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麗
摘 要:趣味教學法是現如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不但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還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趣味課堂的構建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教學;教學方法
從本質上來看,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基礎上,如果不能使學生產生充分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出來,就無法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他們身體和心理的發展尚未成熟,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習習慣。同時,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則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所以說,將趣味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趣味教學法之角色扮演
從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內容來看,很多課文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課程的設計貼合了小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設置角色扮演環節,在提升學生參與感的同時降低教學難度。比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如青蛙、小鳥等,然后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角色來進行課文朗讀。在完成課文朗讀環節之后,可以讓學生講一講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印象。這時候,有的學生會說,青蛙在夏天總是呱呱叫,小鳥喜歡在書上唱歌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閱讀課堂的生動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教學內容之中。在課程的最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工作,讓學生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觀察自然界的事物,拓寬他們的眼界,為后續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趣味教學法之寓言故事
部編版語文低年級教材中選取了很多寓言故事作為閱讀課文,這些閱讀材料不但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還能夠借助故事讓學生學到一些可貴的品質。教師在今后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開展閱讀教學,還可以設置引導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避免學生上課時出現走神的情況。
比如,在學習《亡羊補牢》這一課的時候,教師首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節中,然后提出問題:故事中的養羊人總共丟了幾次羊?養羊人每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么辦?在學生思考和討論之后,要求學生舉手回答,這樣能夠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多媒體設備充分地利用起來,比如,在教學《揠苗助長》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素材、圖片或視頻等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在學生讀完故事之后要求學生對故事所表達的道理進行總結,這樣還能夠對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進行有效鍛煉,對他們今后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趣味教學法之游戲教學
在小學低年級教學階段,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具備基礎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游戲教學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對生詞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學習《找春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猜字游戲:首先帶著學生系統地學習本節課需要學習的生字,然后讓學生通過謎語來猜剛剛學到的生字。例如,“蟲子前面長著角”可以猜“觸”字,“一只小羊長得丑”可以猜“羞”字,等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根據學到的生字編一些簡單的謎語,下節課可以向其他學生提問,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和好奇心強的特點,如果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不但不能有效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不利于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必須要基于趣味教學法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趣味性,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起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趣味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緊緊貼合課程內容,以課本內容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否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娟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綜合版),2019(3):139.
[2]莊雪晶.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9(1):57.
[3]蔣麗燕.趣味課堂 玩讀一體: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游戲化教學[J].散文百家,2019(1):241.
[4]李英麗.趣味閱讀教學法對提升小學閱讀教學質量的探析[J].小學生(中旬刊),2018(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