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昭君
摘 要: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地位也不斷提升。針對初中數學的特殊性和創新數學教學方式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找到存在的問題并且解決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圍繞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展開。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數學是一門實際的學科,來源于實際,也在實踐中應用,其實用性不言而喻。同時,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后,對于數學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升初中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邏輯能力、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有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樹立理想的關鍵時期。因此,依照初中學生的特殊性以及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數學中明確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教學實踐的基本指導,有利于學生具備相應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變化。目前初中教學中學生解題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教學觀念較落后,導致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學目標單一、教學方式老套、教學模式陳舊以及教學理念落后等。以上一些問題導致在教學中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認識不夠,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無法認真學習等,這些因素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水平的發展,因此,為了提升初中生數學解決能力,以下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及發展措施。
一、合理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初中數學老師在構建體驗式教學課堂中,應該創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直觀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感知數學魅力,快速進入數學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圓的概念時,可以引用動畫或者多媒體,構建教學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進而提升課堂效果。教師完成角色轉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老師掌控著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單一陳舊,也得不到學生回應。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順利完成了角色轉換,由原來的“掌控者”變成了“引導者、答疑者”,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交流,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興趣增強。
二、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體驗感
初中數學老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熟練操作各類教學軟件和數學應用軟件,給學生營造一個“動態化,生動化”的教學環境。例如,在講解圖形時,可以借助“幾何畫板”軟件動態演示點、線、面的相關概念,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圖形的相關概念,真正掌握知識。
在課堂學習中也可以為學生播放數學教學短片,以構建教學數學情境,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活力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會依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打破了傳統模式下固定的教學狀態,學生更加主動、靈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課堂布局更加包容和開放,課堂氛圍更活躍,課堂效率更高效。
三、加強學生合作,增強學生共享體驗
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的合作能力,所以合作學習也是構建活力課堂的重要部分。面對新課標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發展態勢,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促進學生進步。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學生自覺、主動性增強,能夠與老師交流想法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凸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融合外部資源與知識共享的新型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組織合作需要遵守以下原則:其一是注重分組的科學和差異性。其二是加強組內互動,提升能力。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構建活躍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人教版數學八年級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師在講解這節課時,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原則,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小組,為小組成員布置一定的任務。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條件時,以小組形式進行,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認識到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方法、存在的條件等,然后讓小組成員進行頭腦風暴。經過這樣的交流和學習,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小組內部交流后,進行小組發言,最后由教師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學習數學能夠產生更濃的興趣。
四、總結
初中數學課堂需要充分激勵學生以及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或者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方法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能夠為學生學習數學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使初中數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達到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寶德.淺談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9(30):90.
[2]韓方廷.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 中國教育學刊,2019(S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