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志俊 朱丹華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是培養勞動精神、致力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同時也豐富了生物知識學習的方式方法。結合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經驗,對將勞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學的作用進行簡要闡述,并對具體的教學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勞動教育;教學構建
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單單是知識文化的傳播,同時也要關注意志品質的培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新的教育體系的構建,使以學科教學為載體的綜合性教育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在熱愛勞動的基礎上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一、親自動手,育訓結合
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親力親為、善于動手實踐,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當中,從而達到育訓結合的目的。例如,在生物實驗課上,學生要親自動手去使用實驗儀器、探究實驗原理,而不能再像以往一樣被動地接受實驗結果、觀看教師操作。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有效地掌握了生物知識和常識,同時也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從根本上體會勞動實踐的必要性,然后做好學習觀念的調整,為實現勞動意識從學科學習到人生感悟的有效過渡建立可行性[1]。
二、項目新穎,興趣濃厚
目前來看,勞動教育的開展還處于摸索階段,一些學校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不僅缺乏課程資源,同時也沒有一定的教育發展體系以及課程教育方案。與此同時,對于當代初中生來說,他們習慣了“被照顧”,無論是內心還是行為對勞動教育還存在一定的抵觸性。鑒于此,要做好勞動教育的課程完善,使其有效地嫁接在成熟的生物課程上,例如,在課程結束后,對應用的生物樣本進行整理和清潔等,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另一方面能利用新穎課程的開發,如制作生物標本等,提高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2]。
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實質上,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體力勞動,而是要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實現價值觀念的轉變和培養。以生物教學的課程為例,在觀察“細胞的結構”時,由于實驗過程和樣本具有偶然性,所以需要進行反復的實驗觀察,在此過程中,初中生就會表現出一定的膩煩。此時,教師就要立足學科,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首先,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重復實驗”的價值所在;其次,加強鼓勵,讓學生樹立信心和決心;最后,做好科學方法的引導,確保實驗方法的正確性,提高成功率。
四、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生物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也要以創新能力的引導為教學宗旨,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生物課程來說,其在融合勞動教育、培育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例如,在課程準備階段,通過課程項目布置,要求學生以勞動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如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觀察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案并加以創新研究。
五、豐富課程評價形式
一直以來,課程評價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對于融入勞動教育的生物教學來說,其實踐性顯著增強,這就要求評價方式也要做出相應改變,做好有關勞動教育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例如,評價時要兼顧理論知識檢測、動手能力檢測以及課堂表現評估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勞動表現力。與此同時,還要多措并舉,使勞動教育活動與生物教學更緊密,增強勞動過程的專業性和規范性。
六、增強學生的學科適應性
在“勞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推動下,教學資源也進行了相應的擴充,教育的根本目的也要求學生“勞動能力”獲得相應提高。對此,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在清楚理解“勞動意義”的基礎上,要準確把握生物課程的特點和標準,在教學活動中注重體力與智力的配合應用,爭取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學習經驗和勞動經驗的積累,學生的思維和勞動的目的性也逐漸健全,整體的學科適應性也實現了同步提升。
七、將勞動價值觀融入校園生活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要注意隱性教育資源的合理使用,如校規校紀以及班級紀律等,從而使勞動價值觀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對此,學校要注意校園文化的建設,為勞動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首先,定期組織勞動活動,如大掃除等;其次,合理布置生活和學習空間,使勞動教育成為常態;最后,樹立勞動典型,使其產生正面的影響效應。
八、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一方面任課教師要端正勞動教育觀,在生物教學中做好教學理念和要求的傳達,并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堂的組織;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身體力行、做出表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總之,勞動教育的開展既需要立足于成熟的課程模式,又不局限于形式,這樣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總之,對初中生物融入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進行分析,首先要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然后立足學科內容找到勞動教育與生物知識的結合點,從而實現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提升。目前來看,勞動教育的融入和滲透尚處于發展階段,因此要注意經驗的積累和環節的把控,加強教學效果的穩定性和全面性。
參考文獻:
[1]漢琴.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2019(5):194.
[2]梁金平.農村生物課堂融合勞動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2020(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