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建 杜茜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反滲透教育;西方文化;意識形態
青少年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未來的社會精英,因此青少年容易成為西方文化滲透的主要目標。而公安院校的反滲透教育工作直接關系到未來國家要害部門的安全,是西方勢力滲透攻擊的關鍵目標,公安院校反滲透工作也成為未來國家總體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觀彼之矛——洞悉西方文化滲透的真實面目
(一)西方文化滲透的本質
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西方國家充分利用語言和網絡技術兩方面的話語權優勢,通過各種傳統媒介和現代媒介積極地輸出本國的文化,宣傳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文化理念和風俗習慣,力圖通過文化滲透的方式悄然潛入他國文化,改變他國的民族價值觀,淡化他國的民族認同感,使其逐步接受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導致被滲透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精神信仰和文化習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拋棄自己的民族。西方國家通過文化心理上的征服來實現意識形態上的控制,將世界各國的精神文化統一納入到西方價值體系當中,實現文化霸權。
(二)西方文化滲透的主要渠道
如今,西方國家利用其語言優勢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構建了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式的立體化滲透體系,大致可以分為“網上”與“網下”兩類:首先,“網下”傳統的文化滲透渠道:基于書籍、報刊的紙質媒體和基于廣播、電影、電視的音像媒體;其次,“網上”虛擬空間的文化滲透:基于網絡聊天、網絡游戲、網絡社區的互聯網媒體渠道。由此可見,“網絡文化安全是國家社會面臨的最嚴重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將長期威脅和影響主權國家文化形勢與走向”。
二、察己之盾——探尋公安院校文化反滲透工作之紕漏
(一)缺乏適合公安院校的國家文化安全課程設置
文化交流和文化滲透產生的前提是文化差異。通過開設課程進行本國優秀文化的講解和傳授,如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等,還要與西方文化進行跨文化比較。唯有比較與對照,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才能有所鑒別。
(二)人文領域人才隊伍不夠強大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已經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人才,在國家安全中的科技硬實力與技術軟實力已不容小覷。但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領域人才隊伍的建設缺乏積極、正確、充分的引導與指導,教育專職人員少,隊伍不穩定,專業素質偏低,結構不合理。
(三)學生自身思想覺悟參差不齊
公安院校部分學生存在著學習意識薄弱、沒有學習目標、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情感日趨淡化等問題。其中,癡迷于網絡游戲是許多公安院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杜漸防萌——構建公安院校文化反滲透之立體體系
通過對西方文化滲透途徑與手段的分析,公安院校迫切需要創新性地建立文化滲透攻擊的識別及預警模型,并從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三個層面提出相應的反滲透教育對策,以實現立法與體制建設、課內與課外交叉融合、家庭和校園協調配合,多方共同參與,實現橫向全面覆蓋,從而縱深推進文化領域反滲透體系的建設。
(一)國家層面
從國家層面來講,文化管控與文化交流需要做到雙管齊下,要加快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建立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包括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以及青少年宮、紀念館和文化館等教育示范基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社會大眾可以免費參觀瀏覽這些場館和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文化的熏陶,國家事業單位和教育機構要大力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公共場所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二)學校層面
1.優化文化課程設置。公安院校的課程需要盡可能地注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課內及課外向學生推薦健康有益的文學以及影視作品,并對新媒體上的內容保持健康、正確地接收與消化,防止青年學生的思想被腐蝕滲透。
2.增加課外文化活動。由于公安院校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需要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公安院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公安院校建立警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革命基地,深入公安基層與基層民警交流;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大力開展與國外留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借鑒國外優秀的文化價值觀,積極宣傳和推廣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
(三)家庭層面
1.開通學校—家長—學生的“文化通道”。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為構建公安院校反文化滲透之立體體系,需要打造由學校、家長、學生共同組成的立體化通道,讓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價值觀滋養學生成長的每一步。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港灣,只有加強家庭教育,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高尚的人格,更好地服務他人、國家與社會。
2. 提高家長的文化反滲透參與度。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必須與學校緊密配合,認真履行監護人的權利與義務,密切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判斷和有效抵御其他國家意識形態的影響,高舉社會主義旗幟。
四、結語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之滲透是潛移默化的。全球化時代文化滲透問題愈加嚴峻,在與西方文化碰撞與交流過程中,要保持國家文化的獨立性,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堅定擁護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鑒別能力和政治敏銳性。一方面要保持國家文化的自主性和完整性,對外宣傳和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學習和吸收西方優秀文化為中華文化所用。
參考文獻:
[1]劉靜波.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225.
[2]愛德華·薩義德,謝少波.文化與帝國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4).
[3]胡惠林.國家文化安全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316.
[4]唐愛軍.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中的意識形態安全[J].社會主義研究,2019(5).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本文系2020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的高校反滲透教育”(20CSZJ5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警察學院)