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方成智
摘 要:IBDP是迄今為止最為流行的三大國際高中課程之一,也是被全球所認可的具有較高學業水平的大學預科項目。通過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三個方面比較IBDP化學課程與我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發現,我國高中化學課程更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課程編排體現化學的基礎性、系統性等特點,更適合學生的綜合發展。IBDP化學課程則強調知識與技能并重,提倡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體現知識的內在邏輯和學科本質,課程內容呈現綜合性、探究性等特點,更傾向于培養具有化學專長的學生。IBDP化學課程給我們的啟示:豐富化學教學內容,提高化學教材質量等。
關鍵詞:IBDP;化學課程;比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60
當前我國國際學校高中階段的課程主要有:AP課程、IBDP課程和A-LEVEL課程三種。其中,IBDP課程是目前影響最大的國際化課程,它讓高中生提前學習大學基礎課程,并通過考試獲得學分,進而在升入大學后可以免修相關課程,是美國推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從化學這門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三方面來對IBDP化學課程同我國高中化學課程進行比較研究,以期進一步完善我國高中化學課程建設,更好地促進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
1 IBDP化學課程及我國高中化學課程簡介
1.1 IBDP化學課程
IBDP課程主要分為6個學科組,即:語言(母語)、語言習得(第二語言)、人文科學(歷史、地理、哲學等)、實驗科學(生物、物理、化學等)、數學(數學研究、數學法等)、藝術與選修(音樂、舞蹈、戲劇藝術等)。在IBDP課程體系中,化學屬于第四學科組,與物理、生物兩門學科共同組成自然學科領域,要求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其獨立自主研究、創新的思考能力。
1.2 我國高中化學課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構建全面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設置多種化學課程模式來滿足各類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進行以“素養為本”的教學,使學生學習完化學課程后能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與正確的價值觀念。
2 IBDP化學課程與我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比較
2.1 二者課程目標的比較
2.1.1 二者各自關于課程目標的表述
我國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具體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五個方面。要求學生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與變化,面對“異常”現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懂得運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視角來解釋化學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IBDP化學課程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將學術研究學習與實驗操作、探究技能結合在一起,強調培養學生與選修其它學科的學生合作進行跨學科探究,力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獨立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積極生活的終身學習者,而不單單是傳授學生化學的學科知識以及應付相關的考試。除了為學生將來學習更高層次的科學課程以及化學課程考試做準備,還能在跨學科領域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完成項目研究。
2.1.2 二者的異同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者的課程目標有其相似之處,雙方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及其規律的把握,重視化學知識的普及,著重培養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差異之處則在于我國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更加強調學科知識的基礎性,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和基本素養的培養,重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IBDP課程目標更為強調學生將化學學科知識與技能應用于跨學科發展,強調對于社會的影響,要求學生能在更廣的層面上去理解化學。由于中美兩國實行不同的管理體制與課程模式,教育環境也存在一定差異,導致中美兩國對待課程內容的側重點存在差異,所以兩國對化學課程目標的描述與內容呈現上必然會有不同。但是課程目標都是基于各國國情所制定,因此不存在高低之分,IBDP化學課程目標并不一定適合中國高中化學課程所應用,反之亦然。
2.2 二者課程結構的比較
2.2.1 二者各自關于課程結構的表述
我國高中化學課程包含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必修課程不劃分模塊,共4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包括3個模塊,共計6個學分;選修課程包括3個系列,每修習完成9學時可獲得0.5學分,最高可獲得4學分。所有高中學生必須掌握化學必修課程知識,選擇參加化學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的學生,還需多修習選擇性必修課程。此外,學校鼓勵對化學科目感興趣的學生選擇性的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塊來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化學素養。
IBDP化學課程分為高水平和標準水平2個層次。其中,高水平的學時要求為240小時,標準水平為150小時,兩種水平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所學習的內容,即高水平需要學習更多的內容,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均一致。除此之外,兩者還有著共同的核心主題內容,如化學周期率、原子結構、氧化還原過程、酸堿理論等,而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的學習上,即高水平需要學習更多知識,其內容也更為廣泛和深入。
2.2.2 二者的異同
從課程結構的設置來看,兩者存在著相似之處,即兩國的課程結構都是由相對完整的模塊構成。我國高中化學課程主要分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全體高中學生必須完成必修課程的學分,想要往理工科專業發展的學生需學習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修習選修課程。IBDP化學課程在層次上有標準水平與高水平之分,選修部分有四個模塊可供選擇,而標準水平與高水平之間所學習的內容存在著一小部分交叉與重疊,這一小部分內容即課程的核心內容就相當于我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必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