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禮
[摘? ?要]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對“隱性分層教學”進行分析,通過隱性分層設置目標、拋出問題、多元提升,以期能夠尊重個性、兼顧群體,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有進步、有收獲。
[關鍵詞]隱性分層教學;初中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4-0068-02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對一個人的培養,而是促進一個班集體的共同成長。然而,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能力的不同導致學習水平的不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雖然照顧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但是也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如何在課堂中上下兼顧、共同促進呢?本文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對“隱性分層教學”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尊重個性、兼顧群體,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有進步、有收獲。
一、隱性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靈活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吃得飽”“夠得著”,都能得到提升。隱性分層教學是分層教學的升級版,教師在結合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靈活應對,照顧學生的自尊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確保學生共同進步。可見,隱性分層教學在分層教學的同時更注重“隱性”,更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整合,讓學生在看似隨機的課堂生成中點燃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感受到課堂就是“我”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隱性分層教學不僅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實踐,還讓他們學會傾聽、思考、分析和融合,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獲得能力的突破與提升。這樣的教學,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隱性分層教學的可行性
與分層教學相比,隱性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兩者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我們只有挖掘其中的積極作用,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將隱性分層教學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尊心。由于遺傳因素、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學生的原有認知有明顯的不同。初中生比較敏感脆弱,教師不一樣的舉動往往會引起他們的爭議,會讓他們產生“老師只喜歡好學生”“老師這樣對我是嫌我笨”等負面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學生的學習精力。這時,隱性分層教學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它在順應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的同時,使課堂進程變得自然而然,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第二,具有保尖、促中、補差的作用。分層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有差別的對待,這明顯與“無差別地對待學生”相違背。然而,隱性分層教學不同,它有效地避免了分層教學中對學生的差別對待,同時又在隱性中實現了對學生的分層優化、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在保尖、促中、補差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師是伯樂,不僅要培養優秀的“千里馬”,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獲得成長的快樂。而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會讓每個學生都感覺自己是“潛力馬”,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學習,在原有基礎上充分發展,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由此可見,隱性分層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是可行的,只要我們緊密結合學生學情,精心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設計,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隱性分層教學的落實
1.課前準備,隱性分層設置目標
隱性分層教學看似無心插柳,實則是在課前進行了精心預設的,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獲得“綠柳成蔭”的良好效果。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能力等進行分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設不同的學習目標,使目標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活躍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發揮潛力、有所收獲。
例如,在教學“水的組成”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按照學習能力的強弱分成三組,然后針對每個小組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小組探索電解水的本質,利用分子、原子的相關知識分析水的組成;學習能力中等的小組探索氧氣與氫氣的檢驗方法,規范掌握氣體檢驗的基本方法;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小組探索氫氣燃燒實驗,明確點燃前氣體的驗純方法。
從這三個目標來看,似乎能力弱的學生會跟不上,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其實這三個學習目標是每個學生都要完成的,只是順序不同,在各小組分別完成自己的目標之后,進行目標輪換,以使每個小組都能完成這三個目標。那么,為什么要分組呢?這是因為學習能力好的一組會影響學習能力中等的一組,學習能力中等的一組會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一組,而學習能力較差的一組又會給學習能力好的一組帶來更多的問題與啟示。如此,課堂就會形成一個閉環生態鏈,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交流,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一份內心的歸屬感,不會因為學習吃力而減低學習熱情,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發揮力量的積極學習場面,使隱性分層教學的價值得到了彰顯。
2.課中生成,隱性分層拋出問題
隱性分層教學最難的是在課堂上的落實,既要實現“拔高”,又要促進成長,還要完成學困生轉化,這需要教師有極大的智慧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在課堂上,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往往不愿意發言,習慣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溜號”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一情況,單純地勸說學生“注意聽,努力想”往往收效甚微,而拋出任務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方法。教師要在課堂的開始,利用溫習性、基礎性問題激活學習能力中等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利用問題來由表及里地延伸學生的思維,使這部分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并形成持久、穩定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堿”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分層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建立臺階,讓每個學生都能拾階而上,最終攀上知識高峰。
課堂問題:(1)常見的堿有哪些?(2)它們一般會發生哪些反應?(3)堿的定義是什么?(4)堿有哪些性質?
在問題的拋出過程中,教師將問題(1)拋給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利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物質來引入主題,讓學生先明白本節課的主題,便于學生主動跟進后續的學習;將問題(2)拋給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讓學生對堿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以使堿的定義在學生心中產生一個雛形,以便順利進入下一階層的學習;將問題(3)拋給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讓學生學會從前面的學習中總結出定義,為下一階段知識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將問題(4)拋給學習能力很好的學生,讓學生在心中形成有關“堿”的知識網絡,有助于后續的舉一反三。如此,課堂起點都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受到了重視,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使化學學習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3.課后評價,隱性分層多元提升
評價是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激勵和肯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評價,積極肯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課后,教師借助作業、輔導、測試等進行多元化評價,同時要做到隱性評價、量化管理,肯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
作業分層:作業是課后練習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同樣的作業量,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可能只是“小菜一碟”,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則可能是巨大的壓力。這樣一來,不但沒能發揮作業的作用,還給一些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對此,教師就可以給學習能力較差和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預留基礎的知識性問題,給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預留能力提升題,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作業的評價上,教師要一視同仁,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完成情況與質量,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喜愛程度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
輔導分層:課后輔導是一種最具實效性的評價,真實且誠懇。課堂結束后,有一部分學生仍對課堂知識存在疑惑,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成為后續學習中的隱患,為學生的知識鏈條留下缺口。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消化基礎知識、概念和原理,使之對課堂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而增強學習自信;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采用點撥歸納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知識體系;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采用啟發思維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靈活運用。
總之,隱性分層教學是可以讓學生接受的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不抗拒學習并積極參與,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發展,達到化學學習的新高度。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