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愛蓉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基于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英語閱讀教學理念。闡明了六種認知維度下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論述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策略,同時提供了相關教學建議和案例。
關鍵詞:思維品質;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思維品質定義為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在思維品質目標方面提出,應培養學生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依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任務,以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分析、推理、評價,進而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一、思維品質與閱讀教學
閱讀是積極的信息加工過程,是大腦利用語言和非語言進行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瞿莉群,? 2017)。Anderson 和Krathwonhl提出了思辨能力類型,即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現以外研社必修三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閱讀課為例,闡明六種認知維度下如何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1.記憶:模塊三學生學習了龍卷風、洪水、干旱、颶風、閃電、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災害,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視頻復習與災害相關的英語詞匯,緊接著追問:There is another kind of natural disaster happening in Spring.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自然地引出春天常發生的另一種自然災害——沙塵暴,這樣導入可以在喚醒學生相關記憶的同時引入沙塵暴的話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鏈接,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的思維,為閱讀教學做好思維的熱身活動。
2.理解: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邏輯關聯的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語篇、段落、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Task1: Skim the passage a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為了幫助學生準確概括段落和文章大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找準文章的主題句。Task1從宏觀上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結構梳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歸納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得以提升。緊接著設計Task2:Scan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①Sandstorms are strong dry winds carrying___through the air.
A.dirt and mud? ? ? ? ? ? ? ? ? B.rain and heat
C.sand and dust? ? ? ? ? ? ? ? ? D.cloud and snow
②The factors(因素)that cause land to be desert are ______.
A.cutting down trees? ? ? ? ? ? B.digging up grass
C.climate changes? ? ? ? ? ? ? D.all of the above
③Ren Jianbo, from Inner Mongolia described his experience.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A.sandstorms are frightening B.sandstorms are interesting
C.sandstorms are rare? ? ? ? ? ? ? D.sandstorms are fascinating
Task2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查讀文本,準確理解文章的細節信息,找出沙塵暴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沙塵暴。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3.應用:運用前面的輸入信息進行思維的輸出活動。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并模仿文本中的遣詞造句,并運用相關的目標詞匯表達沙塵暴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較為真實的情境,設計Task3:Work in groups of four. Choose one as a TV reporter. In order to learn much about sandstorms in Asia,he or she will interview a weather expert,a local citizen and a government official. 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適當給出重點單詞或者短語,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一任務。讀后采訪是語言輸出和反饋的過程,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環節。
4.分析:賞析文章的長難句、謀篇布局以及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可展示長難句:Sandstorms in China appear to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desertification”. 借助語篇語境分析to have increased 的用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定式完成時的用法,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展示思維成果。
5.評價:評判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我評價及同伴互評本節閱讀課的生成性成果。教師可以追問:What have you learnt in Todays class?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tners perfomance?What should you do to improve your reading comprension?通過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評價作者、同伴與自我,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6.創造:加工所學知識,將本節課所學知識遷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沙塵暴形成的原因及創造性地提出有效措施。通過本節閱讀課教學使學生對Sandstorms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并通過一些深刻的問題使學生深刻地意識到我們生活的地球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正遭受的破壞。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境”的熱烈討論,讓學生表達對沙塵暴的看法,以及我們應采取何種措施來提高環境質量,并能設計海報呼吁人們保護環境,進而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提高英語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承載著對語篇進行分析以及對文章各段主要內容、信息等進行理解和梳理的任務(戴軍熔,2008)。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理清文本脈絡和結構,研讀文章細節,深挖文章內涵。更為重要的是,閱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核心環節。
1.梳理語篇,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任務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邏輯關聯。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梳理信息、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活動,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選修七Module 3 Oliver Asks for More為例,設計Task1:Skim the passage and try to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學生通過Skimming,快速瀏覽文章,獲取語篇大意,梳理文章脈絡,理解文章的邏輯關系,為接下來的細節信息題做好鋪墊。教師在閱讀前有意識地滲透閱讀策略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捕捉文章大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主題句定位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閱讀引導學生總結找主題句的小竅門:段落中出現表轉折的詞語(如however, but, in fact, actually等)時,該句很可能是主題句;首段出現疑問句時,對該問題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文章主旨;作者有意識地反復提到的觀點,通常是主旨;反復出現的詞語,一般為體現文章主旨的關鍵詞;表示總結或結論的話常有therefore,thus, in short, conclude, conclusion等。
Task2:Scanning
(1)Why did the boys choose one boy to ask for more food?
(2)How did they choose Oliver to ask for more food?
(3)Whats the result of Oliver asking for more?
學生通過Scanning鎖定關鍵詞,迅速找出主要細節在文中的位置,這一任務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文章,探究文章的隱含信息,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深挖文本內涵,以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將閱讀中的批判思維能力概括為: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辨別、分析、質疑、推斷、概括和評價,挖掘言外之意,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朱文英、鐘暢蓉,2016)通過設計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深層次地挖掘閱讀材料的內涵,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標題、內容或觀點等做出合理的評價和質疑,啟發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以選修七Module 3 Oliver Asks for More為例,設計下面兩個討論任務:
Discussion1:Whats the writing purpose of the story?
To reveal the dark side of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showed great sympathy to the poor children.
Discussion2:Compared with Olivers life,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 today?
Compared with Oliver,were lucky enough.We can eat whatever what we want and have the chance to stud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treasure what we have.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貫穿文字與時空,把自己置身于作者寫作時的環境,體悟作者的情感、態度和觀點、立場,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和價值(梁美珍,2013)。教師在讀后引導學生討論文章的寫作目的,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語篇,同時通過和主人公對比,理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3.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于語篇的文化內涵和語言表達的方式,為學生搭建語言遷移模仿的內容支架和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培養學生模仿創造的思維能力。
讀后采訪活動是語言輸出和反饋的重要過程,是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將采訪中會用到的句型、短語以及單詞通過學案、PPT等形式展示出來供學生參考;采訪中,教師參與到學生中傾聽他們的對話,并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采訪結束后,教師給出建設性和鼓勵性的建議。最后,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其余學生從中獲取新的信息。
以必修二Module 2閱讀課為例,設計如下小組活動:Suppose you are a reporter,you are going to interview a teen smoker,a doctor and a government official about smoking. You can begin like this:
Reporter:Hello,everyone!Today we are honored to invite Mike,Jack and Mr. Smith to talk about smoking. Mike,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started smoking?
Mike:...
Reporter:...
Jack:...
Reporter:...
Mr.Smith:...
......
Reporter:So, my dear friends, please stop smoking from now on.
Some questions and words maybe you can choose:
學生可在上述表格信息的幫助下,借助較為真實的情境,順利完成采訪任務。通過這一任務學生可以加深對吸煙危害與措施的理解,進而在新的語境中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實現知識的遷移,有效地將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無縫對接,更為重要的是,更關注語言在思維層面的內化和輸出,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高效和獨立的閱讀者(仇榮榮,2015)。教學實踐證明,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更能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建良.2018閱讀教學中指向思維品質的問題設計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41).
[2]李靜.2018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