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薛振乾(1986—),男,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
摘要:近幾年,我國一直在通過多種方式推進東西文化的交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的方式,才能讓中西方文化更加鮮活。在此背景下,一些中國園林在海外建設的項目就成為了“一帶一路”戰略下非常重要的文化載體,在海外建設中國傳統園林,即讓景觀本土化,也實現了中國傳統古典園林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中國園林在海外建設中還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著項目建設,也影響著文化的交流,也關系著中國園林在海外建設的意義。本文基于此,以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為例,來分析其海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為今后的海外中國園林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典園林? 中國文化? 交流? 傳播
中圖分類號:TU986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1-5640-0330
隨著我國中西文化的不斷推進,中國古典園林海外建設就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方式之一,如何在海外因地制宜地建設中國古典園林,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成為了中國園林海外建設中必須要解決和考慮的問題。其實,在具體的操作中,中國園林海外建設還存在著很多困難,如運輸原材料時間比較長、當地環境不匹配、現場建設技術難度大等,制約著中國園林在海外的建設,也不利于中西文化的傳播。因此,本文以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來深入地分析中國園林在海外景觀工程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
1? 中西方園林的差異性
因為中西文化的不同、歷史背景的不同,鑄就了中西方園林風格的差異性,詳見表1。這些差異性,來自造園思想、造園要素及風格形式。其中在造園思想方面,中國講究感性美學、追求自然的本質,而西方講究的是理性美學,講究秩序與控制。在風格形式上,中國園林講究自然美,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追求的是大自然和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契合,這是園林設計中“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而西方園林講究的是人工美、幾何美、形式美,其體現的是人工凌駕于大自然之上的設計理念。在造園要素方面,中國傳統園林講究的是假山、流動式的自然水、建筑點綴,而西方園林講究的是雕塑欄桿、噴泉式的水體、建筑主導等。正是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吸引了西方國家對于中國園林景觀的興趣,也興起了中國園林海外建設的熱潮[1-2]。
2? 中國園林在海外景觀的建設——以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為例
本文以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為例來對中國園林在海外景觀的建設進行分析: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與商務部簽訂的一份項目合同,合同的內容就是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希望公園百合池塘地塊上建設一座中國園林。筆者作為該項目的現場設計負責人,參與了此項目。園林內設有兩座亭,一座六角亭、一座四方亭,均為木結構;另有欞星門共計7處,其中三門欞星門1處、單門欞星門6處,均為石材構造;設影壁一座、景墻3座,采用牙買加當地的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一組水景,水景中有20只石雕龍頭噴水,并設置循環系統;本項目北東南三側為現狀道路,西側為公園邊界圍欄,工程景觀設計總面積約5.5萬m2。建設于2014年2月20日開始,于2016年2月竣工,完成了在牙買加建設中國傳統園林的工作。該園林充分地利用園內現有的景觀條件,打造了具有中國皇家園林特色的芳澤苑景區及中國私家園林的百合塘景區,不僅供游客游樂,還體現了崇尚自然和諧的中國哲學。
3? 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的設計方案
(1)園林風格。根據公園的周邊環境、周邊的建筑及園內既有景觀條件等,在林疏草淺的南部區域內設置了代表中國皇家園林特色的芳澤苑景區,在密林映水的北部區域內設置了體現中國私家園林風情的百合塘景區,充分應用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造園方法,從場地自身出發,將中國傳統園林跟其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加勒比海島上的中式園林,恰當地融合了中西方園林的差異[3]。
(2)空間布局。中國傳統園林深邃含蓄、曲折多變,在設計過程中大膽地應用了園林空間的分隔與組合藝術,讓整個空間都達到了虛實相生的意境。
(3)借景。整個公園的空間由對稱式的南北兩個景觀構成,一個在林疏草淺的南部,通過借用植物景色,采用了軸對稱布局的方式,布局規整、風格宏偉,形成了主次分明具有皇家園林特點的芳澤苑景區,如圖1所示。
我國的私家園林具有精巧別致、錯綜有秩的特點,通過含蓄、曲折、回環的布局都可以看到私家園林的造景手法。該項目以“濕地”的走向設置了位置,通過“起、承、轉、合”的方式,將四角亭與廊相銜,既豐滿了景觀,也讓游客從中體會到了情感的豐富性,并有效地利用園內原有的廊橋設施,如圖2所示。
(4)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水組景的形式展現。按照中國私家園林的設計方式,將園內原有的廊橋合理化地保留,如圖3所示,在游客游憩時,橋上原有門框造型,巧妙地將景色框景進來,這樣就在有限的公園空間內,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由變化的花園,展現了私家園林的景觀造景手法。
(5)分景。我國傳統園林講究的主次分明,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有主景、次景,有特別突出的景色,也有從屬的景色,主次互相滲透,讓整個空間的變化更加有層次感和縱深感。
(6)隔景。我國傳統園林的布局都是以庭院圍繞建筑的方式而建設的,該公園在設計中以一座影壁為背景,將兩側的景觀進行了隔開,穿過影壁的入口就可以進入到公園的庭院中。該方式,既強調了中式景觀,也烘托了周邊的點綴。
4? 援牙買加中國園林項目的施工
4.1? 施工前的準備
現場測量。項目位于牙買加,在測量方面有一些困難。牙買加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每年的5~6月、9~11月為其雨季,并且在雨季中1月和5月的陣雨最多,再加上現場地形、標高及周邊景觀風貌,需要與當地不斷溝通和確認,才能保證數據信息的可靠性、準確性。該項目所應用的圖紙數量及圖紙的深度都遠遠超過了國內同體量風格項目的數量和深度。
國外設計規范要求。在設計時要需要充分地了解牙買加的相關規范要求,了解其跟國內規范的差異性,這樣在設計過程中才不會產生與當地規范沖突的情況,也不會因為圖紙問題而導致施工中斷的現象。并且在施工材料方面,雖然大部分建造材料均從國內運往當地,但對于一些結構材料的運用,也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當地選購,所以在結構材料上也需遵循當地的規范要求[4],具體的細部設計如下。
(1)防腐。我國傳統園林以木結構為主,整體都非常的精巧雅致,因此需要對木進行防腐,以此來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經過設計團隊的研究,對所有木質構件嚴格按照中國古典建筑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對木構件進行現場防腐處理,降低開裂、腐爛概率的發生,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2)紋樣。四角亭、六角亭所有結構均為木質結構,梁柱、斗拱的紋樣繪制均完全遵循中國古典園林亭廊的紋樣風格和工藝進行繪制。(3)門檻。我國古代建筑中,都會有門檻的設計,在中國園林中亦有體現,但根據牙買加的無障礙通道的規范要求,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協商,深化設計,既要符合我國傳統園林的審美要求,也要符合牙買加的無障礙設計要求。(4)墻體。我國的構筑物在定其墻體寬度時會考慮磚塊鋪設的數量來進行定義的,但是牙買加的磚塊尺寸與我國國內的尺寸并不一樣,這就意味著需要結合當地的尺寸來變換墻體的寬度,讓磚和墻體通過尺寸的設計形成最合理的比例關系。(5)園路。為體現中國傳統園林的鋪裝風格特點,在鋪設鋪裝時運用了錯縫鋪、人字鋪、席紋鋪等多種鋪裝方式,并運用傳統鵝卵石鋪面圖案加以點綴,從而來體現中國園林鋪裝紋樣和肌理的設計多樣性。(6)照明。我國的傳統園林在燈飾方面都會選擇傳統式的燈飾,追求見光不見等的夜景照明效果,將其管線埋在立柱與墻面的交界處,燈頭做隱蔽處理,從而在隱藏照明系統的同時,也保證了游客的可視范圍,增強了夜景照明的藝術效果。
4.2? 施工原材料選擇
施工原材料雖然為了控制質量和成本可以從國內購買,但是運輸成本卻比較高,而且一些原材料的報關手續也比較復雜,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國內購買和國外購買的成本,選擇合適的原材料。該項目采用國內采購與當地采購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選擇,對于施工工藝及原材料要求較高的,選擇在國內采購,國內加工,運輸至當地由國內具備古建施工能力的工人進行現場組裝,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國內裝配式工藝的施工手法。對于工藝及原材料要求較低的,選擇在當地采購,由國內的工人指導當地工人進行施工建設。采取此種策略,保證了中國傳統園林的風貌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海外施工的成本[5-6]。
4.3? 施工工期的控制
首先在施工工人選擇方面,基礎工作都是選擇牙買加當地的工人來進行操作,但是一些技術人員、骨干人員都是從國內委派的,而牙買加工作簽證時間為6個月,超過6個月需重新簽證。簽證辦理手續也較為復雜,雖有免簽政策,但僅限旅游簽證,時間為30d,超過30d就需要重新辦理,這些影響著施工工期的有效控制。其次,技術工人的限制,由于牙買加施工技術人員以泥瓦匠為主,木工為輔,因此想滿足項目需求,要提前進行施工技術培訓,這樣才能在中國工人有限的情況下,擴大施工力量,有效控制施工工期。
4.4? 施工現場配合
由于國際項目施工周期較長,因此需要保證有1名設計人員長期駐扎在施工現場。該設計人員需要懂英文,具備較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如果英文不好,會影響著溝通效果,即使可以外聘翻譯,外聘的翻譯也有可能不懂技術,不懂當地的規則而翻譯得不夠明晰。如一些木構件,現場量的尺寸和圖紙尺寸常常會有誤差,不一定是測量失誤,有可能是理解尺寸測量方式不同導致的出入。
5?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園林在海外景觀工程中的應用,其不僅僅是一個國際項目,而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將我國傳統的園林文化傳遞到西方國家,推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既宣傳了我國特色園林藝術,又再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發展力。然而在具體的實施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施工原材料選擇、施工原材料的運輸成本、施工技術人員的委派、施工現場配合問題,這些都會制約著中國園林的海外建設,因此,還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熟悉國外的景觀文化,將我國傳統園林元素進行提煉,將中國傳統的園林文化精華得到延續,在供游客游玩的同時,也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孫楠,張墨研.日本園林“走出去”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園林,2020,36(11):111-116.
[2]趙晶,趙文琪,沈子晗.近四十年海外中國園林營建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園林,2021,37(4):46-51.
[3]謝雪芹,張發勇.中國古典園林對外傳播的歷史階段與當代多元化路徑[J].大眾文藝,2019(8):147-148.
[4]陳星聚,張發勇.中國園林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英語廣場,2019(7):56-58.
[5]葉曉丹.H公司原材料采購成本控制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20.
[6]張熙英.中韓政府采購政策比較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