戶外環境來發展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品質、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為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環境的創設是幼兒戶外混齡游戲有效開展的基本前提,設計良好的戶外環境可以為混齡游戲中幼兒合作行為的發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戶外環境的整體規劃上,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園戶外環境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混齡游戲的實踐需要合理地劃分區域,并在功能的設置上要充分把握環境的準備性和非準備性,要為幼兒對混齡游戲的自主參與留有充分的空間,[12]使戶外環境能夠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游戲需要。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師要充分考慮混齡游戲的特點,兼顧戶外環境的自然特性,秉承低結構、多層次、安全性、教育性、適宜性等原則來進行材料的配置。[13]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外,幼兒園教師還應該注重文化與心理環境的創設。在心理環境的創設上,教師不僅應該將自身視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發揮自身對于游戲氛圍的引領作用,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游戲角色來推動幼兒在混齡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發展。[14]
戶外混齡游戲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表現形式,對于條件較好的幼兒園來說,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地引發大容量的同質性混齡游戲來促進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大容量同質性游戲的主要價值是為幼兒的同伴交往與合作創設了一個具有同化性的游戲氛圍,不同年齡幼兒會在氛圍的感染下去自主觀察和開展合作游戲行為。此外,教師還應該著重開展非同質混齡游戲來推動幼兒的深度合作,應該通過改變游戲形式、擴展游戲內容、優化游戲過程等手段來促進幼兒對游戲角色與游戲規則的認知,并通過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性來發展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15]在幼兒進行混齡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角色,把握好干預游戲的時機,幼兒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發展應該以他們的內在生發為主。只有當幼兒的游戲遇到了他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而解決的問題,或者幼兒向教師求助時,教師才能以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金心怡,周冰欣,孟斐.3歲幼兒的二級觀點采擇及合作互動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9(09):1028-1039.
[2]王小英,劉思源.幼兒深度學習的基本特質與邏輯架構[J].學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3]陳琴.4~6歲兒童對合作本質的認知特點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4(05):14-18.
[4]張麗玲,白學軍.合作游戲訓練對學前兒童合作行為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03):218-222.
[5]杜才飛,武元麗,呂蘋.混齡走班游戲中無結構小組對幼兒同伴交往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20(04):73-84.
[6]施彥彬.構建幼兒合作學習經驗的混齡活動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3):111-112.
[7]袁婷婷,師遠賢.基于混齡游戲的幼兒園課程建構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6(02):50-53.
[8]王祖林.論合作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630-635.
[9]殷靜.幼兒園班級環境的非準備性[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93-96.
[10]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07):126-129.
[11]林蘭,高珠峰.小班幼兒入園適應過程中的沖突與規約應對:基于兒童立場的質性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20(09):23-28.
[12]袁靜.幼兒園提升環境價值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2(11):69-71.
[13]李水香.試論幼兒教學實踐中一物多玩的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95.
[14]馮鑫.幼兒園開放性游戲環境的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93-96.
[15]付立林.戶外自主建構游戲中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