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完善,云計算在我國各行各業的領域逐漸明晰起來,已經遍布使用在每個行業領域。如今的社會,生鮮食品冷鏈物流整體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在整個物流行業運輸效率也偏低。而云計算擁有大量數據計算的優勢,能夠對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進行比較詳盡的計算,提高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水準。文章簡單探討了云計算在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云計算;生鮮食品;冷鏈物流;應用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144
社會經濟在不斷地向前擴張發展,物流行業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行業效率相比整體行業效率偏低一些。隨著生鮮食品行業在不斷地發展,加之云計算的問世,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中融入云計算的使用,致使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發展也越來越好。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工作不僅會影響生鮮食品的口感,也會影響其健康品質,通過云計算在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能夠大幅度地提升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工作效率。
1 云計算概念分析
1.1 云計算概念簡介
云計算是一種分布式計算,通常指的是通過互聯網這個“云數據”將一個大的數據拆分成無數細小的數據,通過多部服務器進行合成、處理,把這些細小的數據得到的結果返還給用戶。簡單來講,就是通過互聯網的“網絡計算”,將一些問題處理解決,再進行計算結果的合并。通過云計算技術,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對所需目標的集中處理,進一步達到網絡的強大輸出效果。
“云”從實質上講就是網絡,云計算也就是網絡計算,使用者通過網絡上提供的一些資源,隨時隨地進行資源獲取,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進行選擇。云計算就好比是一臺飲水機,只要你想去接水的時候,總能接到水,如果飲水機里的水喝完了,可以再聯系生產廠家進行桶裝水更換,保證源源不斷的水進入。
云計算是和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相關聯的一種服務,通常意義上稱為云共享。云計算不算是一個全新的網絡技術,但卻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概念,是一種以互聯網應用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數據共享中心[1]。
1.2 云計算主要特點
第一,虛擬化技術。虛擬化技術打破了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不論使用者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數據計算。虛擬化資源一般指的是應用虛擬以及資源虛擬,通過虛擬化的平臺操作完成相應的數據計算分析。
第二,靈活性高。在目前的國際以及國內市場上,大部分IT領域的資源軟件、硬盤類都比較支持虛擬化的云計算,例如一些存儲空間、開發的軟件、硬件措施等,都可以通過虛擬化進行裝置,并且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可見其靈活性多高。
第三,可靠性強。云計算最可靠的地方在于,假如一臺機器出現了故障,那么計算服務功能也依然在線,不會影響云計算功能的正常使用,不會耽誤使用者的計算進度,保證工作效率的完成。
第四,可擴展性。云計算具有超強的數據計算能力,在原有服務器的基礎上增加云計算的功能,保證計算的延展。此外,通過云計算可以開展一些新業務,高效的擴展云計算應用,提高云計算的技術水平。
2 生鮮食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貨源以及倉庫存儲管理信息較低。在我國部分地區,互聯網技術仍然不甚發達,云計算功能還處于一個低端的狀態。由于技術水平稍稍落后,大量工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一些,對互聯網云計算技術掌握能力也比較慢一些,甚至有的也不太情愿接入互聯網費用,致使云計算發展現狀受阻[2]。除此之外,也缺少一定的互聯網技術培訓,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生鮮食品集成化發展緩慢,和網絡技術不發達有著一定的聯系。
第二,倉庫管理冷凍庫建設需要改進。在生鮮食品的倉庫中沒有配備相關信息化設備,不能實時對生鮮食品進行冷藏監控,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造成了安全隱患,而且影響了顧客的食用口感。另外,如果不能合理分配生鮮食品的倉庫管理,就會導致倉庫儲備成本的增加,擴大一定的資金投入。在進行生鮮食品進出倉庫運輸的過程中,自動化操作管理相對比較少,人工勞動力多一些,就會出現生產效率較低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鮮食品行業的生產效率。
第三,冷鏈運輸過程中信息采集度不高。運輸配送是生鮮食品冷鏈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與此同時,在這個環節也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在對生鮮食品進行長途運輸過程中,車廂內部的濕度、溫度監控,上下車車廂門開關門的次數記錄,運輸車輛的實時定位系統監控等,這個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而這些數據信息視為最優化冷鏈物流管理,能夠保證生鮮食品的冷藏安全以及衛生質量合格問題,每一個細小環節都不可被輕易忽視[3]。對于這些數據信息的追蹤,通常都會采用網絡云計算進行實時查詢計算。但是在實際運輸過程中,冷鏈物流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對于云計算這類新型網絡技術使用的較少,致使在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信息采集度偏低。
近些年來我國的生鮮食品產量處于一個上升階段,每年流入市場上面的生鮮食品的產量也相比過去幾年明顯增加。目前,我國的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不論是系統結構上還是規模上仍然處于初始起步階段。據調查,我國的生鮮食品冷鏈物流流通率僅為10%左右,損耗率卻高達30%[4]。市場上的大部分冷鏈物流運輸的廠家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規模較小,服務意識較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能穩住腳,被市場良性競爭遠遠超脫。
3 云計算在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分析
3.1 優化運輸路徑
物流配送是生鮮食品冷鏈中一個關鍵部分,所以,關于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配送路徑是大有研究的。由于生鮮食品的運輸成本較高、消耗量較大,而且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腐爛、壓壞、損壞的情況,這些都會導致運輸過程中生鮮食品的運輸成本相比于其他運輸成本高一些。在生鮮食品冷鏈物流應用云計算技術,通過云計算的大數據優勢,創建出一條最合理、最省時間、最有利于降低成本的運輸道路,利用云計算制定出最短路徑的方案,合理安排車輛運輸,將路線圖以及發車時間明確好,根據云計算的路徑規劃進行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運輸。同時根據車內的GPS定位系統,實時監控車輛的位置情況分析。假設遇到應急情況,馬上進行備選車輛方案。云計算融入生鮮食品的冷鏈運輸中有利于提高運輸的生產效率,既可以降低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成本,又可以節省一定時間、人力、物力。
3.2 優化倉儲管理
在倉儲管理中運用云計算技術,云計算的大數據技術能夠提高倉儲管理的自動化水平。在生鮮食品的包裝上面貼上標簽,在冷庫進口、出口兩個方向上面安裝讀取功能,釋放人工勞動,減少人工勞動,能夠從根本上節約出入冷庫的時間,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冷庫里面安裝感應器,能夠實時感知存儲生鮮食品的動態性,對冷庫內部的貨物數量以及不同狀態的變化明確感知。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功能能夠從整體上提高生鮮食品存儲的工作效率,節省庫存的管理成本[5]。
3.3 優化物流運輸配送地址
目前我國的市場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物流運輸配送的格局也比較多變不一,分布尚不平衡,缺少一個共同的物流配送平臺進行溝通交流,不能無縫銜接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運輸配送,不完善冷鏈物流運輸從根本上來講也會受到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影響。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到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運輸中,收集一些當地的天氣因素、氣候差異條件、市場因素以及消費者的喜愛程度,同樣也要根據當地地區的交通條件、經濟環境、市場發展水平進行分析,改善一些不利的因素影響,以消耗最小成本為基本目標,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集成中心,進而優化物流運輸配送地址。
3.4 優化車輛運輸調度
目前我國的冷鏈物流配送還處于初期階段,還在起步的邊緣游走。由于冷鏈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管理不高,經常會出現空車運輸的現象,就會導致運輸效率比較低。首先,可以將生鮮食品的運輸車輛及時、準確的進行調度,能夠進一步提高運輸的效率,盡可能避免出現空車運輸的情況發生。此外,根據配送地址的不同,選擇最近的配送起點,進一步選擇最優化、最合理的行車路線,對于行駛路程限制、發貨時間、貨物需求量以及車輛容量限制等條件要盡可能同時滿足多個條件需求。通過云計算的大數據優勢,將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配送的總公司以及旗下的子公司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最佳的車輛優化調度,良好的車輛運輸調度能夠大大提高運輸效率。最后,在生鮮食品的運輸過程中,要對車輛內生鮮食品進行實時監控,保證生鮮食品的質量安全,提高運輸配送的合理優化性,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3.5 積極培養優秀人才帶動發展
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應該要培養一些優秀的人才,以優秀的人才為基礎,進而帶動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國家和政府以及企業也要積極鼓勵相關人才進行試點試驗,多多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適當的挖一些國外優秀人才進行國內人才的培養。通過大量的合作交流不斷完善我國的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管理體系,促使冷鏈物流行業飛速上升發展,帶動我國的GDP增長。在各個高校也要積極開設物流專業,重點培養冷鏈物流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加大師資力量隊伍建設,完善教學的基礎設施,促進冷鏈物流信息化發展,在社會的市場上能夠立于穩定的地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4 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的生鮮食品冷鏈物流要想追得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就要學會與時俱進,利用一切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發展。云計算的成功導入,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了生鮮食品冷鏈物流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了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的工作效率,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促進生鮮食品行業的經濟逐步加大。云計算投入到生鮮食品冷鏈物流中,能夠擴大生鮮食品的生產規模以及運輸效率,進一步實現冷鏈物流行業配送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利曉.RFID技術在我國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智庫時代,2019(13):245-246.
[2]崔佳.近場識別技術(NFC)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市場, 2019(4):185-186.
[3]劉婧怡.生鮮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的“第一公里”痛點與對策分析[J].物流科技, 2020,43(4):145-147.
[4]張妍.基于AHP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影響因素評價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170-171.
[5]程如岐,陳紹慧,趙二剛,等.冷鏈物流生鮮品感知儀系統設計[J].保鮮與加工,2018,18(4):144-148.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院級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WYYBKY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南熙(198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